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59KB ,
资源ID:108647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64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零班、奥赛、补习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零班、奥赛、补习班含解析).doc

1、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零班、奥赛、补习班,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B. 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C. 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D. 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士阶层本为统治阶级,春秋战国时期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说明周王室衰微,依靠血缘关系维护社会地位的宗法制度被破坏。故答案为A项。这一群体的形成

2、不是受争霸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形成儒家和墨家的“诸子百家”现象是这一群体代表的社会状况变化的结果,不是促成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排除C、D项。2.秦汉时期,在郡一级虽然也实行政治分工,设置许多官职,分别管理某项事务,但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都按郡守的指令办事。这表明秦汉时期A. 中央对地方进行了严密的控制B. 郡守职权专断,具有割据性C. 出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D. 地方的决策方式仿效中央【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都按郡守的指令办事”可知,材料强调郡守掌握地方大权,其他官员分工明确,且都受制于郡守,这与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具有相似之处,说明地方仿效了中央的决

3、策方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选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守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没有割据性;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除郡守外的郡级长官无法制约郡守,不能形成制约机制,这并非是体现秦汉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A. 易形成集体暴政B. 是一种直接民主C. 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D. 是少数人的民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说,雅典

4、民主可以将少数派和少数意见辗压消灭,结合所学可知,其强调的是古代雅典民主的弊端,即易形成多数暴政,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多数暴政,不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项错误;材料强调少数派和少数意见不受尊重,不是在认可雅典民主和自由,C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雅典社会享有公民权的人只在少数,D项不符合题意。4.某学者曾高度评价美国创造的民主模式,认为其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构建起来的有效而有限的政府,为民主的回归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民主模式( )A. 突出了总统和参议院的基本权力B. 转移了国家元首的行政实际权力C. 推动

5、了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热情D. 实现了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邦联时期民主制极端泛滥,在代议制民主的构建过程中,制宪者有心设计并力促通过一个不太民主的宪法,引入分权制衡机制来弱化民众对政府的参与和控制,分离三权,相互制衡,终止民主的泛滥。他们创造的代议制民主模式违背了大众参政、多数统治等民主核心理念,却实现了构建现代国家的伟大任务,从而为美国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制度框架,所以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民主模式实现了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故答案为D项。美国的民主模式强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并非突出总统和参议院的基本权力,排除A项;美国的民主模式并未

6、转移国家元首的行政实际权力,排除B项;美国代议制民主是民众间接参与政治,弱化了民众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排除C项。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德意志帝国A. 议会的权力至上B.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 政治近代化趋势D. 宰相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可知,德意志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个机构行使,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体现了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故答案为C项。

7、A项,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至高的权力,而不是议会,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国立法权的行使是两个机构,与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宰相权力,排除。6.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A. 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B. 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C. 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 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反映了

8、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故B正确;理学不是否定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而是发展其学说,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排除;宋代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故D排除。7.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通过建立神权与王权的联系,将民意上升为上天旨意以督促君主关注民生,发展了先秦民本理念,故

9、A项正确;B项,题干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天与民众的互动,排除;D项,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得益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8.北朝时期形成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三学并立之制,三学的区别不在于教育程度的深浅,而是取决于学生身份的高低。又逐渐形成了另外三所专科学校,即律学、书学和算学。学制上的这一变化A. 表明北朝门阀政治鼎盛B. 导致北朝文学艺术成就有限C. 促使儒学失去正统地位D. 顺应北朝官僚政治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学的区别不在于教育程度的深浅,而是取决于学生身份的高低”可知,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在官员选拔上采取九品中正制,学制的变化正是适应

10、当时官僚政治发展的需要,选项D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当时门阀政治影响了学制,但无法证明北朝门阀政治鼎盛,选项A排除;文学艺术成就的高低不是由学制决定的,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9.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A. 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C. 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D. 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伏尔泰强调富人阶级、贫困阶级存在是合理的,不平等是社会自然存在的现象,这是

11、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辩护,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伏尔泰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伏尔泰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伏尔泰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的过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10.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也改为征银,至此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趋于一致。这种变

12、化A. 加速了纸币的广泛流通B. 刺激了土地的兼并买卖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明显使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降低,有利于农民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纸币的广泛流通与材料中“征银”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一条鞭法”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土地为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增加政府收入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不符合题目设问的主旨,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

13、、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1.下表是宋代治平年间二税(夏税和秋税)总额及蠲免的统计数字表。宋政府此举时间二税(夏税和秋税)总额蠲免(因灾免税)数额所占比重宋治平元年(1064年)15949869石2931800石18.4%宋治平二年(1065年)20396993石1655546石8.1%宋治平三年(1066年)20421470石2102746石10.3%A. 抑制了土地兼并B.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C. 结束了贫弱局面D. 推动了租佃制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北宋政府蠲免数额在二税总数中所占比重平均为10%左右可知,政府赈灾

14、的力度比较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B项正确;A项,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排除;B项,三冗现象是导致两积的重要因素,蠲免并不能结束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排除;D项,租佃制形成源于土地兼并增多,和题意无关,排除。12.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A. 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B. 法律条文具体明晰C. 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矛盾D. 繁琐且不具操作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体现出罗马法条文具体明晰,故B正确;A、D两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13.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

15、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C. 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说明在作者眼中,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故B正确。A项描述与材料“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转变的描述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国家行政机构的演变,故无

16、法得出行政机构不断完善的结论,排除C;军机处属于封建专制制度,不可能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结合所学便轻易作出判断,提醒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先入为主,尊重材料才是提高成绩的不二法门。14.下是有关唐代经济的记述。据此推知,当时记述出处唐初法律规定:“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旧唐书食货志(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市易造作器物”“殖货流于江剑”旧唐书太平公主传(朝廷敕令)“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科(交纳工商业税)”。全唐文禁公主家邑司擅行文牒敕A. 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B. 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C. 政府工商业政策有

17、所放松D. 官营工商业日益垄断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指当官的不要和商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指增殖贸易货物在江、剑(唐代地名)一带很繁华;“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交纳工商业税”说明唐朝政府的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故C正确;宋朝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A错误;“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指当官的不要和商人争利,无法体现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垄断市场,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5.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市镇类型管

18、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 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B. 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 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D. 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等信息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

19、没有体现地方的自主性问题,故B选项错误;上述市镇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是近代经济管理方式,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央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没有涉及小农生产,并且与稳定小农生产无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16.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A. 农业生产走向衰落B. 经营方式出现变化C. 雇佣关系逐渐形成D. 土地兼并有所缓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

20、可知,材料中的现象表明“清朝前期”出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反映了经营方式出现变化。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走向衰落,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反映雇佣关系、土地兼并的信息点,排除。1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 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倾向C. 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D. 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

21、些稳固的地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军队走向井冈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C。材料显示共产国际之所以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是为了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即表示其仍坚持城市中心道路,选项A排除;这一指示没有全面地分析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故B、D说法均错误,排除。18.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时间1931年11月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主要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A. 伴随着阶级矛盾

22、和民族矛盾的演变B. 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C. 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D. 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时间从1931年到1937年没有包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没有合作的天下,B错误;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材料反映的不是之后的曲折过程,C错误;材料中没有中共建立和管理方面的体现D错误;伴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和阶级矛盾的变化中央政府名称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1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

23、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影响B. 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C. 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D. 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20世纪 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即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故C正确;20世纪60年代外交仍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A;B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 60

24、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联系所学新中国的外交史实分析解答。20.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B. 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 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D. 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学者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需求,知识界和舆论界

25、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民族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与材料“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的描述相悖,排除A;新文化运动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B;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情和理解传统文化不能等同于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排除C。【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信息是材料提供的时间“1935年”,学生要结合所学局部抗战的信息方可作出判断。21.下表为战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时间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6.7%19611965年8.0%19661970

26、年10.4%A. 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B. 各国关税壁垒的进一步消除C. 欧美各国强化对经济干预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协调【答案】A【解析】【详解】二战后世界贸易额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形成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贸易总协定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协调世界贸易,使得国际贸易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欧美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和世界贸易额的增加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排除C;世贸组织成立时间是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2.有学者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

27、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A.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B. 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C. 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 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A正确;反全球化运动是反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反经济全球发展,B说法错误;从长远看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错误;据材料可知,因为最不发达国家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因此也就谈不到威胁着国家的经济主权问题

28、,D错误。【点睛】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3.1953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950年的6000多万突然猛增到7800多万,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激增到2亿,造成国家粮食供应的极度紧张状况。于是,我国实行了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A. 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B. 适应工业化战略的需要C. 满足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D. 推动三大改造顺利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造成国家粮食供应的极度紧张状况。于是,我国实行了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结合一五计划的相关历史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服务于工业化战略。故答案为B项;材料仅仅涉及城镇人口和

29、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1950到1953年,不符合前因后果的逻辑思维,排除C项;三大改造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化,涉及面广,与粮食供应制度无关,排除D项。24.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情、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

30、户、包干到户,尽管这与“传统农业”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有些类似,但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了农村落后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符合材料“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的描述一致,故选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以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完成的,这传统农业的特征没有关联,排除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通过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来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与小农经济的特征也没有关联,排除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单从字面意思即可知这与小农经济特征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

31、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学生结合小农经济的特征即可对选项作出选择。二、材料阅读(共三大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中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

32、的主要科目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以及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左右;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的17.2%左右。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

33、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析。【答案】(1)发展:选举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古代中国:传承久远;自上而下,为民择官;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近代西方:吸纳与创新;

34、自下而上,公民权利;立法保障。(2)因素:借鉴古希腊选举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评价:近代西方选举制度有利于从“人治”到“法治”社会的转变,推动了西方民主制的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但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存在选区划分不合理、公民选举权利受到限制等局限。【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一可知,在科举制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看门第、家世;科举制下则主要考学识才能;在选拔方式上,九品中正制需要“中正官征询”,科举制则是考试;九品中正制下只有

35、世家大族能做官,科举制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选拔范围扩大。第二小问,关于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选举制度历史悠久、选官为君主服务等方面概括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可从继承和借鉴及创新、保障公民权利、立法等方面概括西方选举制度的特点。(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可归纳出两点重要原因,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基础等方面分析原因。第二小问,关于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评价,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如缓和矛

36、盾、发展和完善代议制等方面)和局限性(实质、选区划分不合理、公民选举权利受到限制等方面)等角度思考作答。整体分析:本题以唐朝科举制、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等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发展、中西选举制度的特点、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因素及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问题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还是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它们对政治统治、社会稳定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推动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说选举制度为阶级统治服务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

37、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年份18701913195019731987德国550306480日本1918154631英国10478576781美国100100100100100请运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史实,提炼表中的某一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土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观点,结合材料的表格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比如本题中表格“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的信息可以从“二次革命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取观点,第二小问阐释依据表格中信息以美国的生产指数为标准

38、,德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而英国发展的速度明显滞后与其他三国,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27.材料 1903年9月,清廷发布上谕:“现振兴商务,应设立商部衙门”。商部成立后,下设的保惠司主要管理其下属的各商务局、商务所、商务学堂、招商工作以及负责外国优秀人才的选聘等事宜;通艺司则主管机器制造、铁路、轮船、开矿等工艺技艺;会计司则主要负责对货币、银行、度量衡等的监管。1903年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和1

39、906年的奖励商勋章程相继问世。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联合的商会组织,工商界人士同时指出商会的成立“内可与敌府通商人之情况,外可与各国持商务之交涉”;此外,清廷还创办商务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新式商业学堂。1903年,清政府颁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商部奏准颁布矿务暂行章程规定“洋商如愿附股,即为甘认此章程,一律遵守勿越”,规范了矿务的创办与开采等的基本原则;1906年颁布破产律规定了政府对于破产企业的基本处理原则;此外还颁布了一些奖励创办和发展工商业的章程。摘编自何军国试析清末新政与晩清国民经济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调整工商业的主

40、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清政府调整工商业的意义。【答案】(1)措施:调整、整顿工商业管理机构;鼓励创办工商企业及其辅助机构,奖励工商;加强政府引导,颁布管理工商实业的相关章程法令。(2)意义:推动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大批经济人才;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设立商部衙门”“下设的保惠司主要管理其下属的各商务局、商务所、商务学堂、招商工作”得出调整、整顿工商业管理机构;根据“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奖励

41、商勋章程”得出鼓励创办工商企业及其辅助机构,奖励工商;根据“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联合的商会组织”“清政府颁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得出加强政府引导,颁布管理工商实业的相关章程法令。(2)意义:根据“清政府颁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得出推动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近代化;根据“清廷还创办商务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新式商业学堂”得出为近代中国培养大批经济人才;根据“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联合的商会组织,工商界人士同时指出商会的成立内可与敌府通商人之情况,外可与各国持商务之交涉”得出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还可从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等角度分析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