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87KB ,
资源ID:108606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60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1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A西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 D南宋【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2(2012海南高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

2、中的信息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答案】D3(2013济南高二期末)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的历史短剧时,为下图人物设计的台词应是()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能力。B项是陆九渊的思想,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朱熹的思想,故选A项。【答案】A4“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乃是自家体贴出来”,此言

3、当出自()A程颢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解析】“天理”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与这一思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两项,但从材料中“乃是自家体贴出来”说明不会是朱熹,因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之上的。C、D两项主要是心学的代表人。【答案】A5(2013镇江高二期末)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里的“天理”,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答案】C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

4、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实质考查程朱理学思想对儒学的新发展。A、B、C三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与孟子的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的显著特点。【答案】D7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观念C性恶论 D唯物思想【解析】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又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朱熹更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由此,理学主要吸取了先秦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答案】B8(2013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考试)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

5、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是()西汉董仲舒南宋朱熹A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B是唯心主义观点C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解析】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D项是二者的不同点,只有朱熹具备这一特点。【答案】D9(2013福州月考)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解析】材料中人物明显抱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观念,这是程朱理学倡导

6、的。【答案】C10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请问他是()A程颢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解析】根据“宋代”,可排除D项,根据强调“心”是万物本原,主张向内求索,可判断为心学代表,即陆九渊。【答案】C11(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 B朱熹C李贽 D王阳明【解析】从材料“心存良知”判断,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术观点,故选D项。【答案】D12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

7、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解析】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3沈阳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义(如孔子更热衷于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治世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地证实“内圣”。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材料二“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材料三“今自家一个

8、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晦庵文集答吕子约书材料四“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宋元学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的什么特征?(2)材料二、三反映出宋明理学的特征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四指出理学的缺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儒学的发展、阶段特征和原因分析。第(1)问分析儒学将修身与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有机结合。第(2)问理学特征通

9、过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原因分析结合所学概括。第(3)问注意材料四的后半句话的内涵。【答案】(1)将修身与参与政治活动有机结合。(2)特征:宋明理学强调个人修养,修身以正心养性为主。变化:脱离现实社会的政治实践,片面地发展了早期儒学中的内省静思倾向。原因:魏晋以来,社会动乱,佛教、道教传播,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理学融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3)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处理现实问题;用旧的理念(封建伦理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

10、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材料三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4)材料一对材料二、三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概括三教合一。第(2)问应紧扣朱熹“格物致知”作答。第(3)问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王阳明“致良知”的观点。第(4)问应归纳“理学”的形成。【答案】(1)三教合一。(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4)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