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最新考纲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课概览一、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又有各自的_。注意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和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2含义:
2、即_和_。3作用: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_,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高频考点一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核心突破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博大
3、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意
4、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的区分(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滇黔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的区域性强调的是地域特色。(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文化的民族性强调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命题探究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1江苏单科212011广东文综312011海南单科152010江苏单科19结合具体材料考
5、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要注重本单元知识与历史现实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史料或古文考查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命题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训练1(2011广东文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训练2(2011江苏单科)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
6、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繁荣兴盛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 B C D命题点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训练3(2010江苏单科)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误区警示易错点1混淆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提醒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训练4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 B C D易错点2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8、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训练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几句歌词十分恰当地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就是中华文化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多样性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A B C D高频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核心突破1文化包容性的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9、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4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命题探究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1福建文综39(1)2011江苏单科35(1)2010福建文综312010江苏单科19围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直接测试,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
10、测试的要求,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命题点1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涵义训练6(2011福建文综)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
11、议。命题点2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训练7(2010福建文综)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误区警示易错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
12、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训练8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薪火相传、博大精深尊重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 B C D增强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2011年12月31日是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纪念日。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
13、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2011年3月28日,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当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各族各界代表3 000多人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不论是在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华大地的民族危难时刻,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西藏人民始终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各族人民一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
14、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培养民族感情。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西藏人民始终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1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15、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2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称赞布达拉宫的维修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
16、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A B C D4加强与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已历时十年。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村村通工程、农(牧)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今的伊犁,一项项援疆的安居工程使百姓的心变暖了、一批批援疆支教的老师们使学生的心变亮了、一个个农(牧)家书屋使农民的心变宽了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文化援疆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近年来,国学在争辩声中渐渐复兴,这实为势所必然。国学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来是代代相传,难以中止,又与时俱进的。国学的发展、弘扬、复兴,一
17、要深入研究,二要生活化。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传统文化有继承性的特征国学的发展要有时代性生活化是实现国学复兴的充分条件A B C D2一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
18、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4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族,“悖悖”、“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 B C D
19、52011年2月2日,在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征的除夕团圆之夜,在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蒙古族吉祥颂、回族数花、壮族美丽的姑娘、维族刀郎麦西来甫和藏族欢歌起舞等五个民族歌舞组成的歌舞节目幸福大家庭极具特色,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展现了在祖国大家庭中少数民族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请从中华文化角度解读安排这个节目的基本考量。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据此回答15题。1“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
20、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 B C D21 600余名中国国家汉办2011年首批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人员将在5个基地开始接受培训,经过考核后,前往泰国、菲律宾、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蒙古、柬埔寨等国家志愿从教。如果让你写一篇“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A B C D3
21、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的汉字由甲骨文演化而来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借鉴全盘继承中华文化A B C D4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征,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博大精深 B地域性C传承性 D源远流长5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
22、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据此回答69题。6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
23、代精神A B C D7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8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龙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
24、的色彩9(2010天津文综)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据此回答1012题。10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不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
25、博采众长A B C D11随着2012年2月6日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天空中一轮静静的明月,为元宵佳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凝望,山东各地形式多样的欢庆元宵活动也彰显出山东民俗文化的“和而不同”。这里的“和而不同”主要说明了()A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B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C要和平不要战争D各国的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同12如今,圣诞节在中国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从众多酒店提供“圣诞大餐”、一些旅行社开发“圣诞游线”、部分演出公司推出“圣诞狂欢”等可以看出。上述现象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在吸收兼纳外来文化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 B C
26、 D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题组题号错题错因中华文化的特征1、2、3、4、5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6、7、8、9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0、11、12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2)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何联系?(9分)14材料一“中国蓝、蓝动天下”这已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浙江卫视打响传媒品牌的雄心,蓝色代表着“蓝
27、海”,象征着浙江卫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地球上最大面积是蓝色的,海阔天空,蓝象征着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材料二自确立“中国蓝”品牌战略以来,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中那一笔“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融合了天文、历史、地理等元素,综合了新闻、纪录片、电视散文等电视语言于一体,全景式展现浙江悠久人文历史和多样自然面貌,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浙江卫视“中国蓝”文化的特点。(15分)答案复习讲义知识整合有序识记一、1.共性民族特性
28、3认同感归属感民族凝聚力二、1.包容性2求同存异兼收并蓄3交流认同理解考点突破深度剖析训练1A训练2C训练3C训练4A训练5B训练6(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训练7D训练8A热点聚焦视野拓宽命题视角1B2C3C4(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援疆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2)文化援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
29、促进,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效果检测学以致用1A2.C3A4A5(1)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通过节目来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3)通过节目来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
30、民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节目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高擎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课时规范训练1D2D3A4A5B6B7D8C9C10B11B12C13(1)材料通过中华文明与其他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的对比,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31、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正是由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才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4(1)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体现了“中国蓝”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2)“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体现了“中国蓝”具有区域性的特点。(3)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体现了“中国蓝”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文化。(4)“海阔天空、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说明了“中国蓝”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