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589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78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2).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文言实词(新人教版)2011年新课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此处要求所定的“浅易”,应该是合格的高中生能够基本读懂的文章。具体的考查内容是:一是文言实词和虚词,主要是考查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二是文言句式,主要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三是断句和翻译,二者其实是同一种能力,都要以理解句意为基础;四是分析综合能力,主要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纵观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考查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2、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的分值呈现出增加趋势。2从答案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就是我们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测试的知识是我们“课内”学过的,二是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3从选材上看,除人物传记外,还涉及其他散文。从分值上看,句子翻译覆盖面大,分值较高。“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即所考的实词是出现频率极高的文言实词,这

3、是对考查范围的明确规定。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对解题方法的暗示,考生要善于结合具体语境,推断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全国只有上海高考命题采用主观解答形式)另外,在翻译题中也会有所涉及。主流题型是要求考生判断对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题干多表述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不局限于120个文言实词,重点是容易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相混淆的那部分文言实词,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一、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要想正确把握一词多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4、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本义是田界,引申义为旁边,如“河畔”“桥畔”,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用的就是引申义“旁边”;“畔”与“叛”同音,又可借为“背叛”之义,如“亲戚畔之”。再如“爪牙”一词,在“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中用的是本义“爪子和牙齿”,而在“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中用的就是比喻义“勇猛的武士”,并没有贬义。一词虽然出现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类词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和确定。二、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类词就是古今异义词。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随便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因此,

5、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这样的古今异义词,了解这类词的演变情况。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多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多指眼泪,现在指鼻涕。4词义弱化。如“怨”,古代多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6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三、通假字所谓通假,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同只是音同或音近或形似的乙字去代替的文言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主要有两类:

6、(1)音近相通类。如“蚤”通“早”。(2)形近相通类。如“禽”通“擒”,“直”通“值”。文言实词推断六法文言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所考实词看,绝大多数出自课本,所以,熟练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实词中,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要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常见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六种:1字形推断法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的

7、“橹”,我们知道指的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这里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2通假推断法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1)完全同音。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中“惠”通“慧”;苏武传“畔主背亲”中“畔”通“叛”。(2)声母相同(双声通假)。如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中“亡”通“无”。(3)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同音代替”这个规律,又决定了通假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十分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它的声旁字可以互相替代,如赤壁之战“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中“禽”通“擒”。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可

8、以互相代,如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距”通“拒”。我们弄清了通假的来龙去脉,便可以坦然地接受字音推断法了,即从音的假借上去探求,以声求义。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如2010年浙江卷“鸠率僧旅”中的“鸠”同“纠”,“聚合”之义。3语法推断法判断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规小得而大失者也”中的“规”,由“规小得”和“大失”的转折结构可知,“规小得”为动宾结构,从而推断“规”为动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而确定为“谋求”之义。另外,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

9、构。如:(1)名词充当谓语且后面带有宾语或补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2)名词放在动词前且非主语,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3)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2010年安徽卷中的“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一句,其中的“家”即名词用作动词:安家。4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中“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义,显然,选项中解释为“振作”是

10、错误的。5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中“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将“暴”译为“暴躁”也可讲通,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再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中“讲章句、课文字而已”一句,“

11、课”题目解释为“抄写”,但根据上文的语境“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就可知道理解错误,应解释为“学习”。6联想推断法(1)课内知识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再如2010年江西卷中“继迁兵相随属”一句,要想判断“属”的含义,应该马上准确联系屈原列传中的一句“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意义为“连接”。(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

12、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中“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中的“稽”可以联想“稽查”一词,解释为“查考”;“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中的“杜”可以联想“杜绝”一词,解释为“制止”。(3)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休复执论”中的“执”可以联想成语“各执一词”,解释为“坚持”。再如2010年江西卷中“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一句,若要弄清加点字“薄”的含义,必须联系成语“日薄西山”,就能快速判断其含义为“靠近”“迫近”“接近”等。总之,要做好文言文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

13、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解析:D项,挽:拉。答案:D解析:C项,“奉承”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侍奉”的意思。答案:C参考译文:勃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着漂亮的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有修养,品德高尚,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

14、那些侍从婢女及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她)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都称赞她。解析:B项,过:拜访。答案:B解析:B项中的“许”和题干“然其心许之矣”中的“许”都为动词,答应,允许;A项,地方,处所;C项,如此,这样;D项,左右,上下。答案:B参考译文: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流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徐国国君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

15、务,返还,可是徐国国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要)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送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上流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意思,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然如此,我在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欺骗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前国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

16、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啊不忘故人,解下千金的宝剑啊挂在坟墓边的树上。”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_”通“_”(2)今也则亡“_”通“_”答案:(1)蚤 早(2)亡 无答案:(1)哀痛到了极点(2)更(3)谁(4)犯过失,犯错误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注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答案:同

17、在一张桌子 急忙,迅速 打在脸上脸色答案:古义: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古义:跑。今义:行走。古义:不同平常,非比寻常。今义:十分,极。参考译文:从以前的旧例看,三江看潮,其实没有什么潮可看。在午后,人们嚷着传说:“今年是暗涨潮。”年年都像这样的情形。戊寅年八月,我凭吊朱恒岳少师到了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和我同席。听得海塘上有人喊看潮,我迅速前往,陈章侯、祁世培也紧跟着到了塘上。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水如一条线,从海宁过来,一直奔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就隐隐露出白色,如同有人驱赶着千百只小鹅在展翅惊飞。潮水又渐渐逼近,喷出的飞沫如突然溅起的冰花,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江面

18、,浩浩荡荡地沿江而下,如同有怒雷驱赶着似的,那百万雪白的雄狮密密地挤在一起,一个也不敢落后。潮水第二次逼近,就如同飓风逼迫着它,水势要拍岸而上似的。这时,看潮的人纷纷避开,跑到塘下躲避。潮水到了塘上,尽力磅礴而起,水花激射,溅起数丈高,打得人脸都湿了。潮水很快又旋卷着向右面扑去,被龟山挡了一下,轰怒声不同寻常,如同大炮击碎了龙湫,在半空中如雪花般飞舞。(我)看着这一切,惊吓得头晕目眩,坐了半天,脸色才恢复过来。先辈们说:浙江潮水的源头,从龛、赭两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两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为什么呢?解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项

19、,揭:举;B项,去:离开;C使:使者。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择。A项,“使”均为“派、派遣”;B项,“信”均为“诚实”;C项,“亡”均为“跑掉”;D项,“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项,“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B项,“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C项,“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

20、,故为使动用法。D项,“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答案:A参考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士人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

21、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答案:(1)曾经;(2)水中小洲;(3)停止;(4)事情的底细和原委;(5)通“邀”,邀请参考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习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答案:(1)的原因;(2)屡次;(3)军队;(4)统治;(5)竭尽参考

22、译文: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文侯又说:“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军队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答案:(1)吉利;(2)立即,马上;(3)柴火;(4)狭隘;(5)能够,作为参考译文: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那邻居很不高兴地说:“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作为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的依据啊。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齐人有欲得金者 _(2)清旦被衣冠_(3)见人操金_(4)子攫人之金_(5)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_答案:(1)想;(2)穿戴;(3)拿着;(4)抢;(5)只.16将上面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答案: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我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