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思想政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摘 要:随着学界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爱国主义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的内涵体现,在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题中之意,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预备力量,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且必要。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强化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实践活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起着最为直观的影响。基于此,笔者以哲学生活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框为例,对思想政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试做探析。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一、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这个词在在中西方学术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通常从心理情感上我们讲的爱国是指一种对祖国的积极情感。从道德义务上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祖国的兴衰、荣辱看成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事情,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看作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在日常的课堂中,教师也会将爱祖国和学生个人的行为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有集体观念,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2004 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结合起
3、来,对爱国主义作出了新的时代阐释。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强化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理念下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本除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其中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所包含的德育资源是最多的,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资源、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源、理想教育资源等。对于这些德育资源的开发,是思想政治课开展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哲学生活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框中,笔者尝试以“真理有味道吗?”作为话题,导入课堂。2012 年 11 月 29 日,在参观复
4、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讲了一个关于真理味道的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他的妈妈在门口喊着说:“你吃粽子了吗?要蘸着红糖水吃。”他回答:“吃了吃了,甜极了。”过了一会儿,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还在埋头写书,他旁边的红糖水一动没动,却把墨水给喝了,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由此流传出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是甜的。通过这个故事,笔者抛出话题:真理有“味道”吗?同学们讨论思考:真理的味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是甜的?原来在有理想信念、勇于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能够指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实现人民解放。所以真理的味道比糖还甜,正是这种“甜”,使得一代代的革命先烈们为追
5、求心中的真理在历经挫折之后又一次次地爬起来,甚至为此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三、思想政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课题,古今中外,只要有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课堂的首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智育”的落实往往大于“德育”的落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其次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的导入德育素材。(一)视频情景感染,感悟国家魅力新中国成立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等重大革命成果都是中国人民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
6、取得的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手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长矛”,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笔者以课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取得的傲人成绩正是对我国社会制度是真理性认识的检验。港澳回归、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成功举办奥运会,加入 WTO,实施“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魅力和中国实力这是中国精神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通过小组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傲人的成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党的领导、党的路线方针的指引、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合理的
7、分配制度、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民的勤劳奋斗、实施东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通过热烈讨论,学生体会到党领导人民的正确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实况讨论分析,增强制度理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表明了两个事实:一是表明,它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式探索的结果。共产党人们在曲折中反思,领悟到走自己的道路,从而建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是表明,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深入探究,强化学生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认识,实现对于我国制度变革的政治认同。笔者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话题引导学生掌握
8、真理的具体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我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理解和认同。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阐释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讨论思考:为什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会变化?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所以社会主要矛盾也会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是符合社会实际
9、的真理性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制度自信。(三)“古今结合”,总结升华情感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但追求真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是我们一代代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懈追求的结果。笔者通过课件播放视频青春的底色,启示同学们青春短暂,重任在肩。百年前的 5 月 4 日,一群年轻人英勇地走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前列。今天,我们回望五四百年,正是要明确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激励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问思考: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担当身上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思考探究,同学们能够对先辈
10、们始终忘我劳动,艰苦创业,见识开拓奋进的精神有所感悟,体会到自己身上也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辅路架桥,添砖加瓦的历史使命。最后以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鼓励同学们“奋斗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荆棘丛生,充满了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放弃、永不气馁。”让同学们能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学习,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四、结语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学时期正是青年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培养时期,利用思想政治课进行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智力教育”,更要为学生提供“道德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积极投身于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实践中去。参考文献:1刘传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2江柃仪.政治认同的催化剂: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型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3-15.3孙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道德抉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4罗大文.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結构与功能J.学术论坛,2006(6):58-61,87.5郑艳丽.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6张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7刘政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作者简介:赵斐斐(1992),女,汉族,本科,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