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一考点二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一考点二【考纲要求】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2)唐朝三省六部制(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4)元代行省制度(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确立(b)。(2)清朝军机处(c)。(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知识梳理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1设置:西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每州部设。2职责: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
2、方的控制。十三州部刺史监察考点一考点二二、唐朝三省六部制(b)唐代中央设、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共议军国大政。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从而分散相权。易错提醒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三权分立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目的是防止专制。中书省门下省政事堂考点一考点二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长官同平章事(宰相)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副相)考点一考点二四、元代的行省制度(b)1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分10个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一是中书省直辖
3、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四川、西藏、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2与中央的关系(1)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各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事务呈报枢密院;行省长官不得随意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2)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3)监察机构监督行省长官,同时采用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考点一考点二3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的开端。精微点拨在古代,中书省的职权并不完全相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元代的中书省则为最高行政机构。中央集权省制考点一考点二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
4、度演变的特点(d)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史实(1)秦朝:三公九卿制(2)汉朝:频繁更换宰相设中朝(内朝)(3)唐朝:三省六部制(4)宋朝:二府三司制(5)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6)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7)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秦朝:郡县制(2)汉朝:郡国并行制设刺史(3)唐朝:道、州、县(4)宋朝:路、州、县(5)元朝:行省制考点一考点二史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制度废除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考点一考点二巧学妙用1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材料思考上面的漫画反映了三省六部制怎样的特点和作用?答案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5、皇权得以加强。考点一考点二2元朝的行省制材料 元代疆域图考点一考点二【注】从图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山东省归中书省管辖,现在的浙江省归江浙行省管理。思考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什么?答案宣政院考点一考点二应用提升一、选择题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1贞观政要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解析唐朝三省长官中的门下省是负责封驳和审议的,同时具有“谏官”的职能。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
6、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B秦朝C宋朝D唐朝解析题干中“中书”“枢密院”“三司”等信息可印证当时中央政治制度是二府三司制,故应是宋朝,C项正确。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3(2014浙江学考)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A汉书B旧唐书C宋史D元史解析 材料中“江浙行省”信息可判断最早是在元朝。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4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汉代设置州刺史唐朝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A B
7、 C D考点一考点二解析汉到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一般方法一是分化事权,分散相权,二是提拔重用新中枢机构,旁落旧中枢机构,故符合题意。汉代的州刺史是监察地方的机构,错误。元朝设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表述错误。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考点一考点二材料二(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发展的?(
8、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在其制度运行中各机构表现出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3)根据材料,说一说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考点一考点二解析 第(1)问,西汉郡国并行制曾引发王国问题;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也符合题意。第(2)问,图表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提高了工作效率。第(3)问,古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还要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州刺史,加强了对
9、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2)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散,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3)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知识梳理一、明朝内阁制的确立(b)1背景:明太祖废丞相,权分;皇帝政务繁多。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机构。3职权: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地位,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太监的牵制。4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六部助理
10、法定司礼监考点一考点二二、清朝军机处(c)1设立: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设立,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2职能: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3特点(1)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办事。(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3)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4)政治决策明显。4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中枢机构皇帝旨意封闭性君主专制考点一考点二精微点拨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不是封建制度走向强盛。恰恰相反,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统治者极力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考点一考点二巧学妙用1明朝内阁制材料一 明代“票拟”和
11、“批红”书影“票拟”和“批红”考点一考点二材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注】“票拟”指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思考如何理解明朝内阁的职权与性质?答案明朝内阁仅仅是备皇帝咨询的内侍机构,并无决策权。考点一考点二2军机处材料 军机处的运作流程考点一考点二【注】材料体现了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以及具有政治决策封闭性强的特点。思考材料体现军机处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本质说明了什么?答案基本职能是备皇帝咨询之用,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反
12、映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点一考点二应用提升一、选择题丞相制的废除和内阁的设立1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康熙帝解析明太祖为了消除丞相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而废除了丞相制度,故答案为C项。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2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解析明代废除丞相,设立了内阁,A项属于秦代,C项属于宋代,D项属于元代。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军机处的设立和职能3史学家
13、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解析由材料“雍正”“用兵西北”“军需房”等信息可知D项正确。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4(能力提升题)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由材料中的“起草谕旨、议决政务”等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图片描述的是军机处。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也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者,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考点一考点二(1)根据材料,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2)材料二反映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答案(1)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2)备皇帝咨询之用,上传下达,跪受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