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555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生物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变异类型中与人类猫叫综合征不属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和易位。人类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据图分析,图中发生了两条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因为这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A正确;B、据图分析,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互换,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C、据图分析,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c基因发生了颠倒,属

2、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C错误;D、据图分析,两条染色体中的某一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增添或缺失,D错误。故选A。2. 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B. 构成细胞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8种C. 载体与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 核糖体和细胞膜中都有含磷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2、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

3、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详解】A、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A错误;B、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其组成的核苷酸有4种,B错误;C、有少数的酶是RNA,C错误;D、核糖体RNA和细胞膜中的磷脂都有含磷,D正确。故选D。3. 下列有关蓝藻和黑藻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色素均分布于光合膜B.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C.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都是染色体D. DNA的复制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答案】A【解析】【分析】蓝

4、藻是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类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黑藻是低等植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复杂的细胞器,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详解】A、蓝藻和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均分布于光合膜,A正确;B、蓝藻无核仁,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D、蓝藻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A。4. 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脊椎动物灭绝的数量比无脊椎动物还要多B. 人类的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 我国降酸

5、雨的频率和酸度自南向北逐渐加重D. 全球气候变暖将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答案】B【解析】【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详解】A、无脊椎动物灭绝的数量比脊椎动物还要多,A错误;B、人类的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B正确;C、我国降酸雨的频率和酸度自北向南逐渐加重,C错误;D、温室效应的结果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错误。故选B。5. 对具有顶端优势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打顶、顶芽涂抹生长素运输抑

6、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假鳞茎处理18d后其侧芽即开始萌发。分别在在0d、6d和18d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细胞分裂素的一种)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IBA处理比打顶处理更有利于侧芽的萌发B. 处理6d后,实验组IAA水平降低,ZT水平升高C. 处理18 d,实验组IAA水平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D. IAA/ZT的比值减小有利于侧芽萌发,预测萌发后该比值会进一步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本题涉及到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对顶芽的处理方式(不处理、打顶、顶芽涂抹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因变量为侧芽处

7、生长素和玉米素的变化。学生通过分析图甲和图乙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具体关系来解题。【详解】A、据图甲可知,第18天TIBA处理比打顶处理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更低,故更有利于解除顶端优势,从而利用侧芽生长,A正确;B、打顶和TIBA处理都属于实验组。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处理6d后两个实验组的IAA水平降低,ZT水平升高,B正确;C、据甲图可知,处理18 d和处理6d的实验组相比IAA水平升高,但仍小于18 d的对照组的IAA量,C正确;D、据题干可知处理18 d时侧芽开始萌发,但同处理6d相比实验组的生长素含量升高、玉米素的含量下降,即此段时间IAA/ZT的比值是上升的,D错误。故选D。6. 下列关于生

8、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B. 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 用照射的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比原菌株更能适应当前的自然环境D. 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是人们在自然界中收集到的第一个自然选择的实例【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除了与自然选择有关外还与生物变异等有关,A错误;B、地理隔离指的是由于地理的障碍导致种

9、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故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错误的,B错误;C、用照射的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故高产菌株不一定比原菌株更能适应当前的自然环境,C错误;D、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是人们在自然界中收集到的第一个自然选择的实例,D正确。故选D。7. 下列实验中,不经过染色即可观察到实验结果的是(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B. 观察黑藻细胞的叶绿体C.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2、观察细胞有

10、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生物组织中的油脂需要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A错误;B、叶绿体自身有颜色,便于观察,因此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B正确;C、用种子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时,需要染色,C错误;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故选B。8. 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吸水力随质壁分离

11、程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刚开始,质膜以及其内部分紧紧贴着细胞壁B. 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变深C. 细胞吸水力随着质壁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D. 处于A点时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观察植物洋葱内表皮细胞时,能观察到只有质膜部分紧紧地贴着细胞壁,A正确;B、紫色洋葱内表

12、皮细胞处于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但没有色素,液泡呈现无色,B错误;C、质壁分离程度越大,说明细胞失水越多,则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力越大,所以细胞吸水力随着质壁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C正确;D、实验过程中,细胞处于A点时,细胞正在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故选B。9. 引发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具有外层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包膜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比T2噬菌体具有更大的变异性B. 在接触新型

13、冠状病毒前,人体B细胞表面不存在相应抗体C. 用荧光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涉及到分子杂交原理D. 提取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体内可进行被动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单链RNA容易发生突变从而造成病毒的变异。【详解】A、单链RNA容易发生突变,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不容易突变,A正确;B、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前,人体B细胞表面存在相应抗体,只是特异性没有接触新冠病毒后的强,B错误;C、用荧光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涉及到分子杂交原理,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D、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注射到重症患者体内可进行被动免疫,D正确。故选B。10. 下

14、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汗腺分泌汗水均由神经调节B. 在同侧屈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 细胞外液的K+浓度降低会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变小D. 神经肌肉接点处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详解】A、人体血管及汗腺均可以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的一部分,故人体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汗腺分泌汗水均由神经调节,A正确;B、离体条件下,神经冲动才会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错误;C、静息电位是K+外流导致的,故细胞外液的K+浓度降低会导致神经细胞的静

15、息膜电位绝对值变大,C错误;D、神经肌肉接点处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乙酰胆碱的受体蛋白,D错误。故选A。11. 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NA中可以有碱基互补配对B. DNA由1条模板链和1条编码链组成C. 同源染色体中的DNA之间,碱基数目是相等的D. DNA、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DNA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连接到一起。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但其中的tRNA上也能形成通过氢键连接的碱基对。【详解】A、tRNA上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形成通过氢键连接的碱基对,A正确;B、D

16、NA复制时两条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DNA上不同的基因转录时模板链都只有一条,但不同基因对应的那条模板链可能不同,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中的DNA之间,可能含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可能碱基数目不同,C错误;D、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D错误。故选A。12.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型菌和R型菌性状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实验操作包括将S型菌中的DNA与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C. 肺炎双球菌有多种菌株,其中S型菌的菌体表面长得比较光滑D.

17、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其DNA分子中A与C碱基之和所占比例不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S型菌和R型菌是单细胞生物,故二者性状不同的原因是所含遗传信息不同,A错误;B、用小鼠做实验材料的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该实验并没有单独提取出S型菌的DNA,B错误;C、S型细菌含有多糖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比较光滑,C错误;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C=T+G=碱基总数的一半,故R型菌转

18、化为S型菌后,其DNA分子中A与C碱基之和所占比例仍为50,D正确。故选D。13. 某二倍体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Dd,下图为某一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细胞,指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B. 在形成该细胞时可能发生过三种类型的变异C. 若是X染色体,则可能是Y染色体D. 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分析】该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不能两两成对,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次级精母细胞且染色体发生了数目变异;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基因型为AaD

19、d的二倍体动物(2N=6),该细胞应该有6条染色体,由图示判断,该细胞应该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详解】A、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由图可知,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应发生了交叉互换;染色体应发生过基因突变,B正确;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D、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应该为6条,而此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故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故另一个细胞没有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B。14. 图为ATP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用32P标记的磷酸

20、注入活细胞,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发现其末端的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其余磷酸基较长时间后才被标记。该实验可以推测( )A. 化学键2易断裂B. 化学键1无法断裂C. ADP中的能量无法利用D. ATP合成需要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其余磷酸基较长时间后才被标记”,说明化学键2容易生成和断裂,A正确;B、由于其余磷酸基较长时间后才被标记,说明化学键1也可以断裂,但比化学键2难断裂,B错误;C、ADP也含有高能磷酸键,并且化学键1可以断裂,说明其中的能量可以被细胞利用,C错误;D、从题干中无法看出ATP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

21、15. 下图为某种细菌体内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知野生型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甲、乙两种突变型细菌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X,乙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甲不能积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甲中酶a的功能丧失,但酶b和酶c的功能正常甲中酶c的功能丧失,但酶a和酶b的功能正常乙中酶a的功能丧失,但酶b和酶c的功能正常乙中酶b的功能丧失,但酶a和酶c的功能正常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图分析,当酶a、酶b、酶c同时存在时,细菌才能合成氨基酸X。甲、乙两种突

22、变型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与它们不能合成中间产物2有直接关系。然后根据题中描述明确二者不能合成中间产物2的原因。【详解】添加中间产物1,甲能生长,说明甲中酶a的功能丧失,不能合成中间产物1,但酶b和酶c的功能正常,正确;添加中间产物1或中间产物2,甲都能生长。说明甲中酶c的功能正常,错误;添加中间产物2,乙能生长。添加中间产物1,乙不能生长。说明乙中酶c的功能正常,酶b的功能不正常,错误;添加中间产物2,乙能生长。添加中间产物1,乙不能生长。说明乙中酶c的功能正常,酶b的功能不正常。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X,乙能积累中间产物1,说明乙中酶a功能正常,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

23、.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K+经通道外流需消耗ATP,属主动转运B. 该过程说明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 Ca2+内流的原因是K+外流受阻使膜电位反极化【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解答本题同时要结合题干及题图所给的信息

24、。【详解】A、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故K+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消耗能量,故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据题干可知,当ATP浓度增加导致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故说明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B正确;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所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释放,而降低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C错误;D、反极化的形成原因与钠离子的流动变化有关,D错误。故选B。17. 如图表示北极旅鼠在1928年到1943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极旅鼠种群数量变化受负反馈调节B. a点到b点,种群的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C. b点所对应的种群密度是北极旅鼠环境容纳量D.

25、 北极旅鼠种群数量的这种波动主要受气候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北极旅鼠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呈周期性波动,说明北极旅鼠种群数量变化受负反馈调节,A正确;B、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a点到b点,种

26、群数量迅速增加,但是现实的环境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只能接近指数增长,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种群数量在a点到b点之间属于正常的波动,b点所对应的种群密度不是北极旅鼠环境容纳量,C错误;D、北极旅鼠的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这种周期性波动主要受天敌、环境等影响,D错误。故选A。18. 某林下养殖场番鸭的体重变化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番鸭重要生长点的平均体重和日增重(g)日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全群公鸭母鸭全群公鸭母鸭044645144121374384363629430628142135451462112431524608439702464729153199822193031

27、33772568230642205481482138A. 番鸭每日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番鸭生物量B. 该养殖场的初级生产量肯定大于次级生产量C. 番鸭平均日增重可反映日次级生产量的变化D. 番鸭有机物增加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1、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2、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详解】A、番鸭每日体重的测量值为当日番鸭生物量,A错误;B、由于养殖场提供了饲料,故该养殖场的初级生产量不一定大于次级生产量,B错误;C、番鸭平均日增重可反映日次级生产

28、量的变化,C正确;D、番鸭有机物增加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总次级生产量,D错误。故选C。19. 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DNA分子转录产生两个RNA分子B. 转录的产物一定含有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C.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子代DNA分子保留了亲代DNA分子一半的遗传信息D. 多肽链合成时,无论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一个mRNA都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1、DNA复制过程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DNA。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29、,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3、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则一个DNA分子转录产生多个RNA分子,A错误;B、转录的产物是RNA,包括mRNA、tRNA和rRNA。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在mRNA上,B错误;C、DNA经过复制,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DNA,故亲子代DNA所含遗传信息完全一样,C错误;D、多肽链合成时,无论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一个mRNA都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D正确。故选D。20.

30、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装置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装置可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C. 装置既可模拟产生的配子类型,又可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D.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既有模拟F1的基因型及比例,又有模拟F1的表现型及比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和中均为B:b=1:1,可用于模拟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B:b=1:1,D:d=1:1,模拟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每次从不同的袋中分别抓取一个表示等位基因的分离,然后将抓取出的两个组合在一起表

31、示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详解】A、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所以不能使用装置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B、和中均为B:b=1:1,可用于模拟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错误;C、装置既可模拟产生的配子类型,又可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C正确;D、实验中既有模拟F2的基因型及比例的出现过程,又模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出现过程,D错误。故选C。21.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 I-2 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人群中甲病基因频率为 1/15,乙病基因频率为 1/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I-3 与III-5基因型相同

32、B. 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III-1 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 6/11D. III-7 与一甲病男性结婚,生下正常小孩的概率为 49/116【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II4、II5患甲病,但是生出了正常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I4、II5不患乙病,但是生出了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2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甲病),但是生出了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II3两病兼患,假设致病基因分别是A、b,则其基因型为AaXbY,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33、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III1基因型为AaXBY,由于人群中乙病基因频率为,则正常女性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2)(2+),因此III1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1正常1(1),C错误;D、III7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甲病男性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由于人群中甲病基因频率为,则甲病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2)(2+),因此III7与一甲病男性结婚,后代正常的概率()(1),D正确。故选D。22. 下图为某细胞需氧呼吸过程示意图,为相应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葡萄糖分子中的少部分能量存在于A中B. 过程相关

34、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C. 过程释放的氢被一些特殊的分子携带进入D. 过程均可产生ATP,可用于任何一种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参加柠檬酸循环。【详解】A、过程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在于A丙酮酸中,A错误;B、过程相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C、过程释放的氢被一些特殊的分子如NADH携带进入,C正确;D、过程可产生ATP,可用于细胞中的需能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C。23. 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的三个阶段(用、表示)示意图如下,每个阶段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分析图谱,据图分析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35、)注:横坐标表示核DNA含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细胞A. 阶段细胞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B. 阶段部分细胞中心体分开,其间有纺锤丝相连C. 阶段细胞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松散的染色质结构D. 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从1:2变为1:1发生在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阶段细胞内DNA含量由2N4N,为DNA分子复制时期,即S期;阶段细胞内DNA含量为4N,为DNA分子复制后期和分裂期,即G2期+M期;阶段细胞内DNA含量为2N,为DNA分子复制前的时期,即G1期。【详解】A、阶段细胞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A错误;B、阶段着丝点分裂,阶段部分细胞中心体分开,

36、其间有纺锤丝相连,B错误;C、阶段为G1期,在显微镜下难以看到松散的染色质结构,C错误;D、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从1:2变为1:1发生在阶段,即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加倍,D正确。故选D。24. 下列“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可减少泡菜腌制时间B.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C.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溶液应避光保存D. 泡菜样品处理时未合并滤液,则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偏小【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实验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

37、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如果希望发酵快一些,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1分钟,A正确;B、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抑制不耐酸的微生物的生长,故有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B错误;C、因为氨基见光易分解,故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溶液应避光保存,C正确;D、泡菜样品处理时未合并滤液,会使亚硝酸盐量变少,D正确。故选B。25. 动物胚胎育种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和相关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动物的配子和胚胎为操作对象,进行动物保护、育种和遗传改良。下图是哺乳动物胚胎育种的过程,有关叙述

38、错误的是( ) A. 从卵巢中取出后需体外培养至成熟B. 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C. 过程获得的细胞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D. 过程需要对代孕母畜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哺乳动物胚胎育种的过程,是从卵巢获取卵母细胞,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过程表示将体细胞核移植导入到早期胚胎中,过程表示从早期胚胎中取出多个囊胚,过程需要将多个囊胚导入代孕母畜中。【详解】A、从卵巢中取出卵母细胞,需培养到减数分裂中期才能受精,A正确;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B正确;C、过程获得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C正确;D、过程需要对代孕母畜进行

39、同期发情处理,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6. 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下图表示能量由田鼠流向鼬的变化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农田逐渐演替为森林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演替,演替后的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部分标记物在调查期间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为了控制种群密度,防止鼠害爆发,可利用药物降低该生态系统中鼠的性激素水平,以降低鼠种群的_。

40、(4)若图甲表示田鼠摄入的能量为a,则丙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通过图中的信息,可计算能量由田鼠流向鼬的传递效率为_(用所给字母表示)。【答案】 (1). 次生 (2). 垂直空间 (3). 75 (4). 偏大 (5). 出生率 (6). 呼吸作用 (7). (f-g)/ b【解析】【分析】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详解】(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因为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由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物种更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故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调

41、查范围内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50)第二次捕获数(30)/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10)=150,因调查范围是2 hm2,故该种群密度是75只/hm2。若部分标记物在调查期间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降低该生态系统中鼠的性激素水平,会影响该种群雌雄个体间的交配,故降低了鼠种群的出生率。(4)据题干描述及题图可知,甲代表田鼠摄入的能量,乙为田鼠同化的能量,丙是同化的能量中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丁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根据能量传递的计算公式可知,由田鼠流向鼬的传递效率=田鼠同化的能量/鼬同化的能量100%,据图可知田

42、鼠同化的能量值为b,鼬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 f-g,故能量传递的效率为(f-g)/ b。【点睛】第(4)问是本题的一个难点。解答此问,首先要求学生熟悉能量流动的过程,从而推出甲、乙、丙、丁、戊各代表能量流动的具体环节,然后根据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公式算出由田鼠流向鼬的能量传递效率。27. 细胞代谢中AT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原子分辨率)在2018年被测定,其工作机理在2019年有了突破性进展。图1是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CO2浓度(上栏)和光照强度(下栏)对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光照强度的单位用每秒每平方米叶片吸收光量子的微摩尔数表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

43、图1中侧所示的场所是_;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由此可推测H+跨膜运输方式为_;若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碳反应中RuBP量会_。(2)据图2分析,当CO2浓度为100ppm时,突变型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_(大于/等于/小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野生型水稻的生长速度比突变型水稻快,其原因是_。(3)某同学利用新鲜的绿色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

44、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_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易化扩散 (3). 减少 (4). 大于 (5). 野生型水稻低CO2浓度的利用能力强(突变型水稻对CO2浓度的响应延迟),同时其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高 (6). 叶绿素b (7). 吸收光谱【解析】【分析】1、分析图1:图1中有水的光解和ATP合成的过程,图1的侧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甲为氧气,图1中的侧发生暗反应的过程。2、分析图2:曲线显示无论在二氧化碳影响还是光照强度影响下,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水稻的光合速

45、率,但影响情况又有所不同。【详解】(1)由图1可知,侧所示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由于类囊体膜内H+浓度较高,因此H+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若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则ATP合成减少,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的五碳化合物(RuBP)减少。(2)当CO2浓度为100ppm时,突变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为0,但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由于野生型水稻低二氧化碳浓度利用能力强,故野生型水稻的

46、生长速度比突变型水稻快。(3)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是叶绿素b。实验中可以色素带溶液的吸收光谱来判断色素的种类。【点睛】求考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难度中等。28. 某昆虫(XY型性别决定)长翅和残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d基因纯合时,能使雌昆虫转化为不育的雄昆虫。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对长翅雌雄昆虫杂交得F1,F1中雌雄之比为1:3,且F1雄昆虫中有出现残翅昆虫,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F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回答下列问题:(1)该昆虫的长翅由基因_控制,B和b在染色体上的基因座位_(相同/

47、不相同)。(2)亲本长翅雌昆虫能产生_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原因是_(3)若F1中雌雄昆虫都有长翅和残翅,则F1雌昆虫中纯合子占_,F1雄昆虫中,性逆转而来个体占_,雄昆虫中不育残翅昆虫占_。(4)若F1雌昆虫全为长翅,雄昆虫为长翅和残翅,则F1雌昆虫的基因型为 _,F2雌昆虫:雄昆虫=_。【答案】 (1). B (2). 相同 (3). 4 (4). D、d和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 0 (6). 1/3 (7). 1/12 (8). DdXBXb、DdXBXB (9). 5:11【解析】【分析】分析题干:长

48、翅雌雄昆虫杂交,子代出现残翅昆虫,且只出现了雄性中,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雌雄之比为1:3,说明子代出现dd导致性反转,亲本雌昆虫的基因型为DdXBXb。【详解】(1)由分析可知:长翅为显性性状,由B基因控制,B和b属于等位基因下,在染色体上的基因座位相同。(2)亲本长翅雌昆虫的基因型为DdXBXb,能产生DXB、DXb、dXB、dXb4种类型的配子,原因在于D/d与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子一代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若F1中雌雄昆虫都有长翅和残翅,F1中雌雄之比为1:3,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ddXbY

49、B、DdXBXb,正常情况下,F1雌昆虫的基因型DdXBXb、DdXbXb、ddXBXb、ddXbXb,由于d基因纯合时,能使雌昆虫转化为不育的雄昆虫,故F1雌昆虫中纯合子为0,F1雄昆虫的基因型为DdXbYB、DdXBYB、ddXBYB、ddXbYB、ddXBXb、ddXbXb,性逆转而来的个体占2/6=1/3,雄昆虫中不育残翅昆虫的基因型为ddXbXb,占1/61/21/12。(4)若F1雌昆虫全为长翅,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ddXBY、DdXBXb,F1雌昆虫的基因型为DdXBXB、DdXBXb,雄昆虫的基因型为DdXbY、DdXBY、ddXBY、ddXbY、ddXBXB(不育)、ddXBX

50、b(不育),相互交配,F2雌昆虫所占比例为1/41/4+1/21/25/16,雌昆虫:雄昆虫=5: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B/b的位置和基因型,然后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回答各小题,难度较大。29.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下图1是利用苹果生产果汁、果酒和果醋大致工艺流程,图2为某同学进行的澄清苹果汁生产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苹果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_,可以将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为了果酒具有更好的纯度和风味,需将酵母菌进行纯化。纯化菌种时,采用涂布分离法将其接种到

51、特定培养基上,进行_,然后鉴定筛选优良菌株。在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振动或搅拌,目的是_,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3)苹果酒经过进一步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一般先将苹果酒_,并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_,将乙醇_(“氧化”或“还原”)成醋酸。(4)如图2某同学进行的澄清苹果汁实验,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使用;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苹果汁流出的_,保证反应充分进行。(二)鸡干扰素是一种具有高效和广谱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广泛用于动物领域的抗病毒治疗。科研人员将鸡干扰素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导入烟草,

52、以获得抗病毒烟草。回答问题:(1)已知鸡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则可采用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对其进行克隆常采用_技术。(2)重组质粒中应有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该部位称为_。(3)由于细胞壁的存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克隆有一定的难度,故常用_(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烟草细胞的_,再进行培养。待重新长出细胞壁,形成胚性细胞,此时,应该_培养基中甘露醇的浓度,以利于胚性细胞继续培养形成细胞团,然后经两条途径形成转基因烟草植株。该转基因烟草植株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_(“保持”或“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4)若转基因烟草植株对病毒的侵染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但抗性较低,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53、). 果胶酶 (2). 单菌落的分离 (3). 增加溶解氧含量,同时有利于酵母菌与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 (4). (用水)稀释 (5). 无菌空气 (6). 氧化 (7). 重复(反复) (8). 速度(速率) (9). 化学合成(人工合成) (10). PCR (11). 启动部位(启动子) (12). 农杆菌转化法 (13). 原生质体 (14). 降低 (15). 保持 (16). 转基因烟草体内干扰素的合成量较低(或合成的干扰素生物活性低)【解析】【分析】生产果汁需用到果胶酶;果酒生产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果醋制作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氧化酒精产生醋酸的原理。【详

54、解】(一)(1)苹果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纯化菌种时,采用涂布分离法将其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单菌分离,然后鉴定筛选优良菌株。在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振动或搅拌,可以增大酵母菌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及溶解氧含量,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3)苹果酒经过进一步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一般先将苹果酒稀释,利于醋酸菌的生长繁殖,并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将乙醇氧化成醋酸。(4)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可被重复使用;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苹果汁流出的速度,保证反应充分进行。(二)(1)已知鸡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55、则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对其进行克隆常采用PCR技术。(2)重组质粒中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子。(3)植物转基因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烟草细胞的原生质体,再进行培养。待重新长出细胞壁,形成胚性细胞,此时,应该降低培养基中甘露醇的浓度,以利于胚性细胞继续培养形成细胞团。该转基因烟草植株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保持细胞全能性的表达。(4)对病毒的抗性主要由干扰素体现,故若转基因烟草植株对病毒的侵染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但抗性较低,可能原因是转基因烟草体内干扰素的合成量较低(或合成的干扰素生物活性低)。【点睛】已知目的基因的全部序列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若已知目

56、的基因部分序列,则可通过PCR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30. 肥胖已成为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流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理及心理健康。最新研究表明,CMPF(3-羧-4-甲-5-丙基呋喃戊酮酸)不仅能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还能对脂肪的沉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促使肝脂肪酸氧化。为了验证CMPF对脂肪的沉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请根据下列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材料与用具:性别相同体重相似的高脂饮食小鼠若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CMPF溶液、生理盐水、高脂饲料、MRI扫描仪、腹腔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MRI扫描仪用来扫描皮下和内脏脂肪,具体测量方法不做要求,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

57、喂养之后多余脂肪大约10个小时左右会在皮下和内脏沉积。)(1)实验思路:将性别相同体重相似的高脂饮食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_(2)预期实验结果(建立坐标系,画出各组脂肪含量的变化曲线图。)_(3)分析讨论:CMPF可以使细胞代谢从利用_转向更多的脂肪酸利用,它不仅能促进脂肪酸氧化,还能抑制脂肪生成基因的_【答案】 (1). 用MRI扫描仪分别扫描甲组和乙组每只小鼠的皮下和内脏,记录其脂肪含量并求平均值。甲组:对每只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CMPF溶液。乙组:对每只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将甲乙两组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每天定时饲喂等量的高脂饲料并在

58、10小时后用MRI扫描仪分别扫描甲组和乙组每只小鼠的皮下和内脏,记录其脂肪含量并求平均值。对所得的实验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 (3). 葡萄糖 (4). 表达【解析】【分析】1、CMPF(3-羧-4-甲-5-丙基呋喃戊酮酸)不仅能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还能对脂肪的沉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促使肝脂肪酸氧化。2、血糖平衡的调节【详解】(1)本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CMPF对脂肪的沉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所用的实验材料应为性别相同体重相似的高脂饮食小鼠,实验自变量为是否腹腔注射CMPF,因变量为小鼠皮下和内脏脂肪含量,实验中注意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故实验思路为:将性别相同体重相似的高脂饮食

59、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用MRI扫描仪分别扫描甲组和乙组每只小鼠的皮下和内脏,记录其脂肪含量并求平均值;甲组:对每只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CMPF溶液;乙组:对每只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将甲乙两组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每天定时饲喂等量的高脂饲料,并在10 小时后用MRI扫描仪分别扫描甲组和乙组每只小鼠的皮下和内脏,记录其脂肪含量并求平均值;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2)预期实验结果:(3)分析讨论:CMPF可以使细胞代谢从利用葡萄糖转向更多的脂肪酸利用,它不仅能促进脂肪酸氧化,还能抑制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脂肪的沉积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脂肪代谢和肥胖产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