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约预设.动态生成.灵动课堂摘要: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变化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力争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精彩课堂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关键词:简约;预设;动态;生成一、问题的提出(一)基于自己及同行语文教学的冷峻审视在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
2、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教案团团转,使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二)源于新课程理念的启迪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的过程也应
3、成为师生互相“抛接球”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以那种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的“指令性”教案支配我们的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将失去生命的活力。因此,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需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二、概念界定与理性思考(一)相关概念界定我理解中的预设,指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
4、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与相关应变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但这种预设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教案进行演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对象”和“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因此,这种教学预设就要留有弹性和空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学习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这种课堂教学的精彩
5、生成,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我理解中的教学生成,指的是师生与具体的教育情景发生交互作用时的建构与生长,是师生、生生之间在交往和对话中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发现和新问题。生成的主体是学生,本质是一种探究,要使教学设计适应课堂教学,就必须着眼于生成,着力做好教学设计。(二)理性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教学生成呢?新课程所倡导的有价值的教学生成,不是漫无目的地脱离教学目标的生成,更不是对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的“舍本逐末”的拓展。教学生成首先应当尊重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知识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生成,否则,所谓的个性化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
6、读;其次,“即时生成”的问题并不是都有价值的,有些学生生成的问题没有思维意义,属于平面性问题或思维价值低的问题,对人的思维开发和智慧生成没有启迪意义,没有探究的价值;第三,教师对生成的问题要有所选择,对那些意义不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一笔代过,对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教学生成的判断能力是一个教师素质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灵光再现。我们的阅读教学生成的是什么?生成的可能是结果,也可能是过程,更有可能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即教学中生成的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问题发现,也可能是生成了一个新的探究过程,还可能是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生成了一种基于情感态度价值
7、观的建构性的影响。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该重视用预设引发生成,将生成变成新的预设。教师不断地用预设引发生成,将生成变成新的预设的过程,就是教师成熟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利用生成提高教学的预设水平,同时要将生成及时转化成新的预设,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预见性,更能激发出有效的生成。三、实践策略(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做出周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是课前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则转换为切实有效的课堂实际流程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只有精心预设,才能为生成启
8、航,才能用师生的智慧将教学演绎得精彩纷呈。1.精心预设,教师要经历三种“角色”转换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前会跟教材对话,思考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可能出现的认知差异,寻求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历角色的转换。首先是文本的一般阅读者。阅读讲究姿态,一个普通阅读者阅读文本,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放松的、纯粹的阅读,是超越性的,不带任何框框,没有功利的,这样你就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进行自由对话,你才会被文中的人物、事件与情景所感动。阅读也不能只顾文本内容,正如朱光潜在一篇谈读书的文章中所言:过了河,还得回过头去欣赏欣赏桥是怎么样的。继而设想自己是一名学
9、生。教是为学服务的,预设为了生成,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一是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与难易程度;二是从学生角度想想怎样学才有兴趣,能满足求知欲;三是课文解读应设想多种可能性,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等。语文课程实践性强,语文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有整合协调的计划,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说协调听、说、读、写的关系,协调个体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等,使教学结构避免直线式、单调型,变得有张有弛、跌宕起伏。最后恢复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阅读教学比作一次难忘的旅游,教师的阅读仅仅是先行一步,引导学生去欣赏途中的美景奇观才是真正的目的,何处驻足、哪里歇脚、怎样观赏等细节都要
10、事前作周密思考。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复杂性,对备课提出高要求:要教出新意,拒绝平庸,使学生情感受熏陶,智慧受启迪,语文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且课堂气氛愉悦和谐,师生如沐春风。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做文本知音。其次是恰当处理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用教材的首要任务是处理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重点与一般的区分与取舍: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分辨阅读材料中要点内容与一般内容的能力。二要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切入口”,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入重点研读。三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因为发现重点犹如开启一扇幽深的门户,可引起学生探索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避免阅读疲劳、诱发阅
11、读兴奋的动力。2.精心预设,教案需删繁就简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删多余环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这句话已经喊了很多年,高效的课堂应是干净利落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把教学参考书看作不可有点滴挪移的“法典”,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到小结与作业,一应俱全。于是课堂四十分钟利
12、用得滴水不漏,教学设计编写得面面俱到,课堂仿佛成了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周密详尽的一个又一个教学环节中,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笔者曾听过第八届浙派名师金华四中陈晓英老师的散步,这堂课教案设计很简约,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其设计如下:一、配乐朗读,感知课文给小路取名字。二、感受生命主题寻找、感受与生命有关的句子。(生:自由交流;师:创设对话情境,主持对话)三、总结生命的感慨四、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1.将文中某句话改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3.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陈老师教案设计的就是这么“简单”,可仔细想一想,却
13、能带给我们诸多的启发:正是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约”,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与他们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话题;给予他们合作的机会;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给予他们成功的喜悦。同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融入新理念,让设计开放些,“简约”些。留弹性区间。语文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留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
14、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案例: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幅园子和屋子图画,在学生充分阅读后提问:我们一起重游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那么你们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什么到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上词语,通过对比得出主题。这样的“半成品”式的板书,既给自己的教学留下了讨论的空间,又直指教学目标。在教学预案设计时,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应有“弹性区间”,设计的重点应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怎样
15、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并不是绝对的,水到渠成即可,又何必在意何时戛然而止?非线性设计。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读至第几遍播放音乐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形成一种“线性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案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拉出“百草园”这一板块的线条:景物绘声绘色、多姿多彩、生机勃勃。活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乐趣无穷。心态乐而忘返、十
16、分依恋。(二)拉出“三味书屋”这一板块的线条:景物单调、沉寂、窒息。活动烦琐、枯燥、乏味、禁锢。心态单调无聊。(三)将两大板块对比整合,即板块碰撞:画面不同、活动不同、情致不同、心态不同两相比照、主旨尽显。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教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诗意盎然。当然,“删繁就简”并非灵丹妙药,但是至少它能消除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束
17、缚,带给课堂以神清气爽的舒畅。(二)动态生成,构筑灵动课堂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搏动和情与情的共鸣中,会生成多姿多彩的课堂状态。我们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走向洒脱,走向大气,走向睿智。1.关注学情,灵活捕捉动态生成契机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教学中生成的资源,预设和生成的有效结合,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新课程理念给予我们这样的启迪,阅读是
18、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作为读者,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活动体。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对自己的教学预设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使教学过程达成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但是,课堂上的生成往往是转瞬即逝的,如果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洞察能力、缺乏睿智,就发现不了和把握不住这些培养学生发展的契机和难得的生成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情,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达到教学直接诉诸于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关注学情生成主要从以
19、下几个方面去把握:(1)从质疑问难中生成。新课程课堂积极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有问不完的问题是学生的天性。随着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质疑问难,“质疑无禁区”,这就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性。案例:我的信念按照我的课前设计,简单导入之后是先抓课题,让学生们说说“我的信念”的具体内容的(用学生的发言引出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还要播放一个视频短片)。可是,让我始料未及的是,除了平时发言积极的几个同学能说出“热爱科学”“工作认真”的几句外,其他举手的人就没了,不少同学甚至低下了头,生怕老师叫他回答。整个教室一片沉闷。这是怎么了?是预习不够,还是真的太难?“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很难啊?”我努力控制住情绪,换了一个问题。“是啊,是啊,我都不知道讲了什么”“真是有点难懂!”没想到学生的反响竟然很大,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那么大家认为哪些地方难懂?”学生们于是“哗啦哗啦”地翻书,有的还小声地讨论起来。“大家认为哪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呢?”我顺势问,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叫了平时不大发言的张同学,张同学马上高兴地站起来:“老师,我连玛丽.居里是谁都还不太知道呢,我想应该先介绍一下。”她的话得到了同学的认同。这点本来就在备课时考虑到了,课件里也准备了详细的资料。我刚想点击电脑,但转念一想,不如先让学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