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围魏救赵 _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53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围魏救赵 _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围魏救赵 _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围魏救赵 _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30.围魏救赵 同步试题1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2比一比,再组词。佯( )煌( )遗( )卷( )详( )惶( )溃( )券( )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2)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全盘的考虑。( )(3)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4阅读加油站(一)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所向披靡:势如破竹: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

2、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乘虚而人: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请将错别字改正过来写在括号里。含辛如苦( )百折不绕( )目不转晴( )坚真不屈( )赴汤道火( )喜出往外( )6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一鼓作气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鈞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gu)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

3、仍然要他按兵不动。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曱,四处溃逃。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能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这时我军擂鼓进

4、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得胜利啦!”1.比一比,再组词。第()摩()歇()减( )弟()磨()喝()喊( )2.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摩(m m)拳擦掌挑(tio tio)战溃(gu ku)逃旺盛(shng chng)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2)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3)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4)形容战斗前精神振奋的样子。()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一鼓作气”的意思,并说说生活中,你曾一鼓作气去完成过哪一件事?参考答案1魏 岂 佯 怠 人心惶惶 日夜兼程 丢盔弃甲 溃不成军【解析】2佯

5、装 辉煌 遗失 卷发详细 惶恐 溃败 入场券【解析】3(1)精疲力竭(2)胸有成竹(3)落荒而逃【解析】4(一)1.所向披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2.魏国的八万精兵战斗力很强,一路上节节胜利,赵国毫无抵抗力,实力悬殊。(二)1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人。2.孙膑避实就虚,足智多谋。【解析】5茹 挠 睛 贞 蹈 望【解析】61.第一 摩肩擦背 歇息 减法弟弟 石磨 喝水 喊人2.m tio ku shng3.(1)先声夺人(2)摇旗呐喊(3)当机立断(4)摩拳擦掌4.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战斗时,齐军三次击鼓,曹刿都劝鲁庄公不应战。当齐军士气大减之时,鲁军一鼓作气,奋勇出击,齐军大败,四处溃逃。5.打仗靠的是勇气,齐军已擂了三次鼓,士气大减。而鲁军第一次擂鼓,士气振作起来,鲁军就趁着这股劲头出击,将士气大减的齐军打败了。做事情也要趁着劲头大胆完成。联系实际略【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