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97.02KB ,
资源ID:108488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48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食与诗歌共舞.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食与诗歌共舞.pdf

1、美食与诗歌共舞陈之秀上世纪 80 年代就以“莽汉派”诗歌著名的二毛,如今又变身为美食界的高级玩家,最近,他出版了二毛美食诗选,并在北京天下盐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在参加他的新书发布会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了解了诗歌与美食是如何在他身上合二而一的故事。诗歌与美食的邂逅二毛,原名牟真理,苗族人,1962 年出生在重庆酉阳县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参加过进山剿匪的军人,母亲是当地的苗族人。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因为在家排行老二,故取笔名“二毛”。学数学专业出身的二毛,身上有很多标签:“莽汉派”诗人、美食家、菜品创意师、舌尖上的中国一二三季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川菜在民间的总策划兼总制片人和主持

2、人、中国美食(菜谱)文献收藏家及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等。因此,有人说二毛不仅是美食界的独一无二,还是诗歌界的独一无二。二毛说:“诗人爱吃、爱做饭,是因为诗歌和美食本身是相通的,二者都需要想象。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方式,与烹饪的食材、手段、火候的拿捏,几乎可以对应。”二毛喜欢上写诗是在初中时期。二毛说:“初中时,受我哥哥影响,喜欢上文学,开始读诗、写诗。那时,我只能读到艾青、贺敬之、普希金等的诗集。可以说当时贺敬之是我诗歌的启蒙者和偶像,我特别喜欢他的放歌集,里面许多诗我能背下来。因此,高考时,我本想报文科,但父亲和哥哥都认为学文科容易犯错误,所以选择了理科。在数理化中,我特别喜欢数学,就选择了长江

3、师范学院数学系(前身為涪陵师专)。至今,我的床头还摆着微积分古今数学思想之类的数学书,我觉得读读公式、定理、证明就像读诗一样。”1983 年大学毕业后,二毛被分配到酉阳中学教高中毕业班数学,业余时间,依然写诗。因此,1984 年,他与诗人胡冬、万夏、李亚伟、马松等创立“莽汉主义”诗歌流派。1986 年,二毛从酉阳中学调到酉阳进修学校教书,在那里工作 5 年后,又去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书。在那里工作 3 年后,二毛结束了教师生涯,决定要将诗歌与美食的融合进行到底!“美食对于我一开始只是个爱好,朋友们在我家聚会的时候,掌厨的人肯定是我。做得多了,朋友们就怂恿我,说这么好的手艺不如开个餐馆。”二毛说

4、,他觉得朋友们说的也有道理,再加上自己好吃,又喜欢交朋友,特别是诗人朋友。因此,1986 年年底,二毛与李亚伟在酉阳开了第一家火锅店。1992 年,又在重庆自创第一家鱼火锅,名字叫“鱼摆摆”。随后,又到成都开了“川东老家”。2005 年年底,二毛与合伙人黄珂、向小丽三个人在北京 798 合开了第一家“天下盐”。谈及此事,二毛说:“我觉得当时成都的饮食文化还不足以体现更广阔的东西,北京的包容性、创意性更强,包括对菜系的接受度。因此,我决定到北京发展。”美食启蒙来源于母亲“我对美食的喜欢始于童年,是受母亲的影响。”二毛说,母亲是民间做菜高手。“母亲告诉我,喜欢吃就要学着做,只有你自己才最知道自己的

5、口味。”从 8 岁开始,二毛便跟着母亲学做菜。他学的第一道菜是回锅肉,其中的独门秘方是醪糟汁,“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醪糟汁和豆瓣酱、甜面酱及泡姜、泡椒在高温中的相拥搭配,会让回锅肉的味道更加美妙。”这道“毛式回锅肉”至今仍是他的拿手菜。二毛说:“母亲还有个秘诀,经常把丢掉的食材拿来重新利用。比如,莲花白(圆白菜)中间有个硬的梗,母亲说不能扔,就把皮削掉,做成泡菜。我认为,这是高手的表现。在那个年代,再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母亲能够把这些丢头变成花样,做成美食。”在二毛美食诗选出版之前,二毛出版过随笔散文集妈妈的柴火灶,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亲毛荣贤女士。二毛说:“母亲带给我最重要

6、的就是对待美食的态度:一是按照季节吃应季蔬菜。二是到街上买菜的时候要选择新鲜和成熟度高的蔬果。三是充分尊重食材。”二毛在诗中写道“母亲把菜头切十字刀放进簸箕/把粗盐、花椒、红糖和爱/撒在菜头上揉搓进味/然后腌进我密封的童年/在梦的最深处发酵出幽香”。美食中的“味”与“道”“我们常把味道这个词用于美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在 1916年首创的。”二毛说,“味”是指口味。“道”说的是遵循食物本身的真味,比如说顺应季节生长的食材,比如说用最传统的非工业流水线产生的手工烹调技艺,这都是所谓的“道”。现在市场上的反季节、转基因食品,本身就意味着食材真味的丧失。现在的猪,3 个月就出栏,它

7、的肉质自然没有 12 个月出栏、用粮食喂出来的肉好吃。反季节的蔬菜在大棚里栽培,没有经过阳光的直接照射,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孕育养分与味感。那么,选择它们制作的食物呈现的效果便丢失了味道里最重要的这个“道”。在交谈中,二毛也多次提到,他做美食、经营餐馆坚持的原则就是:真正的美食在民间,并且要遵循自然之“道”。二毛说:“越是来自民间的美食,它会越重视食物的道。我曾经提到过,真正的美食家永远会从食材中寻得最真实的激动,他们如果在菜市场看到了真正好的食材,他会从心里由衷地觉得开心和感动。我之前拍摄的一共三季的纪录片川菜在民间,一直在致力于传递这些理念,挖掘美食根源上的自然之道和文化理念。”为了寻得真“味

8、道”,二毛表示,他每年都会去全国各地“采菜”,把那些存在于民间、真正顺应自然之道的好食材带回自己的餐馆。这样呈现出来的美食,才是具有真正“味道”的美食。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吃货、美食家、美食工作者,二毛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二毛说:“就是看天生有没有兴趣去各地逛不同的菜市场,看你是不是能在菜市场获得你做新菜的灵感。美食首先要好吃,但好吃的有时未必好看,好看的未必好吃。五星级饭店的菜多数是好看不怎么好吃,而民间的菜多是好吃不怎么好看。这与食材、温度、锅气和操作间与餐桌的距离有关。”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二毛认为,美食不能仅停留在基本的品尝,或者怎么做、怎么拍记录片,还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呈献和挖掘。为此,

9、二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对美食菜谱进行收藏。他收藏有从明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菜谱、菜单、旧票据等数千册(件)。数十年积累下来,他收集到不少珍贵文献,比如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从多方面反映了唐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的清异录是明代永乐年间的版本。卖给他的人并不知道这本清异录的珍贵,他也是收藏很久之后才知道,它的价值要远远高出卖价的一百倍以上。清版袁枚随园食单也是二毛的珍贵收藏。这本清代最为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详尽地介绍了数百种江南菜点及部分北方菜点。他还收集了几十本来自海外的中国菜谱,比如 1923 年在纽约出版的中国美菜,是已知这个世上最早的英文中国菜谱。还有 19

10、45年在美国出版的中国食谱,由中国留日医学女博士杨步伟所著、文化大师胡适作序,并被翻译成 20 多种文字出版,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美影响最大的中国菜谱。来自1959 年四川省成都市东城区饮食服务公司内部出版的四川满汉全席,也是二毛格外珍视的文献。它由 1959 年一代川菜烹饪宗师蓝光鉴指导,其嫡传弟子张松云、孔道生二位大师操作。“很多文献是孤本或者稀缺本,有些看上去不太起眼,但仔細一研究却大有价值。”二毛说,他曾经收藏到一本食堂菜谱,来自 1958 年的贵州省独山县。看到这本菜谱的时候,他觉得非常奇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贫瘠的贵州县城,竟有一本由正式出版社专门出版的菜谱,而且在物资匮乏时期,

11、里面不乏海参、扣鸡、回锅肉等菜品,但都是由红苕、土豆等做成。这些沉淀在历史菜谱里的种种痕迹,被他看做是美食文化发展的根源,也是他持续在文献中探寻的动力。2019 年 5 月,“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博物馆举行的美食菜谱类文献展览,展品全部来自二毛的收藏。它以美食的历史发展为序,划分为明清、民国及建国后三个类别。藏品中时间最早的来自于明朝永乐年间。作为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的系列活动,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吸引了不少中外观众的目光。当时展览展出了从明清到上世纪 80 年代为止的 1500 多册(件)菜谱文献及菜单、票证,其中仅随园食单就展出了清代、民国时期和

12、上世纪七十年代日语版三个版本。二毛收集到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文献里,有数量不少的油印菜谱,这些非正规出版的菜谱让他深为感动,“在被压制的年代仍然暗流涌动,这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倔犟和不死。所谓中国美食不灭,正是得益于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不久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饮食文化得以重新发展。“和诗歌、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在这个年代的总爆发一样,传统饮食文化也以崭新的色、香、味、形、器、意呈现。”对于这一时期出现的许多烹饪大师,以及他们对食谱和食史的撰写和口述,二毛认为是“真实而有见地”的。菜谱收集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特别优秀的收了极少部分),二毛认为,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

13、始,菜谱相互传抄日益严重,普遍缺乏原创性,以致这以后绝大部分的菜谱没有收藏价值。通过老菜谱和饮食文献的收藏、研究,二毛才真正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传统川菜有 4000 多种,但有三分之二是不辣的,那么这三分之二不辣的都哪儿去了?!菜即是诗,诗即是菜如今,二毛不仅是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二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文化部和中国烹协)、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中国饮食文化装置和行为艺术家、中国现代美食诗歌的开创者。10 年前,他曾特意跑到工厂里,原版放大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英文典藏本,然后把书做成一个器皿,外观看是一本书,翻开书,

14、里面装的是一则以甲鱼为原材料的创意菜。“很多人看到这道菜的时候都联想到甲鱼的特性,和百年孤独这几个字,就会会心一笑,感受到这其中的关联和创意内涵,也就认同了菜品里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二毛说。在天下盐餐厅,墙上装饰了许多二毛描写菜品的诗,其中有一道菜的诗写道:“有一种吻很肥,有一种吻很瘦,有一种吻像五花肉。”“很多人来到我的店里,看到这几句话会觉得很有意思,同时又能对这些字里行间描绘的感觉产生共鸣,为这道菜无形中注入了一种更文艺的解读。”二毛说。二毛认为,一个诗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像烹饪一样写诗,而一个厨师的最高境界则是像做诗一样烹饪。比如,书法讲究运笔和章法就如同炒菜讲究火候和勺下功夫,写书法作品前要磨墨和构思就如同炒菜的准备调料,写后的装裱便如同菜的摆盘,而对书法的观赏就如同菜的品尝。菜品讲究的色、香、味、形、意就如同烹饪诗,而菜的整体和谐就好比是调和歌。“从 1987 年算起,至今我已经营餐饮业 30 多年了,我的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创意。我将菜以诗歌命名。菜即是诗,诗即是菜。”在采访的最后,二毛如是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