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741KB ,
资源ID:108473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47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1、 课标要求素养解读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的发展历程,多角度认识其发展原因及其影响。2.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脉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其成就取得的原因。3.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理解隋唐时期文化多元的原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文化交融以及多元发展的意义。时空坐标知识点1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思想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

2、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唐时期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2反佛思想(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2)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复兴儒学(1)原因

3、: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代表:韩愈。(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5)影响: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易错警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二、文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1)特点: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2)流派: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2唐朝(1)特点: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2)代表: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思维点拨唐诗繁荣的原因(1)物质条件:

4、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发展。(2)政策条件: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取士刺激了诗的发展。(3)文化基础:中外及各个民族间的交往频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育发达。(4)历史基础: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前代诗文创作提供了借鉴与经验。(5)人才基础:人才辈出。三、艺术1书法(1)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3)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2绘画(1)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

5、“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2)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3石窟(1)背景:佛教广泛传播。(2)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3)地位: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思维点拨魏晋至隋唐的时代特征对书画艺术风格的影响(1)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2)隋唐时期,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

6、真卿的书法便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四、科技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4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5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6火药(1)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7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8医学(1)医学家孙思邈

7、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2)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思维点拨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或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是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5)在技术化上: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但这些技术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大放异彩魏晋至隋唐时期

8、的文化特色史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探究史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民族交融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史料二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阶层并不断壮大,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都对“世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

9、化也相应地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摘编自唐伟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探究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普及的原因。提示经济繁荣,为文化普及提供了物质保障;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成为唐代文化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统治阶级政策开明,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宽松。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1)体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2)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

10、,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3)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2盛唐气象下的文化特征(1)艳丽明快的色彩。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等物质性文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2)生动自然的情调。唐人自信,思想解放。一些供养人壁画中,世俗人物高大不凡。唐人率性,较少做作。(3)博大恢宏的气势。如唐朝长安是汉朝长安城的六倍。(4)雍容华贵的风度。洛阳龙门石窟是盛唐文化

11、典雅秀美、雍容华贵的集中体现。观赏牡丹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也是唐人风度的一个象征。(5)昂扬坚定的进取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格。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括,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多元化的选择和较大的个人空间。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阴森凄厉、鲜血淋淋、悲惨痛苦的景象。而唐朝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庄严肃穆、温柔妩媚、雄健威武的生活气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教合一的文化政策B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C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化 D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解析:选D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佛教艺术作品的风格受时代背

12、景影响较大,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排除A项;佛教艺术作品风格与市民阶层审美关系不大,排除B项;从北朝到唐朝,社会主流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发生演化,排除C项。2在唐乾陵御道两旁耸立着两座高大华表,柱身刻有象征吉祥的海石榴纹,柱座和柱顶分别有佛教圣物覆盆莲、仰盆莲。这反映了唐朝()A佛教已占据独尊地位B统治者严控外来宗教传播C文化具有开放性特质D民族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解析:选C根据材料“柱座和柱顶分别有佛教圣物覆盆莲、仰盆莲”可知,在唐朝的乾陵御道旁有佛教圣物,说明当时唐朝允许佛教在中国传播,并且受到尊重,体现了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故选C项;唐朝时期三教并立,佛教没有处于独尊地位

13、,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唐朝允许佛教传播,并没有控制外来宗教,排除B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知识点2中外文化交流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佛学交流和研讨1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2)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3)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2中国与日本、新罗之间(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二、其他文化交流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

14、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思维点拨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3)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洛阳是国际性大都市。(4)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5)使臣、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在推动中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你来我往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流史料一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

15、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探究根据史料一,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提示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唐朝先进的文化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料二关于唐文化圈问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它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取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形成一种君臣关系。史料三文化圈的概念应该是:某一地区的诸国家中,某一个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的文化国主动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唐文化的繁荣,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周边各国的统治

16、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摘编自中外关系史论丛探究史料二与史料三对唐文化圈的形成问题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观点更正确。提示不同:史料二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对周边国家采用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强制手段。史料三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先进的文化对周边落后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周边国家引进唐文化并结合本国特点加以吸收和消化。历史证明史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因而更加科学。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且具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东亚、东

17、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国内发生动荡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作用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18、,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B高度繁荣多元一体C官府主导朝贡贸易 D对外开放互通有无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与此同时,“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

19、也由此输入中国”,这些现象充分证明其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互通有无,故选D项;题干中没有提及中国商品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排除A项;“高度繁荣”一般用来形容某一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用于“对外交往”不合适,排除B项;“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说明中国商品经过丝绸之路运送到西方,但没有提及这种贸易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排除C项。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解析:选B通过题干可知,唐朝时期的莴苣、刀豆和菠菜都来自海外,据此可知,唐

20、朝时期,其对外交往比较繁荣,故选B项;唐朝时期的莴苣、刀豆、菠菜都来自海外,不是本土所产,不能证明其农业的发达,排除A项;西域都护府设置在中国西北部,而题干中所提及的几种蔬菜品种主要来自南部外域,排除C项;泉州的对外贸易在宋元时期非常发达,而不是在唐朝时期,排除D项。 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文化自信唐朝鼎盛时期,长安人口达到100万,外国人占总人数的5%。日本向唐朝共派遣了19批遣唐使;新罗统一朝鲜后,也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朝鲜和日本不少人在唐朝参加了科举考试,在唐朝为官,阿倍仲麻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和雕版印刷术等陆续传入朝鲜和日本及其他国家

21、。据考证,唐朝近300年,至少任用了23名胡人宰相。唐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蹬胡靴,吃胡食。唐朝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六骏”,透漏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思维升华文化自信下的五个认同(1)中华文明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开始,5 000多年没有中断,这在世界上是仅有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明天。(2)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3)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

22、族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我们必须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4)在中国,国家统一、民族交融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不仅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保证,而且形成了中华独特的文化艺术。针对训练1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壁画中的人物,身穿驳领窄袖袍服,脚穿乌靴。幞头是唐朝典型的冠式,而驳领窄袖袍是胡服的特征。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开放包容B影响深远C领先世界 D固守传统解析:选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盛唐人物服饰出现中外交融情形,而唐朝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也带有明显的

23、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特征,这说明唐朝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故选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将唐朝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知是否领先世界,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干信息相反,且不符合史实,排除。2唐律疏议记载:“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这表明唐朝()A法律体系完备 B包容尊重外来文化C民族矛盾尖锐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规定两个相同国家的居民在中国发生争讼时,按照他们所属国家的法律处理,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体系完备,排除A项;民族矛盾指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24、而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法律对同类化外人相犯的处理,排除C项;对外开放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43“历史纵横”:设问根据史料,概括魏晋玄学盛行的原因,并归纳玄学的思想主张。提示原因: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士人逃避现实政治斗争;思想上,道家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上,竹林七贤等士人的提倡推动。主张:哲学上,强调“道”和“无”;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上,顺应“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2读教材P43“史料阅读”:设问史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现象?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现象:唐朝诗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国

25、力强盛,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创作空间。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知识。3读教材P4344第一幅至第四幅书法图:设问第二幅图与第一、三、四幅图在字体上有何不同?有人说唐朝尚楷,唐朝为什么崇尚楷书?唐朝书法名家辈出的社会原因有哪些?提示不同:第二幅图是行书;第一、三、四幅图是楷书。原因:楷书通俗易识,端重庄严。原因: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随之得到全面的

26、发展;对魏晋书法的继承和发展;科举取士,书写的需要。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使儒学面临危机;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2范缜的神灭论斥责了宗教佛学思想,有助于人们反对愚昧的迷信思潮。3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4中国古代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5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课程延伸 关注学习的广度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中国的织绢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传入新疆,然后传到波斯和罗马帝国。我国的

27、切脉术和一些重要医书传到中亚和西亚,影响了阿拉伯医学。唐朝时,陶瓷器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输出物产。其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也在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对外传播。中原各种科学技术、动植物物种以及先进的礼俗文化也传入西域诸地。南北朝至隋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天山以南及河西走廊一带,传教译经盛极一时,修寺凿窟成风。其后,景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进入隋唐时期,中国丝绸在花纹图案方面西域文化的色彩浓厚,花纹结构上显然不是汉族风格,大约是波斯文化影响的产物。西域绘画技法的传入,也促使中国绘画进入一个新时期。唐朝人将康国出产的马引进唐朝,以此作为繁殖唐朝战马的种马,使唐朝在与游

28、牧民族战争中获胜。此外,通过丝绸之路,中原大规模引入外来动植物、各种游牧民族的体育活动和节日项目。课程深化 提升学习的高度隋唐时期三教鼎立是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第一,与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本特质有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是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社会和人生。儒、佛、道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对人及人生问题进行探讨和丰富。第二,隋唐结束了分裂动荡,实现了统一,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在文化上表现出了一种包容与开放的心态,为各种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第三,隋唐时期的科技与生产水平在当时世界领先,为思想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四,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从而为三教鼎立奠定重要基础。

29、第五,广泛的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多元及社会对多元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心态,为三教鼎立提供了适宜的文化氛围。因此,隋唐三教鼎立思想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迁移应用1下面图画为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反映了()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和中华传统文明的交融解析:选D“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体现的是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与中国传统的道教相融合,即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故选D项;三教合流是宋代实现的,而吴道子是唐

30、代画家,排除A项;“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体现的是文化交融,而非碰撞冲突,排除B项;艺术作品的世俗化是商品经济的反映,而送子天王图属于宗教题材绘画,排除C项。2嘉峪关墓葬壁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C由于狭隘的民族观 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解析:选C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A、B两项结论,排除;从“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可知,人们认为丝路断了是由于西域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是从汉族统治的角度判断的,是狭隘的民族观,所以与壁画反映的情况不符,故C项正确;通过壁画文物探究历史属于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科学手段,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