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两大力量:军与民。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二、重大历史线索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2)19世纪
2、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
3、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比较项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一味妥协求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打击,逐步粉碎了日军的侵略计划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斗争,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以致坐失良机,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
4、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日本侵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列强的愿望,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三、题型应用体验评价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典型例题】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最主要国家【技巧攻略】析题干找准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挖寓意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分子,是主要国家之一,D项中评价言过其实,因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还有美、苏、英等国。构联系中国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抗日,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因此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答案本题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故选D。【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
6、错误的是()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B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D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在抗战过程中,国民政府实施了有效的抵抗,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答案:D2苦笑录中说:“不过那谜慢慢也露了一些曙光,廿六年三月间,(国民党)中央召集一个全体会议,通过一个根绝赤祸案,虽然该案开始批评共产党一顿,但确是容许共产党活动的。”下列对文中“露了一些曙光”正确的理解是()A联共抗日的曙光B完全敌视共产党C国共永远和平共处的曙光D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解析:民国廿六年即1937年,国民党通过“根绝赤祸案”,但“容许共产党活动”,说明随着中日矛盾激化,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发生变化,尤其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故选A项。B项“完全”字眼不正确。C项不可能,双方的阶级利益不同。D项不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9月。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