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暑假随堂练习(二)一、看拼音写词语。 zh yu fn f mo tn i mbn m ki p xin hn nn l二、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垂蔓(mn wn) 雏儿(ch zu) 绒毛(yng rng)细腻(l n) 画框(kung kung) 信赖(li ni)便宜(bin pin) 空地(kn kn) 应该(yngyng) 鲜红(xinxin) 落花生(lu l) 埋在地里(mi mn)三、组词。 稚()蜡()斑() 睑()雏()腊()班() 脸()榴 ( ) 尝 ( ) 咐 ( ) 榨 ( ) 溜 ( ) 党 ( ) 附 ( ) 窄( ) 四、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 ( )的丛林 ( )的绿蔓 ( )的绒毛 ( )的笔尖 ( )的身子 ( )的境界高兴的( ) 矮矮地( ) 可贵的( ) 深深地( ) 嫩绿的( ) 高高地( ) 五、选择正确的词。 疏松蓬松 (1)()的覆盖物在土壤表面起了隔热的作用。(2)她的头发(),半垂下来。 细腻 细致(3)他认真()地检查了一遍机床。(4)春天的雨,()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居然 必然(5)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这次试验()失败。(6)一向早早来到学校的小红,今天( )迟到了。 爱慕 羡慕(7)我( )天上的鸟儿能自由自在地飞翔。(8)( )月光的人并不将它据为己有,能远远望着,就已足够。六、给下列句
3、子加上适当的关联词。1.( )人们那么爱吃花生,( )把地开辟出来种花生吧。2. 花生( )不好看,( ) 很有用。3. 花生做的食品( )都吃完了,(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七、细读课文深感悟。 (1)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 )A使那半亩地不再荒着 。B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C满足孩子们爱吃花生的愿望。D节约家里的开支。(2)爸爸参加“收获节”的目的( )A吃花生解馋。B和孩子们相聚,享天伦之乐。C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D向孩子们讲解关于花生的知识。八、读完课文填一填。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是: 细
4、腻地表现了作者 后半部分中,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地感受到 。我们从中感悟到: 。九、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1)
5、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2)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答案:1、榨油 吩咐 茅亭 爱慕 半亩 开辟 鲜红嫩绿2、mn ch rng n kung li pin kn yng xin lu mi3、幼稚 蜡烛 斑点 眼睑 雏鸟 腊月 班级 洗脸来源:Z石榴 品尝 附和 榨油溜走 党员 附和 窄路4、 矫健 玲珑 轻快 美丽 晴朗 漂亮 浇水 生长 品质 感叹 枝叶 悬挂5、(1)疏松(2)蓬松 (3) 细致 (4)细腻 (5) 必然 (6)居然 (7)羡慕 (8)爱慕6、 1. 既然就 2.虽然但
6、是 3.尽管可是7、1.B2.C 8、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 珍珠鸟做爸爸妈妈后,作者每天精心为它们一家添食加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 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
7、,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9、(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父亲的话使我们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并以此鞭策自己。 *网(3)做人不要只追求外在的体面,外在的美丽,还应该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默默地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
8、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Xx4、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