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互联网+”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摘要:“互联网+”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展现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形态。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对“互联网+”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现实意义以及基本架构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关键词:“互联网+”文化建设 基本架构“互联网+”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展现新的群众文化建设形态。这是一种新型文化建設形态,其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并发挥新技术的优化集成功用,从而推进互联网在不同
2、域界的广泛应用与融合发展,增强和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辐射能力,凝塑一条新型文化联结纽带,为群众文化建设开辟新通道,拓展新形式,注入新活力。一、“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传统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模式中个人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通过上下层级的固定传导形式来完成文化活动的开展、部署与落实,而“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在保持传统群众文化建设的职能与组织架构的前提下,使方式方法有了突破性的改变。具体有以下特点:一是活动形式网络化。通过网络把群众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群众组织与个体联系起来,形成部门与群众组织之间、群众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全方位在线交流沟通。这种方式,打破了部门之间、群众组织之间、个体之间的人为
3、阻隔与界限,实现了文化活动资源、信息、知识的有效流动、传播与共享;二是活动方式智能化。通过对新技术、新载体与新平台的应用,实现文化受众的可视化、普及化与互文化,实现了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的交融运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平台支持,实现服务对象覆盖广、功能时效长,更加便捷有效。三是活动过程数据化。将群众文化建设部门的文化信息传播由原来传统纸质媒介管理转变为以大数据计算为支撑的数字存储模式,建立完备的信息数据库,以此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开展情况,增强了文化决策的科学性。二、开展“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第一,开展“互联网+”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是新时代的新举措,是对群众
4、文化建设新格局的有益探索。面对社会流动性增加,不同层级人群对文化的差异性需求,弥补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组织、传播缺陷,使群众文化建设借助现代技术的触角深入基层,更接地气,更具归属感;第二,引入“互联网+”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群众文化组织自身改革创新的现实动力。“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基于现代传媒平台,打造文化信息共享、文化活动协同的综合性线上平台和活动空间,实现活动时空虚拟化,可减少文化活动服务成本,丰富群众文化体验;第三,引入“互联网+”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转变观念,拓展文化传播渠道的重要举措。进入新时代,开展“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打破旧的既有模式
5、,转变文化理念,尊崇创新改革,拓展传播渠道,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三、“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新时代对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要融入社会改革进程。当下,改革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文化主管部门要敏锐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协同联动意识,消除各种壁垒,在文化建设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实际应用上下功夫,更好地融入社会变革进程。二是建立“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数据库。国内网络覆盖面广,网民规模巨大
6、,为群众文化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对数据库录入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适时进行反馈评估,掌握群众文化需求,调整完善文化策略,及时有效调配文化资源,为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三是建立线上和线下协同推进机制。“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是融入新时代的一种创新工作模式,但这并不是说它能替代和提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体服务。我们不仅要建设线上文化活动平台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要加强线下文化实体单元的建设,不断改进线下文化活动方式与提高文化活动水平,形成完整的线上线下工作对接链条与运作模式;四是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已不仅是新型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管理上的简单应用,它已涉及文化理念与活动方式革新。这不仅需要资金保障和专业技术支持,还要有懂文化管理、精通网络运行、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以及掌握大数据运用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日常运营。(作者简介:王飞界,女,硕士研究生,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孙庄采矿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研究方向:文化建设)(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