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2(2012海南卷,6)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3(2008上海卷,1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
2、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3、少6如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D大气中C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B、D、E的活动和增加A的数量能得到缓解7(2012海南卷,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
4、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8(2012江苏卷)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10甲、乙、丙、丁 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
5、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 甲 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11(2008广东卷,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
6、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13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1/2,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55x By25xCy15x Dy5x14(2012海南卷,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
7、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储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5(2010江苏卷,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16.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ATP DNA 染色体 细胞膜 脂肪 淀粉酶A B C D1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8、,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18黄粒(A)高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3/8,黄粒矮杆占3/8,白粒高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 ()A B C D 一、选择题(3分X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非选择题(填空,每空1分)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和 。2生态系统功能量流动起点 开始。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 。3
9、.碳在无机环境以 和 等主要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4信息传递在群落和生态系统:能 ,以维持 。5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在价值中的 价值。6(2012海南卷,28)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0只,其中有10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只。8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
10、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和_。(2)甲、乙、丙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该生态系统的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9(2012山东卷,26)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
11、,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10(2010广东卷,2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
12、26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一、选择题1(2010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
13、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答案D2(2012海南卷,6)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答案D3(2008上海卷,1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答案A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
14、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答案C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答案D6如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
15、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D大气中C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B、D、E的活动和增加A的数量能得到缓解答案A7(2012海南卷,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答案A8(2012江苏卷)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16、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B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答案B10甲、乙、丙、丁 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
17、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 “”表示无。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答案C11(2008广东卷,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D1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
18、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答案C13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1/2,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55x By25xCy15xDy5x14(2012海南卷,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储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
19、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15(2010江苏卷,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答案C16.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ATP DNA 染色体 细胞膜 脂肪 淀粉酶A B C D1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
20、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18黄粒(A)高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3/8,黄粒矮杆占3/8,白粒高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A B C D 一、选择题(3分X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非选择题(填空,每空1分)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和 。2生态系统功能量流动起点 开始。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 。3.碳在无机环境以 和 等主要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4信息传递在群落和生态
21、系统:能 ,以维持 。5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在价值中的 价值。6(2012海南卷,28)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0只,其中有10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只。答案(1)4五(2)竞争和捕食(3)1 00007(2008广东卷,32)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
22、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和_。(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和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_。(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答案(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2)藻类大型挺水植物消费者(3)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类生长和分泌次生代谢物抑藻次生
23、演替解析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治理存在的污染等。分析试题给的材料,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8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和_。(2)甲、乙、丙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该生态系统的_是沿着这种渠道
24、进行的。(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乙甲丙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4)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的,湖泊受到污染,物种减少,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从图A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9(2012山东卷,26)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
25、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
26、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解析(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易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即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27、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食物增加,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与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是竞争关系。(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进而转移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0t,N0是人口的起始数量,Nt是t年后人口数量,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只要控制增长的倍数,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缓解。10(2010广东卷,26)气候变
28、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答案(1)光合呼吸(2)A碳的吸收量等于碳的释放量(3)碳平衡CO2浓度(4)光反应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