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328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重创了大唐王朝的国运,却没有阻止唐诗继续前进的步伐,中晚唐诗歌以百态横生的面貌续写着唐诗的风采韩愈、孟郊的怪诞,元稹、白居易的平易,李贺的瑰奇,柳宗元的简峭,杜牧的清丽和李商隐的幽美,组合成另一番风流韵致。只是时世变乱带来的政局动荡与伤痛萧索,扫荡着诗人们曾经的意气风发,也不断摧残着他们奋发有为的心志,使得这一百五十年中的诗人,再也无法唱出盛唐诗歌的大气浑厚。无奈的现实使诗人们更多地转向自我,开始更加深入细致地关注起自己的内心。1了解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把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其情感,品味其语言。3学会鉴赏酬赠诗

2、、咏物诗、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1把握形象。古代诗歌贵在含蓄,所以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只有透过文字的表象,进入作品的情境中,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把握住了。2体味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3推敲手法。诗歌以抒情居多。诗人抒情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直抒胸臆,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为含蓄蕴藉,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烘托气氛的方法,或用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

3、意。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一生有诗近3 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轻肥这首诗是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

4、、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花非花这首诗诗意朦胧,究竟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均无定论。但从诗的内容与风格看,当属白居易后期的作品,旨在表现对某种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之情。杜陵叟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

5、陵原上,秦朝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本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没想到,这一切到头来却成了一场闹剧,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下了杜陵叟。问刘十九元和十年(815),白居易遭权贵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白居易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消沉起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写下了不少反映这种生活的诗作,此诗就是其中的

6、一首。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还有人认为是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新 乐 府乐府是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新乐府是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 1朱绂(f ) 2.紫绶(shu) 3.樽罍(li)4果擘(bi) 5.脍(kui) 6.衢州(q)7豺狼(chi ) 8.京畿(j) 9.里胥(x)10敕牒(ch) 11.蠲免(j

7、un) 1意气骄满路意气:神态骄:骄横2水陆罗八珍 罗:摆3果擘洞庭橘 擘:用手掰开4脍切天池鳞 脍:切细的肉鳞:5食饱心自若 自若: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6来如春梦几多时 如:好像 几多时:指时间短促7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扬花8长吏明知不申破 申破:奏明(皇帝)9手持敕牒榜乡村 敕牒:皇帝的诏书榜:张贴10虚受吾君蠲免恩 蠲免:免除11绿蚁新醅酒 醅:酿造12晚来天欲雪 雪:名词作动词,下雪1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3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4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5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6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7十家租税九家

8、毕,虚受吾君蠲免恩。8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温馨提示:,不要把“鳞”写为“粼”,不要把“典”写为“点”,不要把“毕”写为“必”等。一、阅读轻肥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结合诗的前八句加以分析。提示:这首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形象。“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接着五、六句写他们穿红佩紫,手握重权;七、八句,“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旁若

9、无人的骄横。析技巧2轻肥又题江南旱,为什么诗歌的主要篇幅不描绘江南旱情,反而描绘“内臣”们的行乐图?提示:诗的主要篇幅描绘“内臣”们酒池肉林的欢宴图,而在最后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勾画出民间的惨况,使一乐一悲两种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生活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悟情感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本诗描写了宦官的骄横之态与江南天灾,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二、阅读花非花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析技巧4本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提示:本诗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在诗中,本体没有出现,诗人却选取了“花”“

10、雾”“春梦”“朝云”等喻体,来突出诗意的“美好”而“多变易失”的特点;而且喻体之间又前后照应,“花”与“春梦”对照,突出其美好令人陶醉,“雾”与“朝云”呼应,强调其多变易失,难以把握。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古代诗歌鉴赏须掌握的主要修辞手法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3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使语言简练、含蓄。4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5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6排比。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11、情。7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9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可以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10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悟情感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和闪烁不定的形象,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三、阅读杜陵叟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6本诗刻画了“长吏”“里胥”“皇帝”怎样的形象?提示:“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

12、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析技巧7“剥我身上帛食人肉”等诗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和作用?提示:诗歌运用比喻、反问的手法把统治阶级比喻成了“钩爪锯牙食人肉”的“豺狼”,极具讽刺意味,语气极为强烈,激愤之情跃然纸上。悟情感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诗通过写农夫之苦,揭露了统治者残酷的剥削给农民带来的悲惨处境,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玩弄权术剥削农民的无比愤慨和对处于悲惨处境下的农民的深切同情。四、阅读问刘十九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刻画了一个

13、怎样的场面?提示:写酒香袭人的场面。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品语言10“晚来无欲雪,能饮一杯无”中“无”字用得很妙,试分析其妙处。提示:“无”不是没有的意思,在这里同“么”,疑问语气词,意思是“可愿意与我一同畅饮?”,有邀请朋友一起饮酒的快乐。析技巧11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提示: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

14、人,怎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比美酒还要醇厚的友谊。悟情感12这首诗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小诗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御寒的情境,透露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意。一、阅读鉴赏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15、。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析:选CD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

16、系。D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表述有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

17、就的自得;二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参考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月夜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

18、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E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解析:选BDB项,“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无心逐胜游”是因为“羁病”的处境;D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也是相同的”错,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

19、五中秋节夜晚。(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作者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作者以己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 渔 家宋郭

20、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样的佳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写“思家”,诗人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首句中的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

21、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解析:选CEC项,“直接抒发了”错,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理解错误,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答: 参考答案: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

22、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二、语言表达4将下列短句排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杜陵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在内容上,它表现了对当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的批判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作者当时任朝廷左拾遗答: 参考答案:杜陵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写的一首既表现对当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批判又表达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的新乐府诗。5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请结合琵琶行的有关内容和有关知识,补出“白居易祠”的下联。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琴声

23、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既包含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与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自身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可以重点做到“内容上相关,形式上对偶”这点要求,既要结合诗文内容及题干提示“包含了诗中的故事”的暗示,运用对偶修辞格。参考答案: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登上有“庐岳”之誉的千古名山庐山,我的心里便陡然泛起一种铭心的激动。这激动,在我踩着诗的韵律走进花径的那一刻,让人想起四月的桃花春色,想起在此留下文苑佳话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恍如隔世的心情似乎在极力感受诗人那个时代的沧桑。花径坐落在庐山西谷如琴湖畔,因白居

24、易循径赏花而得名。怀着对一代诗坛巨子的景仰和一个普通平民对当今人文精神几近衰竭的落寞情怀,我沿着花径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寻访着这里一个依然鲜活跳动的千古诗魂。走进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楹联的石门,听着千年不改的蝉噪和鸟鸣,不由让人感到作为一代天才的诗人所洋溢的激情及入禅的寂静。那座石拱古桥静泊在那里,仿佛跨过了千年历史的阻隔,牵引着寻寻觅觅。面对矗立在眼前的白居易塑像,随着诗人塑像的目光,我的思绪漂泊到了公元9世纪的历史时空之中。 那是一个战乱而又诗情勃勃的时代。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时期,统治集团腐败黑暗,割据势力相互争战,曾经一度强大的辉煌岁月如同东流之水一去而不返。面对生灵涂炭的惨烈现状,

25、诗人纵目山河,忧心如焚,屡屡上书直言相谏,无奈奸权当道,诤言失听,诗人竟至被宦官排挤,含愤谪居江州,并在庐山香炉峰构筑草堂,意欲在此终养天年。今天的花径,便是诗人当年吟咏桃花的地方。 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一个清廉如水的人,一个毕生追求诗歌与人格完美统一的人,一个把灵魂寄托在山高水长的人,抛开尘世喧嚣,终于在这里领悟到生命走向自然,返璞归真的宁静和安详。可以想象,暮春花落的四月,这里的桃花却绽放正艳,诗人是怀着何等惊喜的心情,挥笔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人间绝唱。我想,有诗歌滋养的地方是温馨的,是幸福的,它不仅带给花径一代诗人刚正不阿的千古风范,而且

26、让今天生活在花径的庐山人和走在花径景仰诗人的当代人,无论走至天涯海角,都常常感到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伞顶红柱的花径亭内,如今静躺着一块横石,白居易手书的“花径”二字深深地刻于其上。1 10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雨和历史的烟云给了石碑古朴与苍老,我在细雨轻风和满园静寂之中,极力想象白居易当年赏桃花写诗的模样,或许他侧卧石上闭目聆听桃花的呼吸,或许他伫立风中醉看粉色的花瓣飘落泥土,或许他在沉默之后为桃花春色吟唱不已,或许他在吟唱之后衣襟已被桃花的芳香和眼中滑落的泪水浸透庐山天生的美景接纳了诗人,诗人实在是没有什么非分之求了,唯有一腔诗情在高咏低吟中煎熬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白居易构筑的那间草堂,

27、坐落在一个花圃、几块草坪和一片池水后面。纸糊的窗户、竹编的帘子、萱麻织成的幔子,平台、石级、环池,一切都保持自然,不尚修饰,使之成为“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的和谐整体它不正像诗人一样没有那种人格面具式的虚伪与浮华吗?据说,白居易隐居庐山时心情安静,创作了数以百计的诗歌作品。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人贬官江州司马的时候,一首琵琶行尽显宦途失意的愤懑。正是在花径的四时景色中,诗人最终抛弃了个人身世际遇的无尽悲伤,自叹“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想到时代动乱,百姓流亡,反省自己尚有一草堂可以栖身洗濯,推己及人,人生的真谛豁然顿悟。白居易在花径仰观花、俯听泉、卧睨竹树云石,其乐无穷。我想那种忘我的空寂境界,对于忧愤而隐居山林的诗人来说,是一种欣慰而痛苦的诗歌洗涤。正是由于心情安静,诗人对精神生活执着地追求,才在至深的人生感悟中,塑造了那个博大的胸怀和一个不朽的诗魂。而我走进了花径,便再也走不出诗歌的氛围,走不出千百年来诗人生命中追求的诗歌所洋溢的那份强烈的独特芬芳。赏析作者花径徜徉,思接千载,探索了白居易谪居江州时的心路历程。被贬江州,在花径的四时景色中,诗人最终抛弃了个人身世际遇的无尽悲伤,成就了“那个博大的胸怀和一个不朽的诗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