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的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解析:D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根据材料可知,美英的
2、主张都是从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考虑而提出的,从而使自己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优势、处于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经济实力衰退,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A项。1943年7月,美元还没有取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且美国没确立固定汇率制,排除B、C两项。2.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析:A材料体现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国内,主要
3、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在国际上建立国际组织,加强协调合作,故A项正确。3.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该法案客观上()A.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壮大B.扶持和控制了西欧国家C.使“冷战”重心发生转移D.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解析:D据材料“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分析可知,该法案与马歇尔计划有关,因此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是该法案的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该法案想通过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达到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主观目的,故B项
4、错误;“冷战”重心一直在欧洲,故C项错误;抓住材料“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对于西欧内部的自由贸易有利,客观上为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合作机制,故D项正确。4.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内部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D.使缔约方丧失了内部立法自主权解析:C题干中“法律”条款规定直接表明世界
5、贸易组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贸易的法制化而非自由化,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并未使缔约方丧失内部立法自主权,D项说法错误,排除。5.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世界银行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与政治目的无关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美国为了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把苏联排斥
6、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外解析:B苏联参加了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并同意了相关协定,但随着1947年美苏“冷战”的出现,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出了质疑,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世界银行在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故A项错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为了重建世界货币体系,排除C项。6.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共同体)关系的一波三折反映了()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害者B.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C.民族国家的利
7、益影响“一体化”D.欧洲分化促进多极化局面形成解析:C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变化体现了英国以民族利益为重,影响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选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排除A项;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达国家,排除B项;欧洲分化不利于反对单边主义,容易削弱多极化,排除D项。7.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材料反映了()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解析:B材
8、料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社会福利部门的私有化,这属于福利政策的调整措施,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故选B项。8.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年份总计物质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农业工业195010012.13651.919601009.234.256.619701004.731.763.619801003.627.46919841003.425.571.1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A.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增强B.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解析:A表格显示美国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就业比例逐渐下降,而服务部门即进行非物质生产的部门就业比
9、例逐渐上升,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故选A项;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在二战后确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摇,但没有丧失,排除B项;美国的知识经济即新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9.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A.亚洲国家B.非洲国家C.西欧国家D.拉美国家解析:C世界银行初期的宗旨是复兴欧洲,援助西欧战后重建,故其初期的贷款对象主要是西欧国家,故选C项。10.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10、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B.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C.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解析:B美国提出的根据各国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是基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最多的黄金储备,而英国的每国一票是基于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故美英两国的主张体现了各自的利益诉求,故选B项。11.有人认为:“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B.世界多极化C.社会信息化D.区域集团化解析:A据
11、材料“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却越来越趋于分裂”可知,主要说的是经济全球化及其带来的弊端,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仅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12.有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第三世界应采用“向日葵式”的理论形体。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向日葵面朝太阳,代表希望与美好,中间的果实虽然颗颗都很小,但是紧密团结,欣欣向荣。据此可知该学者()A.推崇近代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的经济理论B.认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国际经济新秩序C.强调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D.主张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解析:B材料中该学者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应采用“向日葵式”理
12、论形体,即希望第三世界国家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团结起来,努力在全球化过程中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获得一席之地,据此可知B项正确。作者推崇建立新的合理的经济秩序,而非传统的,排除A项。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学者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应积极面对全球化,并非抵制全球化,故D项错误。13.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B.导致了全球
13、利益分配的不平衡C.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D.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解析:A巴达维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主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主权的行使,故选A项。14.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A.美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中俄倡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式多样D.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解析:D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更多的金融机构出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故选D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的,排除A项;材料中不能表明由中俄倡
14、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排除B项;材料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而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排除C项。15.郑寅达在德国史中指出:“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德矛盾缓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B.德国合并统一标志着二战后冷战结束C.欧盟已成为主导世界格局的领头羊D.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相互促进解析:D材料反映了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的有关情况,而非欧洲联合的背景,且欧洲联合的关键是法德和解,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不是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统一,故B项
15、错误;到目前为止,主导世界格局的不是欧盟,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实现联合后,德国经济获得发展,促进了政治统一,反过来统一又成为德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保障,故D项正确。16.截止到1996年底,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 以上,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欧盟的贸易已分别占它们贸易总额的62%、64%、62% 和58%。这一状况()A.导致了欧盟内部竞争激烈B.加剧了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C.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D.提高了欧盟的经济实体地位解析:C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这说明欧盟内部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客观上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故C项正确;欧
16、盟内部贸易与欧盟内部竞争激烈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B项错误;材料强调欧盟内部贸易状况,未涉及与其他经济实体的比较,D项错误。17.2013年4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召开贸易部长会议,会上贸易部长们同意成员经济体间分享信息,并承诺到2016年将关税削减到5%或以下。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A.将建立统一的亚太区域市场体系B.把对抗欧盟作为该组织的重要任务C.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部自由贸易D.将会完全消除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解析:C“同意成员经济体间分享信息,并承诺到2016年将关税削减到5%或以下”说明亚太经合组织进一步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17、削减关税壁垒,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内部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18.下表为世界人口受教育比例情况表(%)(材料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表中数据说明()时间高等教育净入学率小学净入学率受教育阶段1970年1991年1975年1991年低收入国家(除中、印)456874高收入国家36508899全世界1217缺94A.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较快B.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放慢C.二者教育发展差距在扩大D.二者高等教育差距缩小解析:C数据类表格题目的解题关键是观察数据变化的趋势,据此作出判断。题中低收入国家(除中、印)高等教育净入学率和小学净入学率的增长幅
18、度均不如高收入国家,且在高等教育入学率方面差距更大,故两者的教育差距在扩大,C项正确,D项错误。A、B两项均片面,且表述不正确。19.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A.联合国对世界的影响进一步加大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B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国际关系规范化、体制化,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经济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国际政治格局的
19、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项错误。20.下图是201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患上贸易保护依赖症。该漫画表明()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增强C.世界贸易缺乏制度构建D.贸易壁垒危及自身利益解析:D从漫画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本欲以贸易保护政策来打压中国,结果却自食其果,深受其害,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贸易政策,不能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也无从体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排除A、B两项;二战后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呈现出制度化、体系化的特征,故C项错误。21.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
20、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解析:C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推动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融,故选C。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推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材料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排除D项。22.自2006年至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据此可知金砖国家()A.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B
21、.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C.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D.促使世界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解析:A从材料数据来看,金砖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故A项符合题意;金砖国家并不属于区域化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金砖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弥补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世界经济新秩序依然是努力的目标,D项中“得以建立”的说法错误。23.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这表明当今世界()A.合作发展是主流B.经济全球化趋势C.合作与竞争并存D.和平与动荡并存解析:C材
22、料表明各国一方面要协调合作,另一方面要争夺各方面的主导权,故答案为C项;A项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信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特点,故B项排除;材料说的是经济方面,而和平与动荡并存说的是当今的政治形势,故D项排除。24.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B.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C.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解析:C材料体现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将争夺话语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说
23、明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故答案为C项。25.钱乘旦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当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到各种本土性时,就一定要嵌入各种文化背景中。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A.导致了本土文化丧失B.与本土文化共存交融C.激化各民族间的矛盾D.实现世界文化的趋同解析:B据材料关键信息“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到各种本土性时,就一定要嵌入各种文化背景中”可知,B项与之吻合,D项与之相反,排除D项。A、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材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材料二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
25、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年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析。(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逐条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
26、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可得出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据材料二“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可得出品牌化的包装;据材料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可得出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可得出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等。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阐述即可。答案:(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
27、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4分)(2)不同: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共4分)评析:全球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品牌消费意识的形成;加强世界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
28、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材料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
29、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以及该体系的特点。(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背景,并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5分)答案:(1)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2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2分)(2)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大
30、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3分,答出三点即可)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2分)(3)背景: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购买力下降;日本和欧洲的崛起。(3分)因素:主要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经济全球化。(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贡贸易,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在中国古代,每一次官方使节的往返都伴随着礼物的“交易”,当然,在朝贡贸易中,中国王朝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他们的根本动机是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31、而对奢侈性消费的需求又使官方外贸的着眼点放到了使用价值上,不注重货币的增值。西汉桑弘羊就主张“天下高我下,天下轻我重”,即低价出口,高价进口,使转口商人获取超额利润,而封建政府则得到使用价值的满足。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三大国际机构产生世界银行前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同时实现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
32、币化等。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许珊珊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现代贸易体制的演变,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两个方面思考:对外的影响和对内的影响。对外方面,有利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交流;对内方面,可以从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分析,政府方面,因为厚
33、往薄来,重政治而忽视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造成了财富的外流;民间方面,因为政府垄断贸易,容易造成民间走私频繁。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根据材料二“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得出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中汇率和货币日趋多元化。第二小问,依据两则材料及所学从贸易原则、市场作用以及贸易体系等方面对比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以礼物赠答为主要方式;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以奢侈性消费为主;注重外贸商
34、品的使用价值而轻视货币的增值。影响:有利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交流;容易造成民间走私频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造成了财富的外流。(6分)(2)演变: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中汇率和货币日趋多元化。不同:现代贸易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有贸易体系和法律规则的保障。(6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大事记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 趋势: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
35、化趋势明显。(2分) 论述:二战后,在吸取贸易保护主义教训的基础上,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它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4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4分) 总之,二战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2分) (其他答案,如战后欧洲向一体化发展;各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或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等,只要围绕材料中的事件,叙述史实正确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