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第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 儒家学说主流地位的确立C. 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D.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很重要2.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
2、B. 道家C. 儒家D. 法家3.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A. 重建政治秩序B. 变革政治制度C. 发扬民本思想D. 构建官僚政治4.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5. 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这表明当时A.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 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 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6.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
3、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 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C.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 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7. 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 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 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8.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4、”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 工商皆本B.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 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 减轻人民负担9. 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D.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10.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都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时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其主要依据是A. 主流文学形式时代错位B. 先进印刷技术尚未发明C. 印刷载体纸张尚未改进D. 抑商之下商业发展
5、萎靡1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这些名句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能“传唱民间”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 对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帮助B. 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C. 与市民阶层的兴起相适应D. 寄托了各个阶层的爱国情怀12.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晾蛇走虺,骤雨狂风”是对一种书体的典型描述,该类书体成就最为突出的书法家是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怀素D. 欧阳询13. 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开章明义,认为画家作画应“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这
6、反映了当时山水画创作A. 折射经济繁荣景象B. 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 呈现世俗化的倾向D. 追求风格上的写实14. 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 宋词B. 元曲C 明清小说D. 京剧15. 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表明这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A. 产生了反思危机意识B.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C. 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D. 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16. 下表是17
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A. 战败促使国人观念转变B. 向西方学习成为了主流C. 传统夷夏观念土崩瓦解D. 近代外交意识逐渐萌发17. 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 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 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 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 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18. 孙中山在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据此可知,孙中山A. 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B. 其阶级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C. 其主张与中共的最
8、高纲领基本一致D. 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所反思19. 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A.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 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20.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 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倡导个人至上D. 否定专制政体21.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初版一千册,9月再版千册。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其他出版机构也纷纷再版,
9、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就累计重印达17次之多。“到北伐战争时印得更多”,“几乎人手一册”。这一现象表明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实现B. 中共重视革命理论的舆论宣传C. 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层推崇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扩大22.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A.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B. 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C. 中共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D. 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23.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
10、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A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 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D.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24. 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三省等地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史称“北方谈话”。他振聋发聩地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我们“要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北方谈话”A.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 为农村经济改革推明了方向C. 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拨乱反正D. 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25.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我国扫盲情况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A. 新中国初期我国教育体系初
11、步建立B. 新中国确立了教育面向大众的方针C “文革”期间扫盲教育正常开展D. 恢复高考大大降低了青壮年文盲率26. 毛泽东曾说:“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这表明毛泽东A. 在艺术问题上坚持“百花齐放”B.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主张为科学研究提供宽松环境D. 鼓励文学艺术家意识形态多元化27. 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出版图书中除英、法、日等大语种外,还有越南、老挝等小语种,更有一些“世人罕闻”的非洲部族语,如僧加罗语、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等。外研社的发展反映了A.
12、 新时期我国外语研究世界领先B. 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顺应需求C.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突出D. 新时期我国人才满足国家需要28. 普罗泰格拉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泰格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A. 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B. 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C.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性D. 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29. 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
13、等等。其意在A. 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 捍卫雅典民主制度C. 挽救雅典城邦D. 扩大公民基本权利30. 罗素论历史中写道:“事实上,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是由于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工业制度是由于近代科学而产生,近代科学是由于伽利略,伽利略是由于哥白尼,”若按其逻辑,哥白尼是由于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科学革命D. 启蒙运动31. 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地区方言众多,民众彼此交流困难。1522年,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路德版圣经所用的德语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很快就成为德意志各邦的标准语言。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此举A. 促进了德国世俗文化兴盛B. 实现了信徒与上帝对话C
14、. 传播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D. 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统一32. 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A. 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B. 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C. 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 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33.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 消灭私有制
15、,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34. 某学者认为:他们宣布摒弃教会与圣经的统治权,却暴露了自己对自然与理性之权威的迷信,他们砸毁了天堂却期盼一个完美人类未来。“他们”是A.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35.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 观点不同但却
16、殊途同归D.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36.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A. 成功地解释了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B. 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C.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D.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角度和方式37. 1859年,达尔文发表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尽管宗教界不断诋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但其学说在西方社会很快被普遍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达尔文学说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是A. 冲击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B. 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C. 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
17、代要求D. 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38.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A. 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即将被重新构建B. 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C. 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角逐日益激烈39. 19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管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40. 19291933年的
18、美国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这一现象反映出A. 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B. 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C. 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D. 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41题18分,42题10分,为必做题,43-45任选其一作答12分)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
19、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杈。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法于人”的信条,就是“博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被称为“欧洲孔夫子”。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
20、等。事实上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被他们不切实际地理想化了。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像他们那样迷恋中国,比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就曾毫不客气地批判过中华文明带有专制、愚昧特征的某些方面。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兴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推崇儒学和法国启蒙运动中关注儒学的主要目的有何不同。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
21、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3-45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1题计分。4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
22、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5国缔结了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法国外长皮杜尔致函马歇尔说,“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布鲁塞尔条约签字后第5天,美国、英国、加拿大代表就在五角大楼开会,商议建立大西洋军事体系问题。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美国国会破天荒第一次在和平
23、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陆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 949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条文拟就并予以公布。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了军事战略,实际上就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加入进来。它们并不是北大西洋国家,只是美国出于在欧洲南翼包围苏联的需要而竭力把它们吸收进来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作用。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阿拉
24、法特是中东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为了中东的和平进程,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几十年出生入死,从而赢得了巴勒斯坦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参与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1965年率领“暴风突击队”打响了武装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1974年参加第29届联合国大会,参加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讨论,他的讲话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1993年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经过阿拉法特不懈的努力,1994年以色列归还了被其占领27年之久的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地区基础设施破坏殆尽,阿拉法特及其领导班子既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用于重建家园,又需要尽快解决水、电、环境保护等当务之肤急,还需要
25、随时解决以色列制造的种种摩擦,调解巴勒斯坦各派组织之间的意见分歧,任重道自远。2004年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逝世。摘编自吴广义叱咤风云的巴勒斯坦阿拉法特(1)依据材料,简述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地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法特逝世的影响。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解析版)第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26、B. 儒家学说主流地位的确立C. 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D.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很重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提出“君舟民水”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理念都是民本思想,这也反映出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故C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主流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故D错误。2.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
27、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可进行正确判断。3.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A. 重建政治秩序B. 变革政治制度C. 发扬民本思想D. 构建官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当时各思想学派都在强调“治国”,即重新构建稳定的政治秩序,故选A;
28、儒家学派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排除B;法家学派不主张民本思想,排除C;官僚政治强调对官员的任命和打破血缘关系,表格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故选A。4.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
29、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5. 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这表明当时A.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 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 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皇帝下罪己诏的原因是灾害发生,可判断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
30、统治天下(君权天授或君权神授),天和人能相互感应,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虚怀纳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并非制度,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结合所学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分析解答。6.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 与儒家思
31、想基本融为一体B. 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C.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 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A;材料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世俗化”,故排除D。【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 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
32、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 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 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答案】D【解析】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正确;A是魏晋时期;B中平民化不符合事实;C中神秘化是汉代。8.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 工商皆本B.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 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 减轻人民负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
33、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来分析,不改变愚昧、奢侈的风俗,不能使人民富裕,即要摆脱贫困,必须改变落后的习俗,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9. 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D.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
34、,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肯定“人欲”,并非是“灭人欲”,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10.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都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时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其主要依据是A. 主流文学形式时代错位B. 先进印刷技术尚未发明C. 印刷载体纸张尚未改进D. 抑商之下商业发展萎靡【答案】B【解析】【详解】体现的是文学作品仍然在用传统的雕版印刷,说明当时更为先进的印刷术尚未发明,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35、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这些名句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能“传唱民间”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 对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帮助B. 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C. 与市民阶层的兴起相适应D. 寄托了各个阶层的爱国情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柳永的词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主要是因为他的词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C,排除B;宋朝科举考试没有词,排除A;柳永的词主要反映市井生活和市民阶层的情感,排除D。【点睛】12.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晾蛇走虺,骤雨狂风”是对一种书体的典型描述,该类书体成就最为突出的书法
36、家是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怀素D. 欧阳询【答案】C【解析】【详解】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晾蛇走虺,骤雨狂风”这体现的是草书纵横飘逸的风格,怀素是草书的名家,故C正确;ABD项都以楷书闻名于世,排除。13. 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开章明义,认为画家作画应“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这反映了当时山水画创作A. 折射经济繁荣景象B. 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 呈现世俗化的倾向D. 追求风格上的写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可以看出其受到了理学的影响,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不
37、能体现繁荣,排除A;世俗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山水画是写意的,排除D。14. 朝野并存、五方杂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 宋词B. 元曲C. 明清小说D. 京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推动了京剧的形成,符合材料中所说“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
38、情与北方神韵”;京剧没有出现关汉卿这样的大家,但仍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故D符合;A选项和C选项与材料不符合,依据材料“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推知主旨是戏曲而非宋词和小说,故排除;关汉卿是元曲的大家,但根据材料“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故推断是戏曲但并非元曲,为此B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京剧的形成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
39、运用知识等能力。15. 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表明这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A. 产生了反思危机意识B.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C. 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D. 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魏源和徐继畬盛赞西方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近代早期思想家反思中国的政治制度,开眼看世界,逐步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A;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排除C;魏源和徐继畬盛赞西方的民主制度,不能说明他们接受
40、了西方政治制度,排除D。【点睛】16. 下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A. 战败促使国人观念转变B. 向西方学习成为了主流C. 传统夷夏观念土崩瓦解D. 近代外交意识逐渐萌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经历了由“夷类”“野蛮人”到“洋”的转变,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外交意识逐渐萌发,故D正确;这是文献中的称谓,不能反映出国人观念,故A不合适;材料不是说明向西方学习,故B错误;“土崩瓦解”一词不合适,故C错误。17. 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 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 达尔文进化
41、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 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 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项排除;根据常识,士大夫阶级并不等于广大国人,故B项排除;“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这种说法属于绝对化错误,故D项排除。18. 孙中山在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据此可知,孙中山A. 主张采用马
42、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B. 其阶级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C. 其主张与中共的最高纲领基本一致D. 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所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这是孙中山在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后对资本主义反思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所述孙中山的主张和社会主义思想恰恰不谋而合,属于二者的共同点,但不代表孙中山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其阶级属性始终没有改变,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贫富不均问题的反思,其主张是否与中共的最高
43、纲领一致不是材料主旨内容,C项错误。19. 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A.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 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答案】D【解析】【分析】点睛: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比较: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的旗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异: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阶
44、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题目要求,可知答案应该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的地方,即国共合作达成的重要条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故正确答案是D。A是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排除;B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排除;C是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探索成功的革命道路,排除。20.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
45、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 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倡导个人至上D. 否定专制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得出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没有关系,排除。21.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初版一千册,9月再版千册。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其他出版机构也纷纷再版,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就累计重印达17次之多。“到北伐战争时印得更多”,“几乎人手一册”。这一现象表明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实现B. 中共重视革命理论的舆
46、论宣传C. 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层推崇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920年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主要和当时的工人运动及革命形势有关,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扩大,D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后,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就不认可马克思主义,排除。故选D。22.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A.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B. 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C. 中共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D.
47、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1926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但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故以漫画形式进行革命宣传,故D项正确;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是在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中共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在秋收起义后井冈山时期,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漫画与农民文化水平低之间的联系,据此,再结合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的知识,即可正确判断。23.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
48、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A.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 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D.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答案】A【解析】题干中毛泽东的思想主张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A;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错误;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24. 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三省等
49、地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史称“北方谈话”。他振聋发聩地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我们“要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北方谈话”A.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 为农村经济改革推明了方向C. 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拨乱反正D. 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这就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上的转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故D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材料中邓小平否定的是“四人帮”的“穷社会主义”,没有否定整个文化大革命,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农村经济
50、改革,故B选项与题干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拨乱反正”,故C选项错误。25.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我国扫盲情况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A. 新中国初期我国教育体系初步建立B. 新中国确立了教育面向大众的方针C. “文革”期间扫盲教育正常开展D. 恢复高考大大降低了青壮年文盲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我国扫盲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我国文盲率大大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新中国确立了教育面向大众的方针有关,故B正确;1965年,我国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故A错误
51、;“文革”期间扫盲教育受到中断,故C错误;恢复高考大大降低了青少年文盲率,故D说法错误。26. 毛泽东曾说:“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这表明毛泽东A. 在艺术问题上坚持“百花齐放”B.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主张为科学研究提供宽松环境D. 鼓励文学艺术家意识形态多元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可知毛泽东主张各种学术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主张,说明他强调为科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环境,故选C;学术不等同于艺术,排除A;B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52、排除;“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说法错误,排除D。27. 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出版图书中除英、法、日等大语种外,还有越南、老挝等小语种,更有一些“世人罕闻”的非洲部族语,如僧加罗语、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等。外研社的发展反映了A. 新时期我国外语研究世界领先B. 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顺应需求C.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突出D. 新时期我国人才满足国家需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图书采用多个语种,说明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顺应了改革开放的需求,故选B;出版图书采用多个语种,不能说明我国外语研究世界领先,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我国对外开放的突出
53、成就,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我国人才是否满足国家需要的信息,排除D。【点睛】28. 普罗泰格拉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泰格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A. 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B. 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C.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性D. 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实际上强调人是万物尺度,从思想理论上论述了人的重要价值,肯定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是肯定法律和道德对城邦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
54、没有体现制定法律的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在城邦中的作用,并不是说明城邦是人与法律的结合体,故D项错误。故选C。29. 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其意在A. 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 捍卫雅典民主制度C. 挽救雅典城邦D. 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苏格拉底由研究自然问题转向人类本身的问题,研究“正义”“非正义”“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这说明苏格拉底研究的内容试图解决雅典民主政治的
55、局限性,挽救雅典城邦,故C选项正确;提升公民素质不是其主要目的,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的研究试图解决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与捍卫民主制度无关,故B选项错误;苏格拉底的研究在于培养真正的“治国人才”,与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无关,故D项错误。30. 罗素论历史中写道:“事实上,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是由于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工业制度是由于近代科学而产生,近代科学是由于伽利略,伽利略是由于哥白尼,”若按其逻辑,哥白尼是由于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科学革命D. 启蒙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由于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科
56、学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出现,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A项正确;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宗教改革发生在1517年,故B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革命,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故D项错误。31. 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地区方言众多,民众彼此交流困难。1522年,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路德版圣经所用的德语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很快就成为德意志各邦的标准语言。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此举A. 促进了德国世俗文化兴盛B. 实现了
57、信徒与上帝对话C. 传播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D. 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众彼此交流困难”“很快就成为德意志各邦的标准语言”等信息可知,路德版圣经的使用促进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加强了本民族的认同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有利于推动德意志民族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没有涉及德国世俗文化的发展,A项错误;信徒与上帝对话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错误;人文主义体现在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C项错误。32. 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
58、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A. 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B. 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C. 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 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宗教改革引发了教义争端,此后导致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意味着多教派并存局面,而这种局面客观上有助于思想的解放,C正确;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大众识字率的提高而非宗教改革,排除B;D表述绝对,而且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33.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
59、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答案】C【解析】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
60、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4. 某学者认为:他们宣布摒弃教会与圣经的统治权,却暴露了自己对自然与理性之权威的迷信,他们砸毁了天堂却期盼一个完美人类未来。“他们”是A.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群体反对教会的权威,崇尚理性,希望构建一个完美的人类未来,这是启蒙思想家,C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未“砸毁天堂”,也未树立理性这一权威,排除A、B;进化论与题
61、干内容无关,排除D。35.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D.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显示,启蒙运动中,三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这一现象,都是为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三者为了同一目的。故答案为C项。A项,三者立场相同,排除;B项,三者所用材料都来源于他人,并不完全可靠,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
62、排除;D项,材料表明,孟德斯鸠对中国有贬、卢梭大力批判中国,说明二者并未受中国文化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a.排除法,找准比较角度,从同中找异或从异中求同,逐个“肯定”或“否定”。b.正误判断法,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和鉴别,得出正确答案。很多情况下是两种方法同时并用。36.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A. 成功地解释了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B. 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C.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D.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
63、识的角度和方式【答案】D【解析】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所以A不符合相对论这一概念,故排除A;量子物理学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故B也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C;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和方式,故选D。37. 1859年,达尔文发表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尽管宗教界不断诋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但其学说在西方社会很快被普遍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达尔文学说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是A. 冲击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B. 推动了西方自
64、然科学的发展C. 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D. 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故答案为C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不是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排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排除D项。38.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A.
65、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即将被重新构建B. 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C. 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角逐日益激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正逢美苏冷战时期且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信息科技与航空航天技术全面推动,信息边疆、太空边疆等概念也横空出世,这体现了科技革命影响战略选择,故选择C选项;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被重新构造的标志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是维护本国自身发展利益,与美国是否想建立单极世界无关,故排除B选项;利益边疆是各西方大国共同提出并建立的,无法体现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故排除D选项。【点睛】
66、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做题时需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以及美苏冷战的具体过程。39. 19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管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信息19世纪上半叶和诗人的主张是强调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以选B。40. 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这
67、一现象反映出A. 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B. 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C. 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D. 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下的大萧条景象使民众希望用虚拟电影来慰藉心灵,故D项符合题意。A项,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一定程度反映了现实生活,但并非再现现实,排除。B项,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方面,而非文化领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对民众情绪的控制,排除。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41题18分,42题10分,为必做题,43-45任
68、选其一作答12分)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杈。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
69、,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法于人”的信条,就是“博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被称为“欧洲孔夫子”。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等。事实上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被他们不切实际地理想化了。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像他们那样迷恋中国,比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就曾毫不客气地批判过中华文明带有专制、愚昧特征的某些方面。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
70、学成为正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兴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推崇儒学和法国启蒙运动中关注儒学的主要目的有何不同。【答案】(1)内容:主张大一统;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实行三纲五常。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意识到了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儒学与政治的结合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表现:伏尔泰在开明君主制、信仰自由、自由平等、博爱等方面比较尊崇儒家思想和孔子;魁奈尊重孔子,认为中国实行开明君主制,重视农业,实行相对公平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重视文人等。原因:法
71、国启蒙思想家借用儒家思想批判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对儒家文化认识有局限,过分理想化;新航路开辟使中西方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农耕文明仍相对鼎盛,西方对中国认识态度仍相对崇敬等。(3)不同:前者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后者是为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和宣扬启蒙思想服务。【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主要包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意识到了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儒学
72、与政治的结合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表现:根据“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得出伏尔泰在开明君主制、信仰自由、自由平等、博爱等方面比较尊崇儒家思想和孔子;根据“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等”得出魁奈尊重孔子,认为中国实行开明君主制,重视农业,实行相对公平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重视文人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借用儒家思想批判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但对儒家文化认识有局限,过分理想化;新航路开辟使中西方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农耕文明仍相对鼎盛,西方对
73、中国认识态度仍相对崇敬等。(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推崇儒学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则是为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和宣扬启蒙思想服务。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 观点: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具有时代特性。阐释:公元前6前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文精神产生。人们的思想逐渐脱离宗教神话的束缚,一些哲学家对美和艺术进行了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形成了最早的美学思想。到中世纪时期,罗马
74、天主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占有最多的地产,控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罗马天主教会主张禁欲主义,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受到排斥和打击。进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传播了人文精神,解放了思想。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美学思想也呈现出对人的肯定并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综上所述,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时代特性。示例二 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阐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前后的意大利,这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也得益于意大利保存了较多
75、的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从人的角度出发认识世界、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追求现世的幸福。文艺复兴是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也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面对现实中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综上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发展受到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呈现出人文主义特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综合材料整体或者根据材料一部分,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拟定观点,例如根据材料中“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古希腊-
76、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中世纪-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文艺复兴-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启蒙运动-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等信息可知,审美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由此可以拟定观点为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具有时代特性。其次,围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各个时代导致美学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原因进行阐释。最后总结并强调出西方美学思想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时代性。此外,还可以根据材料中某一部分提炼观点,例如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拟定观点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围绕文艺复兴的背景、实质以及人文主义如何影响美学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4
77、3-45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1题计分。4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
7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旨在改变当时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他实行将兵法的背景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根据“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还可知当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根据“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
79、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的改革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但王安石的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5国缔结了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法国外长皮杜尔致函马歇尔说,“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布鲁塞尔条约签字后第5天,美国、英国、加拿大代表就在五角大楼开会,商议建立大西洋军事体系问题。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
80、范登堡决议”。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美国国会破天荒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陆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 949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条文拟就并予以公布。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了军事战略,实际上就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加入进来。它们并不是北大西洋国家,只是美国出于在欧洲南翼包围苏联的需要而竭力把它们吸收进来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大西洋
81、公约组织的作用。【答案】(1)二战后,西欧衰落,面临自身安全问题;西欧欲建立集体防御体系;西欧经济复兴和军事合作依赖美国支持;美苏之间展开“冷战”;美国改变对外政策。(2)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是“冷战”政策的支柱;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形成对苏联和东欧的包围圈;推动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最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解析】【详解】(1)根据“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得出二战后,西欧衰落,面临自身安全问题;根据所学可从西欧欲建立集体防御体系、西欧经济复兴和军事合作依赖美国支持、美苏之间展开“冷战”、美国改变对外政策等角度概括。(2)根据“实际上就是把美国的军事战
82、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可得出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是“冷战”政策的支柱;再结合所学可从美国控制西欧、促进华沙条约的建立等角度概括。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阿拉法特是中东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为了中东的和平进程,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几十年出生入死,从而赢得了巴勒斯坦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参与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1965年率领“暴风突击队”打响了武装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1974年参加第29届联合国大会,参加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讨论,他的讲话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1993年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经过阿拉法特不懈的努力,1994年以色
83、列归还了被其占领27年之久的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地区基础设施破坏殆尽,阿拉法特及其领导班子既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用于重建家园,又需要尽快解决水、电、环境保护等当务之肤急,还需要随时解决以色列制造的种种摩擦,调解巴勒斯坦各派组织之间的意见分歧,任重道自远。2004年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逝世。摘编自吴广义叱咤风云的巴勒斯坦阿拉法特(1)依据材料,简述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地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法特逝世的影响。【答案】(1)争取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武装反抗以色列;收回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参与巴勒斯坦的重建与各派组织的调节。(2)暂缓了
84、中东的和平进程;引起民众的情绪躁动;巴以关系和平局面或将被打破;延缓巴勒斯坦建国。【解析】【详解】(1)根据“他参与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得出争取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根据“1974年参加第29届联合国大会,参加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讨论,他的讲话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1993年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得出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根据“1965年率领“暴风突击队”打响了武装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得出武装反抗以色列;根据“1994年以色列归还了被其占领27年之久的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得出收回加沙和杰里科地区;根据“还需要随时解决以色列制造的种种摩擦,调解巴勒斯坦各派组织之间的意见分歧,任重道自远。”得出参与巴勒斯坦的重建与各派组织的调节。(2)根据其所做的贡献,并结合所学,可从暂缓了中东的和平进程、引起民众的情绪躁动、巴以关系和平局面或将被打破、延缓巴勒斯坦建国等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