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八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高考探究】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而言,本专题并非高频考点,尤其2012年文艺部分全国各地几乎均未涉及。试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而考查点,就科技部分而言以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文艺部分则以图文并茂抑或作品内容的形式出现,故复习过程中,着重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规律特征的分析、理解,同时要学会与生活常识及其它学科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时空定位】【重难点的分析归纳】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1)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解放,面向现实,注重实践
2、的时代精神,催生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3)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4)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成为重要因素。二、19世纪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及影响1成就: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和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2影响(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电气产品的涌现,发展了电力工业,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
3、发展,并出现了垄断组织。(2)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使人类的思想认识实现了飞跃。(3)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4)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三、经典力学的基本特征与传统科学和现代物理学相比,经典力学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二是它的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疑的真理。三是研究人
4、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四、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应用的异同点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2)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影响:(1)积极方面:经济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世界格局上,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社会生活上,城市兴起,人们生活
5、更加丰富多彩。(2)消极方面:加剧了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五、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国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客观上瓦解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深层次的影响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2)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
6、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第三次工业革命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太阳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六、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
7、响积极方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消耗、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对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转到知识经济时代、虚拟时代、数字时代。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利用多媒体能提高学习效率。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增强人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技能。消极方面: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社会,使部分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未成年人。七、19世纪以来世界不
8、同艺术的发展演变线索1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流派的发展演变: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初)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后期印象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2音乐的发展变化:浪漫乐派(19世纪初以奥地利、德意志为中心的欧洲兴起)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于俄国和东欧地区)美国音乐(19世纪末美国音乐长足发展)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盛行:爵士乐(一战后成为主流)摇滚乐(二战后成为主流)趋向大众化、多元化(70年代以后)3影视艺术的发展:起源(19世纪末)成熟(20世纪20 到40年代)普及(二战后)趋势:发展日新
9、月异,影响广泛而深刻。八、主要文学流派的突出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取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现实主义文学: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批判性、暴露性。特别注重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追求人本主义理想,主张社会改良。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现代主义文学: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
10、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九、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美术流派美术流派时代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征浪漫主义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表现人的感情,运用色彩和笔法强调画面的完整和统一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印象画派19世纪中叶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凡高向日葵
11、强调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现代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快节奏的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立体画派)反传统、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多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十、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认识1、背景(1)社会根源: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出现用抽象思维取代具体感受的哲学和社会思潮。(3)政治根源:世界大战、“
12、冷战”,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精神扭曲。2、特点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少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的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美术领域: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3、影响(1)现代主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2)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同步训练】1、(2
13、012年浙江卷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2、(2010年福建卷20)右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
14、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4、(2012年上海历史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5、(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
15、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7、(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8、(2011年江苏高考20题)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
16、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9、(2010年江苏卷20)“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10、(10年天津卷11)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
17、玻尔 D.爱因斯坦11、(2009年安徽文综)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12、(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13、(
18、2009年安微文综)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1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5、(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
19、,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1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2题)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 向日葵 有藤椅的静物 星月夜 弹曼陀玲的少女A B C D17、(2010年广东卷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 雪莱 B. 毕加索 C. 贝多芬 D.巴尔扎克18、(2010年安徽卷35)(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
20、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
21、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4分)(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
22、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第四、八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5 D B C B D 610 D B D A D 1115 B B A B A 1617 C B18(1)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