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
2、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
3、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个场景,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场景和画面,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个场景,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场景和画面,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
4、过程:一、抓住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多彩的童年)上节课,我们学习的3首古诗,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的生活。回想一下,诗中描写了哪些场景? 2.对,诗人抓住了一个个的场景,用短短的几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笔下的童年生活,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1.课文已经预习了,你对林海音有哪些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出示课后“资料袋”进行补充。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学习咀嚼 谈论驼铃 学剪驼毛 追问去处
5、3.小结:这篇文章作者就是抓住 一个个场景进行描写。让我们一起走进场景,走进人物的内心。四、走进场景,感悟人物内心。(一)学习第一个场景学习咀嚼1.阅读课文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这个场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感受到什么?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2.出示重点词句,交流体会。出示句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那样”“呆”等词语体会,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天真、可爱、神情专注等)。此时,你就是那个小英子,让我们再走进场景感受一下。齐读句子。3.总结学习方法:刚
6、才我们通过抓住描写小英子看骆驼咀嚼时的样子,体会到小英子的天真、好奇。(二)依据方法,学习其他场景。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其他三个场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又有什么感受? 1.交流“谈论驼铃”“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生:我觉得作者的想法充满想象,尽管没有爸爸说的对,但是却给自己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情趣。“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生: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对铃声可能还有很多别的想法。分角色读读我和爸爸的对话。爸爸和我对驼铃的用处有不同的答案,可以看出:小英子是孩子,想法天真,充满着童
7、趣。小结:小英子充满幼稚的想法,让我们感受到小英子是个爱动脑、喜欢联想的孩子。2.交流“想剪驼毛”,出示句子。想象3.交流“追问去处”,出示句子。好奇齐读: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总结:这一个个的场景描写,再现了小英子的童年生活。长大了的小英子还会这样吗?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1.不会了,因为她已经长大了,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天真可爱了。2.齐读15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怀念3.小结:林海音出生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30岁举家迁往台湾。居住台湾的她是多么怀念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温馨的四合院,儿时的玩伴妞儿以及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
8、滴。所以“她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就这样,她把对童年的思念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书,就叫做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学习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后序。六、拓展阅读主题丛书金色童年第三部分。1.下面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再认识小英子儿时的玩伴妞儿。2.阅读主题丛书金色童年第三部分中的妞儿,出示要求: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3.交流。七、布置作业1. 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继续阅读金色童年第二部分。2. 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高尔基童年。3.回顾你的童年生活,哪些场景让你感受最深?童年就像一首歌,一首充满快乐旋律的歌,童年更像一个梦,一个充满想象和憧憬的梦。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怀念呢? 让我们伴随着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结束今天的课。 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咀嚼 谈论驼铃 怀念 想剪驼毛 追问去处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