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05KB ,
资源ID:108246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24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歌鉴赏全程突破2005年诗歌鉴赏.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歌鉴赏全程突破2005年诗歌鉴赏.doc

1、2005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集锦1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渔家傲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绿蚁:一种美酒。挼:搓揉。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各是

2、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答:16(1)前首词中的梅:开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一个出浴美人。后首词中的梅: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前醉:梅花的娇美姿色使人欣赏,雪缀琼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恋,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后醉:年年都醉,但是伤心泪,是感伤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衰老。(抓住作品中写梅和写情的词句加以分析)(2)前词的意境: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后词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不同的原因:环境(背景)不同-虽然都以雪为背景,但前词以春信明月配合;后词以风势等配合。意

3、象特点不同-前梅花香脸、琼枝、玉人出浴,形象美好;后梅花零落、难看。人的遭遇、情感不同-前词是赏,愉快欣喜;后词是天涯海角、年华衰老。等等。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酒 泉 子 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本词塑造了弄潮儿什么样的形象?(不超过40字)(2分) 答: (2)这首词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弄潮儿形象的?(4分) 答: 13(1)塑造了弄潮儿具有精湛技艺、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英勇无畏、搏击风浪的形象。(2)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两句(写弄潮儿能在潮头上立泳

4、而使手中的红旗不湿,)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写来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以钱塘江潮之排山倒海、壮阔惊险的描写渲染烘托出弄潮儿的精湛技艺和英勇无畏。结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用梦醒后尚心有余悸进行烘托,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和弄潮儿的形象。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要点:描写,烘托。)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中寡妇 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归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1)山中寡妇首联明确交代了丈夫的死因之后,

5、用白描手法从 和 两个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苦难形象;颈联(第三联)中又从 和 两个方面写出她艰难穷苦的生活。(2分)(2)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感情的?尾联(第四联)的感慨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4分) 14、(1)衣着 鬓发 吃的(食物) 烧的(柴草)(2分) (2)诗人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把山中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把人民的痛苦和诗人的同情融入生活场景的描写,就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2分)尾联的感慨指出百姓逃至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徭役的罗网,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的罪恶。(2分)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

6、答问题。(6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答:_(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的依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16(6分)(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依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逐字用拟人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

7、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依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道出了小人得志,依势猖狂的丑态。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2分)(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3)诗中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慨叹?(2分) 14(1)七言绝句(2分) (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

8、去边疆的哀愁,(2分)乐景写衷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2分) (3)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1分)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1分)17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春夜喜雨杜 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杜诗:_;_。 周诗:_;_。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

9、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17(1)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评分标准:本题3分,4个要点概括出1个给1分,3个便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2)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

10、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3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 能言之成理,2分。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6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注桐庐江,在今浙江省。诗中建德是县名,是桐庐江的流境。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古称维扬。(1)这首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答。(3分)答: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表达情感上有什么

11、特点?请简答。(3分)答:_17(1)主要写桐庐江的夜景。写景绘声绘形,极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暗山猿叫、大江静夜急流、风吹草木、月照孤舟的景色,含蕴着诗人凄清孤寂的心情。 (2)表达了思乡怀友之情。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两句含蕴深情,将思乡怀友之情表达得极其真挚感人。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17(6分)(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答出一种即可) 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

12、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答出一种即可) 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

13、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标准:第(1) (2)两题各5分,内容3分,语言2分。其中第(1)题答出某种感情, 第(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各给1分,有分析各给2分。本题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7.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开头

14、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_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4分)17.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1分)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1分) 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

15、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分)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字)(3分)答: 。(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了)(3分)答: 16(1)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3分)(2)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16、的心境。(3分)1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 16(6分)【答案示例】: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

17、卷土重来的。 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鉴赏题,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均可得到相应的分数,这也符合国家教育部命题中心的有关文件的精神。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试析白朴此曲中

18、的忘机友是谁?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 16,【答案】【分析】曲中的,白鹭,沙鸥,欧鸟没有任何心机,它们纯洁无暇,和诗人的人品一样。表现了诗人淡泊功名,傲视荣华富贵,隐居田园的高洁的情操。分析,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这首曲子,因为原诗的情感表现非常鲜明。【评注】鉴赏题的分析要结合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通过意象的把握,分析其本质,找出诗中的画龙点睛之笔。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tu)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都者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

19、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答: 16(6分)(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 韩元吉

20、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矾,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 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2分)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 .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3分)(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15【古诗鉴

21、赏及文学常识】(8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 (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评分标准: (1)填对一处得1分。 (2)答出蹙或紧锁双眉意思的得1分,答出山像人一样因沦陷中原而满腔愁苦意

22、思的得1分,答出表达诗人的无限忧虑意思的得1分 (3)答出实写之景的得1分,答出虚写之情的得1分,答出虚实结合意思的得1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五、(18分) 17(6分)(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答出一种即可) 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

23、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答出一种即可) 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标准:第(1) (2)两题各5分,内容3分

24、,语言2分。其中第(1)题答出某种感情, 第(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各给1分,有分析各给2分。本题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此词约作于1097年,其时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 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幸自:本自,本来是。填空:秦观是北宋时 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 等。(请写出一位)(2分)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

25、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4分)16婉约(词) 柳永(李清照)(2分)苏东坡和王国维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答案并 不绝对化,示例如下:(1分)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 向潇湘而去呢?(解释原句意思,1分)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以下三种任选其一,2分)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意即词

26、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旋涡中去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 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写法,任取其一得2分)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这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解释原句意思,1分

27、)(以下分析可任选一,3分)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内容分析,2分)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注:斜阳的思乡意味,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写法,2分)春寒,即心境寒。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杜鹃声勾起乡愁。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来临更寂寞难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内容分析,2分)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写法,2分

28、)17.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_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4分)17.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1分)何妨更小写出作

29、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1分) 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分)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浣溪纱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时,道逢醉叟卧黄昏。注苏轼作此词使任徐州知州,词中的使君指作者本人。茜罗裙:红色的罗裙。赛神:也叫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

30、、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1)苏轼在本词中描写了自己访察农村时看到了什么场景,请概括说明。(2分)答:(2)词中有两处生动的细节描写,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样写的效果。(4分)答:16.(1)本词描写了农村生活的两个场景:听说使君前来,村民尤其是少女们争着围观的热闹场面。(或者村民尤其是少女们看使君的热闹场面,1分)村民们迎神赛会的热闹场面。(1分)(意思对即可。)(2)可以选相排踏破茜罗裙写少女们为了看使君连心爱的茜罗裙被拥挤的人群踏破也顾不得,(2分)烘托出场面的热闹,也反映了使君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2分)也可以选道逢醉叟卧黄昏描写了一位老翁也许因为多喝了几盅,竟然卧倒在路旁,(2分)生

31、动地表现了村民们迎神赛会喜庆丰收的感情。(2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表现出的的诗人的情感。(3分)答:_(2)王冕另有墨梅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争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这两首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心情完全相同吗?(3分)答:_17、(1)这首诗通过对白梅的赞颂,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身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2)不完全相同。墨诗侧重表现孤芳自赏的隐士性格。白诗侧重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芙蓉楼送辛渐

32、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此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1)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作喻,自唐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王昌龄在此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怎样的心志与情怀?(2分)_(2)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数)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请具体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

33、种表达技巧的。(4分)_16.(1)表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洛阳亲友真挚的深情。(2)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弧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16阅读下面两首咏柳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宋曾 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

34、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两首咏柳诗对柳的态度是否一样?贺诗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16.答:贺诗歌咏的是绿柳,实际上是歌颂春风;曾诗为哲理诗,借柳鞭挞了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春天初生柳叶状如菱形,细小而整齐,好象剪刀裁剪过一样,因而以剪刀喻春风颇得神韵。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论及苏轼的这首词时,认为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你同意唐圭璋先生的观点吗?请作分析。16.同意。整首词的用意是托鸿以见人。上片起

35、首两句,写静夜之境。谁见两句,自为呼应,说此际无入见幽人独往独来,只有孤鸿缥缈,也如人临夜徘徊,这是官鸿见人。下片,则言人见鸿,说鸿即以说人,词语双关,表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态度。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3)小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中柳深青、柳絮飞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这感情基调是什么? (1分)(2)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3)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3 分)16、惆怅、伤感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不能将

36、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16.(6分)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

37、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2分)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也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2分)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2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两题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综合全诗,说说诗人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2分)答: 。全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

38、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 16、刻画了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形象,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的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特征。(2分)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4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本诗描写了 的景致;从所抒发的感情来看,诗人高适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将士、文人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所以所抒发的感情 ;从艺术特色看,整首诗 结合,

39、构成富有梦幻色彩的美妙阔远的意境。(3分)(2)为什么说诗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 16、(1)牧马归来,月明闻笛,声满关山;乐观开朗,感而不伤;虚实(2)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接舆,春秋时的隐士。五柳,指陶渊明。(1)寒山转苍翠中转字在写景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

40、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分) 答: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7(1)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2分) (2)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选取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2分) (3)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2分)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

41、么?(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答: 16、(6分)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

42、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解: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

43、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2分)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16(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1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1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

44、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6(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只答思妇形象扣1分)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手法1分,内容理解2分,艺术效果1分)1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玉楼春 宋祁 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就这首词的上阕而论,最能表现诗歌音乐性的几个字眼是 (2分);

45、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词是 (1分)。 (2)结合整首作品,谈谈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妙处。(3分) 17 (1)好棹闹;长恨(或恨),2。这首词的景物描写集中在上阕,风光好领起后三句:微风徐来,水波不兴;远处绿树环抱,近处红杏闹春。这里将盎然的春意与蓬勃的生机表现得颇为传神,并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这便为下阕抒发春光易逝、恨长乐少的感叹提供了依据,设定了情境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46、。(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答:_(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的依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16(6分)(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依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逐字用拟人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依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道出了小人得志,依势猖狂的丑态。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雨晴唐王驾雨前初

47、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的前两句抓住象征春色的 字,以 和 的情景相对比,表现了一种 之情。(2分)(2)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被认为是神来之笔,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16(6分) (1)花。雨前,雨后。惜春。前3个空1分,后一个空1分,共2分。 (2)不仅写出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更写活了春色,好像春色真有脚,它不住自家小园,偏跑到邻家,令诗妙趣横生。造语奇峰突起,令诗平中见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答上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月夜 唐

48、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刘方平是盛唐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这首小诗却写得别具一格,试结合具体的语言分析其诗歌风格。(3分)_(2)北宋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实际上刘方平几百年前就在月夜诗中成功地表现过这种诗意体验,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的分析评价。(3分)_17.(1)首二句写月夜之景,注重明暗对比和构图,富有画意,语言平实清丽、淡雅隽永;新与偏知呼应,蕴含了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欢愉之感,新颖、细腻、独到,富有生机和情趣。(3分)(2)末句虫声新透绿窗纱写敏感的虫儿首先感知春天的信息,从而情不自

49、禁地鸣叫起来。春气暖,虫先知,诗人在新透窗纱的虫声中感到春天的来临,感受细腻敏锐,贴近生活,富于哲理,落笔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17.阅读王冕咏梅诗二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一)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二)墨梅我家洗研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的混是混同的意思,此句是说白梅具有 的特点;墨梅诗中的洗研池,又作洗砚池。诗人在此是借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因练字洗笔竟把宅旁池塘中的水洗成墨色的典故,隐喻 。(2)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分析两诗的

50、相同之处。17.(1)白梅具有不与凡桃俗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运用典故隐喻自己在画梅过程中所下功夫之大。(2)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即事 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哪些字表现了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为什么?答:_-17.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17阅读下面一首诗

51、,然后回答问题。(6分)小村梅尧臣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梅尧臣曾提出:诗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写出诗中的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答: 17.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

52、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1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_(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4分)_17.(1)莫听表现了作

53、者在风雨面前(Z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1分)何妨更写出了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1分)(2)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风 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

54、千?注:宝剑篇是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魄未遇时所写的托物寓怀之作,借古剑尘埋托寓才士不遇。这首诗颔联中的仍、自二字,极富神味。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对这两个字所包含的韵味作简要的分析。答: 17.(#仍是更、兼的意思,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2分)自是自顾的意思,画出了青楼富豪无视人间忧苦自顾享乐的意态。(2分)仍自两字,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的冷酷生活现实。(2分)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字。你认为这首诗的

55、诗眼是哪些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_17.诗眼是孤独,这两个字不仅表现出了蓑笠翁的生活处境,孤独而且冷清,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是很孤独而清冷的。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即事 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哪些字表现了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为什么?答:_-17.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野

56、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丈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王国维曾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诗的哪些诗句属无我之境,哪些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16,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

57、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每点各占3分)16阅读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懔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五铢钱,汉币)试归纳表述本诗的旨意(4分) 本诗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说明。(2分)16赞颂先主刘备的功业,慨叹后主刘禅的误国,抒发深沉的历史感叹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刘备的气概和刘禅的无能,蜀汉的鼎盛和后主的亡国均形成鲜明的对比。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 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又名

58、兔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其旧址据说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梁孝王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梁园因此而闻名。(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分) 16参考答案:(1)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的景色更加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2)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意思对即可得3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前人评春雪诗最

59、为可贵处是于常景中能翻出新意。你认为这首诗能出新意,关键在哪一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6、应为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芳华稍迟,本来是白雪造成的,诗人反说白雪因嫌白雪来迟,为树作飞花状。这种因果倒反的写法,翻新了诗意。拟人手法写白雪,着一嫌字,有含蓄地表达了人们盼见春色的急切心情。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登 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1)

60、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答: 16.(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2)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6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

61、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分)(前问1分,后问2分意思对即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将临,按常理事当关门闭产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3分)(前问1分,后析2分。意思对即可。)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画 眉 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2)从诗中能领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6、(1)借物咏怀(托物言志)(2分)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62、2分)(2)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2分)16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清江引 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2分)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4分)16(6分) (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63、。(1分)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1分)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1分)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2分)(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2分)1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冬夜饮杜 牧准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第二句描绘出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16.第二句描绘出一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

64、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16、文学欣赏题(6分)阅读王安石的孤桐回答问题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 诗。(1分)(2)这首诗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 16、(1)咏物(1分)(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枝繁叶茂,孤独却又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手法2分,简要

65、分析1分,人生追求即思想感情2分)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月 上 瓜 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3分)答: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3分)16诗歌鉴赏(6分)参考答案:(1)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

66、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意思对即可。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结合词的上阕的要求。第一点要扣住塞草连天的秋景来答,第二点要扣住何处是神州的感喟来答,第三点要扣住又见新秋的又字来答。本题共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 (2)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意思对即可。以上两点各为一个得分点,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第二点得1分。第一点应扣住下阕英雄恨水东流-恢复中原、施展抱负的雄心,随着江水,东逝而去-来答,只要答到报国无门等即可。第二点应扣住惟有两字来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

67、题。(6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边江夜入吴,平明送家楚山孤。 洛阳亲友台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纯是写景,第二句写人事而兼及送客的环境背景,统观这两句的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 。末句中的冰心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它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答: 。16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写得好。冰心玉壶皆纯净无瑕,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20、阅读下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6分)孤 雁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

68、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第四两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方法与艺术效果。(4分)答:_(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_ 20、 (1)领联用反衬乎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和勇气;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2)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踏莎行春暮 寇 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

69、芳草。 注寇准:曾任宰相,也曾罢知青州。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逼近京城。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在澶渊大挫辽军锐气。辽方有所惧怕,主动求和。第二年,双方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1)结合词句简要鉴赏本词上阕的写作手法。(2分) _。(2)这首词题为春暮,通篇都写女主人公的伤感。今人或认为寇准是个决澶渊之盟的大政治家,观其一生,似无缘为思妇抒情。你对此是怎么看的?为什么?(4分) _16(1)这首词开头三句都是写春暮之景,运用了从一般到具体的写作手法,从总的感触,到所闻莺声,再到所见青梅,动静互见。上面是以莺声渐老衬托室外环境的静,接着运用通感的修辞,以余香袅来衬托室内环境的静。 (2)答

70、题思路:根据解释答为思妇抒情或为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抒情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一:这首词题为春暮,通篇都是写女主人公在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节候中的伤感,暗寓着一种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情绪。上阕抓住春暮景物的特点加以形象描绘,情景交融,充满画意。下阕重在抒情,虽是儿女情长,但话语明白晓畅。 答案二:词人在官场虽然得意,但也有失意之时,如罢知青州。这种失意的感情很有可能在这首词中有所反映。词人把少妇比作自己,把那个密约沉沉的负心汉比作朝廷,抒发了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感情。词人所用者,曲笔也。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桃花溪张 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

71、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分析渔船桃花和洞三者的关系。(3分) (2)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却明知故问,表达了怎样的心情?(3分) 16.(1)诗人伫立在石矶旁,望着眼前的渔船和漂流的桃花瓣,恍惚间把眼前的渔人当作了当年的武陵渔人,联想到桃花瓣该是从桃花源流出来的,继而又联想到桃花洞。(2)诗人问讯渔人的话,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理,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惆怅心情。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其后两题。(6分)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

72、: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黄机:南宋爱国词人。(1)描述并简析上片的意境。 _ _ _(2)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_16、(1)一个狂风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边,狂风卷起房子一样高的浪头,江涛长鸣不止,水下的鱼龙都被动惊动了。这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翻腾不已的忧愤心情。(3分)(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方案:夜泊江湾,江景凄寒,诗人思潮翻滚,对江长啸。以至于惊动了水底鱼龙,掀起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景物间寄托了强烈的忧愤之情。(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下)P1574)(2)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

73、,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3分)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2分)答: _ (2)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 _16(1)根深叶茂,高大

74、粗壮。(2分)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4分,分号前后各为2分)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何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1)花态度 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试对此进行分析。 (3分)答: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一醉字? 答: (3分)16(1)花态度:指一般花的鲜艳娇嫩。雪精神:指梅傲雪耐寒的神韵。(2)醉非酒醉,而是心醉

75、于梅,不知不觉中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之久,爱梅之意之深。14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从裁来看属于 ,请写出它的韵脚 。(2)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3分) 答: (3)请分析忆字在本诗的妙用(3分) 答: 14(1)绝句;香、凉、长。(2)本诗的写景特点可以有两种理解: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之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而到了朋友上船离别之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上去是写乐景,

76、实际上是写醉别的哀情。(说任何一点都对)(本小题说到特点1分,有分析1分,整体通顺1分)(3)按送别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这样写,借助想象,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答到虚写1分,能分析好处1分,整体通顺1分)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绝句

77、,情景交融。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几个字体现了该诗的主调?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7体现该诗主调的是独与幽两字。独说明作者是独自经行在荒山野渡之间,且与末句自字前后照应,贯穿全诗。幽字,意境深远,写黄鹂的鸣声,是为了衬托环境的幽静,如鸟鸣山更幽,唐诗经常采用这种反衬手法。俯看幽草,仰听黄鹂,这就把读者带入一个风景优美而寂静无人的野渡荒山。幽与独两字结合在一起,构成此诗的主调。1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牟夜吹笛 李肇李牟秋夜吹笛于瓜洲,舟楫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而至。又

78、俄顷,舟人贾客皆怨叹悲泣之声。(唐国史补卷下)上述诗文均出自唐人之手,请你指出它们在描绘吹笛上的异和同?16、(6分)同:侧面描写笛声,以笛声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吹笛技巧的高超、笛声的感人;(3分)异:李益的诗除写听众反应外,还在开头进行了自然环境的烘托。全诗表达的是征人闻笛而生发的思乡之情。李肇的文章重在表达对李牟高超吹笛技艺的赞美。(3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这首诗的第二联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结合全诗简要

79、分析一下这两句好在哪里。 (4分)16(1)表达了作者对春山月夜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从结构上看,这两句紧承第一联的胜事和忘归,写作者在山中流连忘返。从内容上看,这两句既写景,又写人。一方面写出了水清月明、花香扑鼻的美好景色,另一方面又通过掬水和弄花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对春山夜月的喜爱之情。答案示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间春山明月高照、水清花香的美好和诗人回归到 大自然怀抱的愉悦之情。作者精于炼字,掬弄二字生动传神,充分表现了景色的美好和诗人的真挚情感。(共4分,可以从形象、语育、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抓住一点分析透彻即可

80、得满分,有独特的见解且盲之成理也要给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答: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答:16.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任一点即可)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鹧鸪

81、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辛弃疾生活于南宋时代,金兵掳去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临安。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晴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请问:(1)这首词的情感是什么?请简述理由;(2)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答:(1) 答:(2) 16这首词的情调是愁苦的,(1分)词的上半阙描写的是早春清明丽的景物,下半阙的前一句的情调是也好像是愉快的,但是事一句斜日寒林点暮鸦已透露出一点愁苦的味道,而城中桃李愁风雨一句,更明明白白地点出一个愁字,把自己对锦绣河山的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

82、表现出来了。(3分)词中作者运用的反衬的手法,以清丽之景反衬愁苦之情,就更为悲苦。(2分)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绝句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16、(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2)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

83、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 ,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评分标准:能说

84、出表现手法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2分,语言贯通、言之成理1分。)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登 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答: 16.(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2)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

85、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首诗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前三句写感情时是怎样逐层加深的?末句有人说写出了无声之乐,无言之愁,为什么?答: 17(4分)(1)管中窥豹 补民之不足。(2)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忧劳可以兴国(3)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16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浣溪沙贺铸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注:些,读s,句末

86、语气助词,是古代楚地方言。有人认为这首词是一首寄情之作,你认为词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情感?(1分)为什么?(3分)答: 16答:这首词借勾画一幅恬静淡雅的意境和超凡脱俗的画面,既烘托出折梅女子的美貌可人,寄托了作者的浓浓爱意,又写出了独处深闺的少女的内心隐微,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同情。玉人和月摘梅花最能烘托折梅少女的美丽,喜爱之情不言自明;东风寒似夜来些一句借具像实景写折梅人的内心隐微和孤独,词人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 老 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

87、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王国维曾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哪属无我之境,哪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答:_16、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渔 翁 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

88、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答:_(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3分)答:_16(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天际下中流,无心的白云相逐,才表现

89、了他的孤独无伴及对自然的热爱。删去后影响孤独和热爱自然之情的表达。(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答不同意不得分)16、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注】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2分)

90、(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4分) 16、(6分)(1)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2分) (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4分16、(6分)(1)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

91、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2分) (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4分)17、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1)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2)漏断:漏壶里水滴尽了。(3)拣尽寒枝不肯栖:鸿雁栖宿

92、田野草丛间,不宿树枝。该词主要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感情的? 黄庭坚山谷题跋评论此词:语意高妙,似非食烟火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请你谈谈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人生态度。16、比喻(或托物言志,或象征等类似答案虽然官场失意,内心孤寂,知音难觅,但仍旧坚守节操,拒绝同流合污。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1)这首词选自稼轩长短句。稼轩,是南宋 派词人 的号。词又名 或 。(2分)(2)词的上阕近来

93、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16(1)豪放派 辛弃疾 诗余 长短句 (2)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3)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