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7年 10月月考试卷高二历史(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者:第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对应填涂在机读卡上,并转抄在答案卷的表格中)1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这反映了()A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 B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 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2庄子认为:人人自在,唯恐天下扰乱了他的本性;人人安舒,唯
2、恐天下改变了他的常德。天下人不扰乱本性,不改变常德,就不需要管治天下了。这说明庄子强调()A道法自然 B绝仁弃义 C无为而治 D齐物逍遥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荀子思想中之君主,乃一商贵威严之公仆,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若一旦不能尽其天职,则尊严丧失,可废可诛。”这说明荀子()A倡导民主思想 B强调君主权威 C鼓励百姓起义 D主张尊君重民4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 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 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5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无数
3、思想家他们的言行为后世留下了很多成语典故。下列成语反映道家思想的是()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人定胜天 D以柔克刚6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
4、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8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
5、姓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9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10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
6、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11在汉代,在国,在家,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要尊卑有序。汉律中已有“大不敬”、“不孝”、“不道”等罪名。这反映了汉代()A儒家道德伦理等同法律 B“礼”的思想颇受重视C是等级制度的发轫时期 D “三纲”伦理已经僵化12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A复古主义的特色B严刑峻法的特色C程序简化的特色D以儒入法的特色13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
7、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14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
8、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15隋唐时期,在政府的支持下翻译了大量佛经;唐朝皇帝追尊老子为祖先,玄宗亲注老子,下令所有人家必须家藏一本,开元二十年还以老庄列文取士。这表明此时()A佛道二教实现良性融合 B道教思想社会基础牢固C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D政治权力影响思想传播16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17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
9、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18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19.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10、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0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1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葛兆光先生也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这最能反映()A理学的核心是礼教 B“格物致知”的重要性C理学思想的生活化 D“知行合一”的必要
11、性22.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25.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
12、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第II卷 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人不亲,反(反思)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杨伯峻孟子译注材料二 汉代政制,三代以下称美,关健即在于吏治队伍中存在一个由通经入仕形成的儒生群体。他们“学大义,以道事将”,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
13、。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材料三 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四 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然不免是虚伪和“吃人”,决不可能把社会引向理想境界。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理想国(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哪些思想?(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儒生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家复兴”的背景和表现。(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材料四中的观点
14、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惟孔
15、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孟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
16、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
17、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据材料二,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8分)泉州
18、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7年 10月月考试卷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DCDBD 610 ADDBD 1115 BDCBD 1620DCBCA 2125CBADC二. 非选择题26(20分)(1)思想:自我反省(反求诸己);加强道德修养。(2分)(2)作用:净化吏治;推行德教。(2分)背景:汉武帝重用儒生;大力兴办教育;推行察举制和征辟制。(4分,任答2点即可)(3)背景:儒学危机;三教融合;宋代重文轻武,大力发展科举。(4分,任答2点即可)表现:程朱理学的产生;士阶层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强。(2分)(4)评分标准:可以赞同,或者反对,或者另有观点都可。(6分)示例一:赞成该观点
19、。理由: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强化了军权;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示例二:该观点是片面的。理由:儒家伦理道德除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外,对道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27.(1)思想:主张施行“仁政”;统治者应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注重教化;民本思想。(6分,任答3点即可)背景: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破坏,社会动荡,矛盾尖锐;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士阶层兴起;文化环境宽松,百家争鸣。(4分,任答2点即可)(2)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任答2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2分,任答1点即可)28. (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每点2分)(2)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8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