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下表为周朝分封制规定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土地 1000 千亩 150 千亩 100 千亩 60 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A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B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C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D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2.“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
2、中,无后为大。”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制度的影响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度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5.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上述说
3、法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辅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6.一法国作家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要找一个作战的借口是很容易的。但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国家,却在一个所谓野蛮国家的君主努力停止一种很不道德的贸易的行动上,去寻找开战的借口,是不太值得的。”这说明此作家反对()A武装保护鸦片贸易 B强行传播基督教义 C寻找借口发动战争 D歧视中国发展落后 7.1899 年 9 月,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
4、利益均沾”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8.1912 年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明显的限袁倾向 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D强烈的排满色彩 9.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这主要是由于它()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
5、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A.开启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1.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12.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
6、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 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3.1938 年,中共刊物解放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 B C D 14
7、.下面是人们对抗战胜利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A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 D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5.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 21 个旅,共 20 万人;山东战场有 56 个旅,共 40 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 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16.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
8、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是指()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17.1972 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A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1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
9、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20.罗马法学总论第 2 篇第 1 条指出:“罗马人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是 A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 B前者指成文法,
10、后者指习惯法 C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 D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 21.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2.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内阁逐渐成为了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
11、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2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变议会席位,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数量 24.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
12、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25.美国的1787 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这些内容体现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地方分权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26.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众议员名额,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 3/5,这种自由人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材料能反映的问题是()美国宪法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美国人权存在着严重问题 美国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受到很大的
13、限制 美国宪法最早体现出启蒙思想的人权原则 A B C D 27.近代法国政体屡遭变更,1875 年宪法颁布后,共和政体虽不被看好,但最终却巩固下来。法国共和政体得以巩固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 1875 年宪法的颁布 B.封建保守势力日益衰落 C.资产阶级力量益增强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8.1875 年法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保障了平民竞选总统的权利 B.彻底清除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C.恢复了等级制度 D.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29.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拥有广泛的立法权,官吏任命权、
14、条约缔结权和国家防卫权,是帝国事务运转的总枢纽;帝国议会按普遍、秘密、直选的方法产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说明德国()A议会立法权的不完善 B议会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C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 D帝国政治的专制主义特征 30.1852 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 1848 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 年 6 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A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
15、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 C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31.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基于此,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认识是()A爆发具有偶然性 B失败具有必然性 C意义具有深远性 D教训具有深刻性 32.史学家高放撰文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俄国苏维埃运动发展的产物。没有俄国工农兵大众创造的苏维埃,也就不可能顺利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革命前俄国群
16、众已经被充分动员与组织起来 B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革命胜利的保障 C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获得广大工农支持 D革命是用社会主义方式扫除俄国现代化障碍 33.柏林墙建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的出现归根结底应视为()A.“柏林危机”的产物 B.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时代的产物 C.两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34.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C“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D“欧洲煤钢共
17、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35.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36.清朝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37.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
18、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38.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A.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B.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 C.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人民的难度 D.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 3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
19、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40.帝国主义用炮舰侵略东方国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带给这些国家。马克思称帝国主义的这种作用,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它一方面执行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亚洲的旧式社会;另一方面又在执行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向西式的社会转变奠定物质基础和提供范例。下列现象,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入侵“破坏性”的一面的是()A经营外贸的洋行大量增加,催生出一个为洋人服务的新阶层买办 B中国谷物、丝、茶、棉花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20、提高,日益沦为外国的原料市场 C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在外资企业中诞生 D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打击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传统手工业,使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二、材料题部分,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41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逐渐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最终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使“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放任土地的兼并和自由买卖,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
21、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租佃制成为一种主要的剥削方式。在租佃制下,地主招募客户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客户出卖劳动力,租种地主的土地进行生产,然后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地租,而不再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契约期满后,客户退佃起移的权利受到政府的法律保护。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特别是在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原来带有强制性的指派和差人应役被招募制所代替 ,工匠主和工匠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宋朝建立后,也一反传统
22、的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了国家与商贾共利分利的经济运行模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商业发展的惠商政策。以上这些都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材料三:康乾盛世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的中国江河日下,腐朽的封建制度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第一次文明转型在经济上的表现(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做学,用史实说出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两点具体表现(4 分)及分析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8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清朝政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两项制度措施(2 分)42.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
23、历史悠久,但它对西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开拓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越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十九世纪发生的。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十九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材料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生到灭不满百年,是一个命迟短促而又多舛的阶级,在近代历史的前八十年,他们处在封建势力和外资势力的重围之中,行行止止,足将进而趑趄。后三十年,则是新民主主义革
24、命的急行军。虽然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斗争锋芒有时越轨,也偶尔打到资产阶级头上。即使如此,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 19 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做学,说明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经济领域内发生了哪些变化(6 分)(3)性格决定命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妥协性并存的性格决定了其多舛的命运。分析造成其具有软弱妥协性的原因(4 分)和革命性的原因(2 分)各是什么?同时根据材料三后半部分,用一句话总结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