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191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考点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一、“两弹一星”1原因2历程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2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太空。2意义图解识记新中国科技成就史料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

2、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解读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史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

3、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解读史料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具有政治意义。史料三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解读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史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8

4、0年代以前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等,提高国防实力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2010重庆高考,节选)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

5、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技术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思考:(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你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建议?答案(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注重自主研发;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等。解析

6、此题以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蕴含科技创新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2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答案D解析考查识记能力。中国航天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标志是“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3某年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4次召集有关人员,对热衷于闹派性的人进行了耐心说服和严厉批评。“大家往天上看看吧,那里星光灿烂,但还没有一颗是我们中国的。我们再这样闹下去,是闹不上去的。”这一年最有可能是()A1952年 B1967年C1971年 D19

7、75年答案B解析“热衷于闹派性”说明这话出现在“文革”时期,可排除A;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所以可排除C、D。4在谈到杂交水稻成就的取得和发展时,袁隆平告诉记者:“成果只能从汗水中收获,创新只能从汗水中发现,电脑里长不出水稻,温室里育不出高产品种,必须下田经历日晒雨淋。”这句话告诉我们()A培育“南优2号”杂交稻时我国尚未研制计算机技术B通过网络信息无法研究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C超级稻育种家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能理论联系实际D杂交水稻育种家在实验室奋斗将无济于事一无所获答案C解析A项很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有误;D项表述太绝对化。“电脑里长不出水稻”意思是

8、研究应注重接触实际,不可单单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必须下田经历日晒雨淋”意思是超级稻育种家不仅要在实验室奋斗,更重要的是能像农民一样守在试验田,C项正确。5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答案B解析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领域里,只有个别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D两项错误;综合国力是

9、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仅凭航天技术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兴衰,C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非选择题解答注意事项(1)答案要做到“两化”: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系统化是指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现象的发生。(2)语言要做到“两化”: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专业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3)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考点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扫盲教育(1)内容(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义务教育(1)地位

10、: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实现。3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建国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3)迅速发展归纳总结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4)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图解识记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史料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11、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解读史料表明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深远影响是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史论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1)国际

12、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史论2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

13、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解析材料列举的相关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再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项符合题意。2(2009浙江高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

14、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答案A解析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3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15、)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及比例逐渐变小的变化情况。上图反映了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情况,这是由于全方位教育改革的展开,尤其是教育立法取得进展的结果。4关于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各种评论亦如潮水。下述评论中惟有一项不是针对这一重大史实的,它是()A“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C“体现了教育三个面向指导下迎来尊重人才的春天”D“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更是许多个人的人生拐点”答案C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恢复高考并不是简单恢

16、复了一个入学考试,更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这一“国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在成就国家中流砥柱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社会现实,A、B、D三项都符合恢复高考的认识,而教育“三个面向”的方针是邓小平于1983年国庆节给北京景山中学的题词,故选C。5教育反映时代的主题。建国之初,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人民教育制度 B普及义务教育C迅速发展高等教育 D尽快恢复高考制度答案A解析建国之前,我国的教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广大人民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建国之初,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情境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情境类选择题,顾

17、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分析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是:首先,抓住时间界限。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时间范围内的肯定不正确。其次,抓住区域界限。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最后,回归教材。选定符合材料细节限制的史实确定答案。考点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双百”方针(1)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

18、针。(2)提出:1956年。图解识记“双百”方针(3)意义2遭遇挫折3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科学文化领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正途,1979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2)表现思维发散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史料邓小平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解读史料主要说明创作自由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

19、双百”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史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的“双百”方针的不同(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内的体现,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双百”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为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在科学、文学艺术领域提出的方针,是学术、文艺领域民主化的体现,是一种文化方针,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着明显的区别。1(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

20、、不抓辫子”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双百”方针的概念。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D项体现了这一方针。A、B两项明显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则是“文革”时期盛行的“阶级斗争”文艺的具体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D。2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21、()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A解析“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体现了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的“百家争鸣”方针。3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文革”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答案A解析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4月,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41956年2月,毛泽东给陆定一等领导人写了一封信。缘由是一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

22、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对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关方面向中央反映此情况。毛泽东在信中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表明()A学术界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B文艺界应实行“百花齐放”方针C中国希望苏联学习“双百”方针D当时中央倡导“阶级斗争”文艺答案A解析题意反映的是学术思想,而不是文艺界,排除B;C项所述并未体现;“阶级斗争”文艺于“文革”时期盛行,排除D;只有A项符合题意。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

23、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D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答案C解析解题时,一要注意时间“1956年5月”,二要正确理解“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的内涵。1956年4月,毛泽东强调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周恩来的话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答案为C项。1“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含义是相同的。错误。“双百”方针是党和政府指导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

24、,可以自由争论。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错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二者实质不同。3“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错误。“两弹一星”是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具体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4“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混乱,导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空白。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等。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

25、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4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5“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6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7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8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