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191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其弟周公摄政,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不久,管叔、蔡叔联合封于宋地的商王后代武庚作乱,被周公平定。这说明西周A. 国家形式比较松散B. 中央集权亟需加强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D. 宗法制度日益淡化【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不久,管叔、蔡叔联合封于宋地的商王后代武庚作乱”可知,武王分封后并未对封地进行有效的监管,国家的形式比较松散,故选A;中央集权在秦代才建立起来,西周时期国家实行的还是地方分权制,排除B;周公执政时期,分封制还

2、未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周公在平定叛乱后,大肆分封同姓王室子弟,宗法制度并未淡化,排除D。2.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D.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对史识的描述可知,C项是基于对郡县制的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符合题意;AB是史实,排除;D是史论,

3、即对郡县制的评价,排除。3. 书有为吏之道的竹简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为吏之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文献。其开宗明义:“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表明秦朝A. 贯彻礼法兼施治国思想B. 重视规范官僚的政治行为C. 内圣外王思想已然确立D. 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审当赏罚”可知,秦朝非常重视规范官僚的政治行为,为此编撰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故选B;秦朝是以法治国,而非礼法兼施,排除A;“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4、,而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郡县制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4. 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A. 由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C. 开放的社会环境使科举制发展完善D. 士人人生价值追求趋同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握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入翰林知贡举”可知,唐宋时期士人注重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的价值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向

5、平民社会转化,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发展完善,C不符合题意。故选D。5. 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 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 制度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唐宋之际,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逐步由世家大族到地方士人精英,原因是科举制在宋代的深入推广,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信

6、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6. 某论文参考资料如下:中国宰相制度变迁、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论文的主题应是A. 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化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C.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D.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君主专制制度,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综合这两个方面,此题应选择D项;A选项只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监

7、察制度的演变,故B排除;C选项只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7.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 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 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C. 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 民众的民族意识

8、较为缺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提供服务,没有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材料不能体现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排除A;中国民众为英军提供服务,排除B;材料反映中国民众对鸦片战袖手旁观,不能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8. 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

9、“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材料中对待西方文明不同的态度,故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和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9. 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

10、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督丁汝昌),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此后,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一船其半”。由此可见A. 北洋官兵自觉维护主权B. 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发展C. 北洋水师已经实现西化D. 英国侵略势力受到一定遏制【答案】B【解析】【详解】琅威理治军严明,办事勤勉,在舰队官兵中灌输英国海军的条令,风纪严肃,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而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说明中国官兵存在懒散、松弛的恶习,风纪不严肃,说明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发展,故B正确。北洋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不是“维护主权”的表现,也不属

11、于“英国侵略势力”排除A、D;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10.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根据国际法,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12日英国仍重申这一立场,但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英推行“势力均衡”政策B. 列强纵容日本侵华C. 中国传统外交的落后性D. 英日社会制度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可知,列强纵容日本侵华,以便利用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自身在华的利益,故选B;如果要推行“势力均衡”政策的话,那么英国就是要帮助中国,而

12、不是日本了,排除A;英国态度的转变是受利益驱动的,中国外交如何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当时中国的外交在逐步和国际接轨,实行的已不是传统的外交,排除C;制度相同并不是英国纵容日本侵华的原因,外交根本的考量因素是利益,故D项不是原因,排除。11. 下面是1894年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漫画,画面下边为一位文明女神注视着左边大海两条巨龙之间的战斗。此漫画A. 体现了中日战争的复杂性B. 暴露了殖民者的优越感C. 谴责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D. 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中英国将西方文明塑造成了文明女神的形象,这暴露了英国作为强势的西方殖民大国的优越感,故选B;漫画表达的内

13、容较为简单,无法体现战争的复杂性,排除A;1894年列强还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且“注视”一词也说明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是呈观望之势的,而非谴责,排除C;1894年甲午战争还未结束,英国只是预言战争的结果,但最终结果如何,还未可知,西方文明的力量还无法得到展示,排除D。12.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该文件的贯彻A. 推动了土地革命顺利开展B. 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

14、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陕甘宁边区”“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比较注重联合一切抗日的力量,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生动体现,故选B;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的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A;材料描述的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材料中的政策壮大的是抗日的力量,而非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这一时期中共和国民党是合作抗日的关系,排除D。13. 如图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对其共同点的认识错误的是A.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 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于内地D. 实行本

15、区域的人民自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就属于内地,其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澳门特别行政区则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不是共同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行本区域的人民自治,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故ABD都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14. 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指出,对苏联不能有依赖之心,对苏联的经验不能盲从照搬,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战略上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以上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 一边倒B. 独立自主C. 和平共处五项

16、原则D. 另起炉灶【答案】B【解析】【详解】“对苏联不能有依赖之心,对苏联的经验不能盲从照搬,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体现了新中国不盲从苏联经验,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故B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在国际斗争中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屈辱的外交政策,故D错误。15. 大国梦起一书中指出,联手抗苏的战略共识构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深入分析来看,此正常化中包含着不正常,因为第三者的压力走到了一起。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三者”的出现源于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B.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C.

17、 “第三方的压力”有来自于日本的不断崛起D.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三方的压力”指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其中包括日本的崛起,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背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6.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

18、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 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B. “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C.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 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运用。根据材料可知,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到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B正确;材料体现的杂志看法的变化而不是理念发生变化,排除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杂志看法的变化而不是美国政府对香

19、港的策略发生变化,排除D。所以选B17.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A. 法律至上B. 公民意识C. 直接民主D. 轮番而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描述了雅典战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培养了战士的公民意识,战士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为了城邦的独立不惜付出生命,故B正确;雅典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直至战死,并非出于法律规定,故A错误;直接民主即全体公民都享有直接管理

20、国家事务的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故C错误;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材料中的战例不能体现,故D错误。18.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材料说明罗马法具有的明显特征是A. 内容翔实,适用性强B. 保护私有财产C. 以维护贵族利益为主D. 渗透自然法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奴隶、牲畜和物品,均是公民的私有财产,一旦被损害就可按照法律规定索要相应的赔偿,这说明罗马法注重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故选B;材料只列举了民事纠纷中关于损害他人财物后如何进行赔偿的处理办法,未对罗

21、马法的整体架构作出相应描述,无法得出内容翔实的结论,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C项窄化了这一概念,排除;自然法蕴含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材料规定显然与这一理念相悖,排除D。19. 大国崛起中指出,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所以光荣,在于它没有流血,更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在于它的过程不像一场革命,而在于它的结果是地地道道的革命。这主要说明“光荣革命”A. 以理想方式实现了政治变革社会发展B. 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的政治进程C. 使英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D. 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光荣革命。题意主旨侧重于

22、光荣革命的革命方式,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排除C项;加强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故排除D项;光荣革命“完成了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并且是通过不流血的和平政变,所以是以理想方式实现了政治变革社会发展,故选A。20.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A. 民主共和逐渐成为人心所向B. 工人和农民联合反对君主派C. 共和政体法国最终确立了D

23、. 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很激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法国民主共和制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法国的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A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材料没有提及工人和农民联合问题、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D;也无从体现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排除C。故选A。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进程21. “废除并替代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是特朗普的一个核心竞选承诺,特朗普一上台就签署了有关废除医改法案的行政命令。2017年5月4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7月17日晚,全体48名民主党

24、参议员均表示反对此法案。“很显然共和党废除并替换奥巴马医疗改革法的努力不会成功”。这主要反映了美国A.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B. 政党操纵政府决策C. 参众两院制约总统D. 参议院是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实行行政权受国会的限制,故选C;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A项排除;美国政党不能操纵政府决策,B项说法有误,排除;参议院是权力中心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22.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A.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B. 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 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

25、】“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只是概括了“圣西门”这一幅图片的主题,不能完全反映其他三幅图片的主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只是概括了“巴黎公社”这一幅图片的主题,不能完全反映其他三幅图片的主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题目图片分别显示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的尝试、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总结后可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不能概括题目的前三幅图片的内容,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23.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演讲中说:“西方世界应加大

26、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以确保非共产主义世界中的不发达地区不致沦为那种称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形式控制之下。”对这一演讲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否定和替代B. 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C. 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思维和政策D. 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且遏制苏联【答案】D【解析】【详解】罗斯托主张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使其“不致沦为那种成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形式控制之下”,结合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可知这一演讲的主旨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遏制苏联,故选D项;该演讲是对马歇尔计划的深化,不是否定和替代,排除A项;该演讲是为了争

27、取更多的国家以遏制苏联,不是为了维护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地位,是美国强化了冷战思维而非放弃,排除BC项。故选D。24.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 美国失去了国际竞争对象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要维护自己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做法是

28、与这种趋势相悖的,因此对其来说是个灾难,故选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重要表现,故AC不是灾难的主要含义,排除;即使是当今的美国也依然不缺竞争对象,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涨张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

29、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应该看到,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热衷于强化皇权的雍正帝对此知之甚悉,故他反复强调“我满洲人等纯一笃实忠孝廉节之行”远胜于“汉人之文艺,蒙古之经典”。 而对皇帝独裁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的轨道。编制馆“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奏折遭到了守旧势力反对,慈禧一方面宣布“内阁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另一方面改组了中央各部,组成度

30、支部、礼部、陆军部等十一部,各部设尚书一员,侍郎二员,不分“满汉”,还设立了“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复查经费。在厘定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地方官制,批准了编制馆上奏的修订各直省官制情形折。该折以司法独立和地方自治为原则对地方官制进行厘定。分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臣民权力。1909年,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多为立宪派把持他们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将立宪预备期由9年改为5年。1911 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首届内阁成立,在13位阁员中,7人为皇族,

31、所以人们把历史上的这届内阁称作“皇族内阁”。没多久,清政府被推翻,宪政尝试也告终结。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答案】(1)基本特点:皇帝独裁;军机处与内阁进行政务分工;继承了满洲政治传统。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2)变化:由强化君主专制到尝试进行近代宪政改革;由沿袭满汉传统到仿照西方。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危机;民族资本主义

32、的发展;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高涨。【解析】 【详解】 (1)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皇帝、军机处与内阁分工及满洲政治传统等方面作答;其影响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消极方面如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等两个角度作答。 (2)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的轨道”可以看出,从由强化君主制到尝试进行近代宪政改革;根据“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臣民权力”等信息可以看出,由沿袭满汉传统到仿照西方。其背景可结合材

33、料和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高涨等角度作答。 26. 材料 古罗马英国美国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212年授与帝国境内全体自由居民以罗马公民权和一切法定形式的自治敕令的颁行是罗马居民争取公民权斗争的结果。526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1688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妥协而推翻国王史称光荣革命1689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政治确立17141837乔治王朝时期统治时期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加入了中产阶级

34、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的邦联制国家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5年联邦政府规定,各州不得自由退出联邦,公民必须首先是联邦的公民,然后才是各州的公民;并规定废除黑人奴隶制。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一)国家相关制度需符合国情发展,与历史发展变化相适应(二)国家法律制度是随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删减、改变并增加的,体现法律与时俱进。(三)任何民族国家发展

35、都是曲折前进的,不断完善呈渐进性特点(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呈现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特点。(五)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示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议员选举体现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

36、的分权与制衡。美国宪法调和了各方意志和利益,保降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或保留黑奴制度,协调南北方利益。)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民主依赖于妥协,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高度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解析】【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其材料的内容涉及到古代罗马的法律,近代西方的民主代议制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可从各自制度发展的规律提炼主题,比如国家相关制度需符合国情发展,与历史发展变化相适应;国家法律制度是随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删减、改变并增加的,体现法律与时俱进。提炼主题时注意要几则材料相互联系分析,寻找共

37、同点。论述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的内容展开即可,言之有理,史论结合。27.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统编教材编写开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步入正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都有官方统一的“部编教科书”,但由于旧中国持续的内忧外患和政府的腐败无能,控制力和执行力的不断衰减,加上教材质量不佳等原因,最终教材的统编工作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1950 年,教材编写专门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权力收归中央,组织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编写队伍,并参考苏联的经验,开始编写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教科书。改变了旧中

38、国教材编撰混乱的局面,推动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教材编写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历时长,过程曲折,都发行过统编教材;官方统一负责;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2)意义:加强了统编教材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新的教材制度;强化了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统编教材编写开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步入正轨”得出:历时长,过程曲

39、折;由材料信息“自清末至民国时期,都有官方统一的部编教科书1950 年,教材编写专门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权力收归中央”得出:都发行过统编教材、官方统一负责;由材料信息“组织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编写队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2)“意义”,根据材料细息“1950 年,教材编写专门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权力收归中央,组织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编写队伍”、 “并参考苏联的经验,开始编写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教科书”、“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撰混乱的局面”、“推动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统编教材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新的教材制度、强化了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