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三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0临沂模拟)1917年4月,列宁反对立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B工兵代表苏维埃已控制国家政权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完成D当时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解析:1917年时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列宁提出革命和平发展这一方针正是基于此种情况,故D项正确。 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本国国情,A 项错误;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控制了国家政权,B 项错误;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
2、统治,故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C 项错误。2(2020淄博模拟)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可知,这指的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资产阶级的手中,与题目
3、中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1921年,此时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与题目中的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不符,排除D项。3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种流行观点:“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B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D
4、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C解析:材料中“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表明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阻碍了现代化进程,俄国只有通过革命方式推翻旧制度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此主旨不符,故均可排除。4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A解析: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
5、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此规定促进了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5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农产品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商品率即“上市量”却增加了4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也存在经济上的浮夸风现象B农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牺牲C优先保障城市居民供给D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B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支持工业化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的“上市量”实际上是利用集体化的形式,带有强制对农民粮食低价收购的特点,即牺牲农民的利益保证工业化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苏联20世纪30年
6、代的史实不符。6(2020德州模拟)1920年12月,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我们把一个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就有可能开发自己的矿。至于租让哪些地区,我们是有选择的。”这意味着列宁 ()A对外政策的重心发生改变B正式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明确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D认识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D解析:根据列宁的分析,把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但开发的主动权掌握在国家手里,结合所学可知,这意味着列宁认识到即将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和私人资本主义的结合,要利用资本家的作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项正确;在国家控制的前提下,同意把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不能说
7、明列宁对外政策的重心发生改变,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列宁正式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错误;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明确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不符,C项错误。7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给予企业的独立性,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由支配自有流动资金,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这说明苏联()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仍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B解析:国家给予企业一定的独立性,与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私营经济有一定的程度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故B项正确。抓住关键时间“1930年”,当时正值苏联向斯大林
8、模式过渡时期,A项说法不成立;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苏联并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820世纪30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有人认为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这表明()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B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D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B解析:部分经济学家对苏联模式的看法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有人认为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可以看出一些西方经济
9、学家对苏联模式表示认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可是因为西方受经济大危机影响时,苏联的“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选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没有提及自由主义,排除D项。9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A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C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D对计划经济体制作出重大调整B解析:“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
10、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可知,当时苏联政府已经意识到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苏联并没有修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只是调整工业发展比例,故A项错误;虽然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但并不能说扭转了工业发展比重失调的局面,故C项错误;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强调的是调整工业比例,并不是调整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0(2020济宁一模)下面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武器门类苏联德国飞机102 600架76 200架机枪1 437 900挺1 048 500挺步枪11 820 500支7 845 700支坦克92
11、600辆41 500辆迫击炮350 300门68 900门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C解析: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高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故C项正确;苏联虽在武器产量方面强于德国,但并不能说明其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A项错误;德国是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由苏德“双方的实力决定的”,B项错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项与材料无关。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2、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
13、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解析:(1)第一
14、小问,立足工业化回答;第二小问,从方式、规模、速度、范围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从产业结构、方式方法、规划、目标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生产力、民生、资金、市场发展方向等方面回答。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启示:工业、农业应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有计划地发展经济;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
15、式和途径。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
16、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本题属于开放试题,抓住一个细节来评述即可,无须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点入手。“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从这点细节可以谈工业化的成就,然后根据所学将苏联工业化成就方面的知识点一一陈述。“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可以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工业化的弊端以及中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存在的问题着手。答案:示例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概述和评价: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