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164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

2、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2(2014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3(2014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

3、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 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答案B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当时影响王位继承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4(2014河北测试)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

4、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B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两者在官员的出任方式上有区别。分封制下的地方长官可以世袭,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只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选B项。5. (2014长宁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答案C依据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

5、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他肯定了推恩令的积极作用。6. (2014潍坊模拟)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理解。据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信息,说明农业经验和技术在

6、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作的特点。7(2014泉州四校联考)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B分析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项。8. (2014扬州模拟)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

7、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秋七月,初税田”“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 B C D答案C解读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铁器大大提高耕作效率,故正确 ;铁器使用推动税制改革,故正确;铁器的使用使牛耕得到推广,故正确。“工商食官”是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制度,故排除,符合题意。9(2014九江模拟)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

8、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答案A材料表达的含义是:西汉初期,进行冶铁或煮盐的大工商业者招集的雇工人数达千余人,这说明当时这两个行业的一些民营作坊规模已经很大,而B、C、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为A项。10(2014湖北名校联考)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答案A解答关键是理解孔子所述的含义。从材料“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他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说明孔子意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故选A。11(2014金华十校联考

9、)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答案D材料反映的是伏羲、神农、黄帝及至文武王的政治状况,他们都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礼制,并不是因循守旧,也就是“不法古”,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正确。12(2014黄冈模拟)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

10、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其观点是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实质上肯定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商洛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

11、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材料二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材料三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

12、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这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至少答出四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

13、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山脉、大洋、沙漠、长城等因素来判断;第二小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以从免受入侵,促进发展角度思考,消极方面从不利于中外交流角度思考。第(2)问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生产工具、政府政策、水利工程等方面思考。第(3)问回答紧扣“传承”,指出对今天有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第(4)问根据材料四的信息概括影响文化连续性的因素。答案(1) 因素:自然因素:山脉、大洋、沙漠等。人为因素:长城。影响:使中国少遭外侵;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时间、空间;

14、但阻隔了中外交流,不利中国文明的发展。(2) 因素:自然条件;品种改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水利兴修;重农措施。(3) 传承的文化:省、县制;文字、思想伦理、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医学。(4)原因:封闭的环境;家族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文字、儒家学说,考选用人制度的作用。14(2014苏北四市联考)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5、。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8分) (2)据材料

16、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6分)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分) 解析第(1)问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由“大一统”“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总结,汉武帝的措施结合教材,从教育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天子受命于天”“其尊皆天”信息中总结,其作用从政权和国家统一方面总结。第(3)问回答是结合材料从土地方面回答。第(4)问要从儒学发展历程中认识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答案(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 (2)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作用: 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仁政。 (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