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用书独具)自我校对思维存在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际客观主观能动性永恒发展矛盾片面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探究一(1)上述材料说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和斗争? 提示:本探究活动主要通过一些名人名言中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思想的对立和分歧。老子和郭象的言论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韩非子和董仲舒的观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黑格尔和杜林的观点体现的是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2)老子、韩非子和黑格尔的言论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 提
2、示:前三者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三者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即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二(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世界上有没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提示:材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搜集相关资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 提示:在学习中,有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也有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 探究三(1)以上论述包含了哪
3、些哲学道理? 提示: 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包含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包含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的哲学依据。 提示:小论文提纲
4、要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坚持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坚持发展的观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提升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在引导农村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度集中的同时,将中心村、中心镇、小城镇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结点。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基本的发展观。2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
5、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2)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3)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4)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3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1)它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3)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4)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
6、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1)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5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基本的发展观。下列观点能够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7、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和“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A B C DC“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不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排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的是规律,也蕴含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片面地强调万物各自无联系地、孤立地、突然地“自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二者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符合题意。“知出
8、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揭示了“知”与“不知”的联系,蕴含辩证法思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暗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属于不可知论,二者不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不符合题意。“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强调了发展,属于辩证法观点,“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强调了静止,属于形而上学观点,二者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符合题意。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
9、,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两代塞罕坝人弘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 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
10、塞罕坝的历史变迁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解析本题考查所学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需要从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等角度思考问题。设问塞罕坝的历史变迁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具体可结合材料“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尊重自然规律,保
11、护自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联系是客观的,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同时要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要推动矛盾朝有利的一面转化,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混淆哲学的基本派别【剖析】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
12、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运用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A把“元气”看作天地万物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正确;B是唯心主义观点;C、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对规律的客观性理解有误【剖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
13、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运用2】右图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征服自然,造福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 B C DB“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当选;“创造规律”“征服自然”均为错误观点,排除。 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剖析】区分主要矛盾
14、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从内涵、外延、方法论、作用等角度去分析,主次矛盾重在“做事情”,主次方面重在“看问题”。【运用3】垃圾是一大公害,为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各地建起了一些垃圾发电厂。此举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也让垃圾变废为宝,得到了充分利用。这主要体现了()A联系是无条件的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C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变废为宝垃圾变成电能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本题并不是指复杂矛盾中主次矛盾发生了转化,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发生了转化,因此选C,排除D;联系是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
15、定点帮扶工作202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
16、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而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体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出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东西协作等,体现出用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4动员全社会参与东西部协作等,体现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从而为质变创造条件。5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帮扶,体现出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加强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产业合作、资源互补等,体现出东部与西部作为矛
17、盾双方,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1当前,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既需要各方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又需要各地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这些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有()精神决定成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树立必胜信念打赢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准脱贫精准施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尽锐出战真抓实干需要解放思想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A B C DC精神不能决定成败,夸大了精神的作用。尽锐出战真抓实干无法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要依据客观条件,错误。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接续奋斗体现出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符合题意。2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过程中,东部对西部进行人才、技术等方面帮扶,从而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同时,东西地区也可以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人力等因素,在协作中帮助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量变基础上促成质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A B C DD题干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东部地区由帮助西部变成帮助自己体现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东部与西部地区在帮扶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体现它们之间的普遍联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