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144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12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质量评价(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1茂名模拟)1907年,清政府下令要求各省成立咨议局,并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规定其有议决兴革地方大政,监督地方财政和监督行政之权。这反映了()A晚清开始从保守走向开放B晚清地方权力的扩大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B解析:咨议局作为新建地方机构拥有决议地方大政,监督地方财政和行政之权,说明地方权力扩大,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C项错误;咨议局的成立体现了清政府开放的一面,但不能表明其从这里开始走向开放,A项错误;成立咨议局是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进行的改革,是地主阶级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排除D项。21910

2、年草拟的内阁官制中规定,侍郎、巡抚有奏事之权,但应经过内阁总理大臣。此项规定引发朝臣质疑不满。几经商讨,次年最终颁布的内阁官制中规定,例应奏事人员须经“国务大臣带领入对或代递”,除“特旨召见及法令有特别规定者”。这表明当时()A内阁危及君权B立宪之路艰难C内阁权力失控D君主权力加强B解析:根据“侍郎、巡抚有奏事之权,但应经过内阁总理大臣”“例应奏事人员须经国务大臣带领入对或代递,除特旨召见及法令有特别规定者”可知,清末“新政”中侍郎、巡抚起初有直接奏事之权,这具有宪政色彩,但遭到保守势力抵制后其奏事权最终被限制,这表明当时立宪之路艰难,故选B项;清朝内阁仍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会危及皇权,排除

3、A项;题干主旨围绕的是侍郎、巡抚的奏事权,而不是内阁的权力,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君主权力的加强,排除D项。3(2020德州模拟)有学者认为清王朝覆亡“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崩溃的结果”,因为“军队、士绅、官员、满族是清朝统治最重要的支柱”,“辛亥前夕已全部动摇”。这一观点()A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B淡化了辛亥革命的意义C夸大了清末新政的弊端D强调了外来文化的冲击B解析:根据学者的分析,清政府的覆亡是因为在“辛亥前夕”,清朝统治最重要的支柱,军队、士绅、官员、满族“已全部动摇”,淡化了辛亥革命对推翻清政府的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洋务运动与清政府“自我崩溃”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清末

4、新政的弊端及其与清政府“崩溃”的关系,故C项错误;外来文化的冲击不符合材料中清政府“自我崩溃”的说法,故D项错误。4(2021深圳模拟)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强制剪辫法令。但据1912年2月一期申报报道:“近来无知乡愚,惑于谣言,死命保留猪尾。又虑上街购物,或被巡士断送,以致屏迹城市,蛰居不出者,十室而九。”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上层变革与底层民众间的冲突B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官方到民间积极推进风俗革新D革命的进程严重影响城乡经济A解析:材料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的剪辫法令在民间受到部分群众抵制,体现出上层变革与底层民众间的冲突,A项正确;从民众的抵制程度来看,当时民主共和观

5、念并未深入人心,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策在民间受到抵制,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中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课本强调法律平等,重视平等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故选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根本”用词不当,排除C项。6190

6、7年5月,光复会首领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失败被杀;1908年10月,熊成基率领安徽新军一部分突破安庆,举行起义,结果失败。他们的行动表明长江一带的新军()A成为同盟会依靠的革命武装B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C不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D深感民族危机加深的严重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军起义、安徽新军起义,都受到了当时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影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同盟会,排除A项;“不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导致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排除C项;新军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清王朝统治,而不是反侵略,排除D项。7有西方学者如此评价辛亥革命:“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

7、之混杂集团并未对此做出真正的贡献,仅仅从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这一观点()A指出了革命党人革命的彻底性B未能认清革命后的社会变化C肯定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作用D实际上是为袁世凯政权造势B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该学者对辛亥革命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故A项不正确;材料不涉及宪派和旧官僚,排除C项;为袁世凯政权造势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D项。81912年8月,孙中山认为,“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因此“挟党见,闹意气”是不合时宜的,各党派应当筹谋共同建国。次月,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8、一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全权筹办全国铁路。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B党见纷争导致政治局势动荡C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孙中山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D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8月”“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可知,孙中山认为帝制被推翻就是革命成功,反映出其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孙中山在推翻清朝统治后,转而筹办全国铁路,不能说明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可能存在党见纷争,但看不出政治局势动荡,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C项。9(2020济宁模拟)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野心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但在该法中又明

9、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A袁世凯被迫实行民主政治B袁世凯为其专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C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D启蒙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不敢否认“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因此C项正确。袁世凯实行独裁和专制,并未实行民主政治,A项错误;“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不能作为其专制统治的历史依据,B项错误;启蒙思想倡导人权,反对专制,并不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D项错误。10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

10、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的规定为了限制袁世凯体现了“因人立法”的特征,用宪法进行政治斗争,缺乏法治精神,故选C项;该规定并未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虽然也有三权分立的雏形,但不是典型的三权分立,排除B项;民国共和制只是表面,不是事实确立,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2020济宁二模)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退位诏书材料二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美沙培德战争

12、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材料三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比较三组材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解析:(1)材料一的内容节选自清帝退位诏书,根据其内容中“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可知,其反映了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政体变化进程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可知,其着眼点在于说明了辛亥革命在

13、中国社会深远发展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可知,毛泽东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结合近代史观从政治体制变化、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历程及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方面进行阐述。答案:(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政体变化进程中的地位;材料二说明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深远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进程;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4、料“没有宪政就没有民主。”宪政是西方政治传统的精髓,是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标志。英、法、美、德四国现代宪政的确立过程及其立宪道路、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宪法学家李步云认为:“宪政是国家根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中国的“立宪”工作,源于清末,然而只是昙花一现。孙中山先生曾说:“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英(国)是不能学的,美(国)是不必学的。”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睬,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摘编自

15、谢居福中华民国宪政史研究结合材料与中外历史的相关事实,围绕“宪政设想与实践”,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给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定的一个具体的论题,阐述须有具体的史实依据)解析:首先,确定论述的具体对象,拟定具体的标题。如以中华民国为论述对象,则可拟定标题为“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其次,确定可用于论述分析的具体的史实,如总统制的酝酿、责任内阁制的实施、责任内阁制的流产等。第三,依据确定的史实说明因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制的酝酿主要和辛亥革命的成功有关;责任内阁制的实施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责任内阁制的流产是因为辛亥革命为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最终使得整个国家后来陷入军阀混战之中。最后,依据论述得出结论。中华民国宪政的实践过程说明宪政实施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答案:示例论题: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仿照美国政体施行总统制共和制。然而,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后来颁布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由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最终使得整个国家后来陷入军阀混战之中,美国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国宪政实施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