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1画蛇添足∣语文A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04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1画蛇添足∣语文A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1画蛇添足∣语文A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1画蛇添足∣语文A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1画蛇添足∣语文A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画蛇添足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1、根据汉字写拼音。祠() 卮()2、解释下列词语。(1)相谓(2)引酒(3)且(4)固来源:学,科,网Z,X,X,K(5)子(6)赐3、翻译。(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来源: 来源:学,科,网Z,X,X,K(2)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3)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来源:学_科_网Z_X_X_K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狗、公鸡和狐狸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鸡(),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

2、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1)选用成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不加思索;一本正经;信以为真;无动于衷(2)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5、找出寓言故事与它相对应的寓意。(1)兔与青蛙(2)狮子和海豚(3)狼与母山羊来源:A、我们结交盟友,应当选择那些能共患难的人。B、那些不幸的人们往往会以他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聊以自慰C、尽管坏人老奸巨滑,但在聪明人面前,他们的诡计仍是枉费心机。 课后能力提升1我是阅读小能手。机智的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

3、剧家肖伯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机智。他的名著机器与人第一次上演时,场内鸦雀无声,大家都被生动的剧情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要求同肖伯纳见面。正当肖伯纳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楼座上有个人对着他喊道:“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一位肖伯纳一定会因此发怒。谁知肖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转过身来,对这楼座鞠(j)了一躬(gng),笑着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道这里,他指了指场中的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肖伯纳这番话赢得了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该填上什么关联词

4、呢?肖伯纳 才华横溢, 十分机智。肖伯纳 不生气 , 转过身来朝着楼座鞠了一躬。(2)“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这里的“我们”是指 ,“它”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祠(c) 卮(zh)2、(1)相谓:互相商量。(2)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3)且:将要。(4)固:本来。(5)子:对人的尊称,您。(6)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3、(1)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2)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3)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二、1、(1)无动于衷、一本正经(2)遇到比自己

5、强大得多的敌人,最好不要应碰,应该让比敌人更强者去对付他,自己才能化险为夷。2、狼与母山羊尽管坏人老奸巨滑,但在聪明人面前,他们的诡计仍是枉费心机狮子和海豚我们结交盟友,应当选择那些能共患难的人。兔与青蛙那些不幸的人们往往会以他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聊以自慰。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后能力提升:1(1)不仅;而且 不但;反而死记硬背是

6、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肖伯纳和那个有意挑衅闹事的人 机器与人 我们不能禁止它演“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