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02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卷识字写字(20%)一、 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以下词中的错别字。(6%)胆切 消弱 弓筋 虎实 进出鲜血 石结二、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9%)1、 妒忌: 2、 军令状: 3、 大虫: 4、 天造地设: 三、 选择正确的读音。(5%)酒兴(xng xng)毡笠儿(dan zhn)镌着(xu jun)青布幔子(ma mn mn)折做两截(zh sh cha)阅读理解(56%)(其中有6%加分)四、 课内阅读。(20%)猴王出世(节选)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 ),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

2、,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 )过来,( )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 在括号处填字。(3%)2、 读读划“ ”的部分,为什么众猴要拜石猴为王?(3%)3、“猴性顽劣”是什

3、么意思?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3%)4、联合生活实际谈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含义,要求100字以上。(11%)五、 课外阅读。(24%)一九二一年春天,法国首都巴黎繁花似锦.一天,阿里耶商业专门学校盛况空前。全校师生服装整洁,合影留念。当时正在该校学习的陈毅等30名中国留学生也来参加。当轮到他们照相时,只见陈毅走在队伍面前,指挥大家唱起了“国歌”。 照相的时候要唱国歌,这是商业专门学校校长的决定。几天前,当中国留学生得知校长的这一决定时,纷纷向陈毅询问:“咱们有国歌吗?” 听到同学们急切的问话,陈毅不由得皱起了双眉。他说:“如今中国军阀混战,哪有正式的国歌呀?”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如

4、果因为不能唱国歌而遭到外国学生的耻笑,我们岂不脸上无光,国家的荣誉岂不受到损害? ”“那怎么办呢?”听了陈毅的话,大家更加焦急。“国家嘛,本来就由国民议定。今天,我们为什么不采取应急措施,大家商定一首歌曲,暂且当国歌唱呢? “对!”同学们同意陈毅的意见。陈毅沉思了一会儿 果断地说道 我看就唱 五 四 时流行的 中国男儿 吧 这首歌有气魄 表现了民族复兴的精神 到了照相那天,中国留学生果然精神振奋地唱起了“国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这国歌悲壮、高昂,声震四方,它表现了中华儿女为复兴中华奋战的信心和力量!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入括号中。(5%)

5、盛:1兴盛,繁盛。2强烈,强壮。3盛大,隆重。 “盛况空前”中的“盛”应选第( )种意思。 振:1猛烈颤动;是颤动。2情绪非常激动。 “声震四方”中的“震”应选第( )种意思。2、将加粗的句子改成陈述句。(6%)3、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4%) A 国歌的来历 B 暂定的“国歌” C 陈毅与“国歌”4、给第8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5.5%)5、指出划“ ”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 )(3.5%)*六、写出四大名著的作者。(6%)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七、你知道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吗?下面来考考你。(6%附加分)赤发鬼( )拼命三郎( )没羽

6、箭( )混江龙( )美髯公( )小温候( )习作提高(30%)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对古代人物有一定看法吧!说说你最佩服谁,他有哪些功劳?你为什么那么佩服他。要求: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字数400字以上,题目自拟。警告:严禁在作文中带有淫秽色情、政治危害、脏话粗话,否则一律0分处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

7、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040=800字(字数足够,严禁贴纸或写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