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93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章第二节)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多涂、涂错均不给分。)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B. C. D

2、. 2. 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时人口数量比时多D. 时人口数量比时少【答案】1. C 2. A【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当甲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开始为正值时,人口呈现正增长。图中两时期的二者之和为负值,而时期的二者之和开始为正值,所以是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故选C。【2题详解】时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负值时,应为人口数量最多时;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达最大,是人口增长最多时;时人口增长数量,但人口总量少于时;时到时,人口数量一致在减少,所以人口数量多于时。故选A。考点:

3、人口数量变化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B. 2000年C. 2015年D. 2025年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答案】3. C 4. A【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从图示可以劳动力的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力人口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刚好为零时 ,劳动力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

4、5年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为0,故选C。【4题详解】从上世纪90年代年以来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力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选A。【考点定位】人口的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掌握中国人口变化的原因及趋势是做题关键。5.读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含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据图推断,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城镇的差异逐步缩小B. 农村人口养老负担加重,促使了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提高C. 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D. 2010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

5、镇小于农村【答案】D【解析】【详解】图示阶段,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老龄程度差异逐步增大,A错;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不会提高,B错;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还不是最大,C错;20102030年,农村老龄化较城镇老龄化增速高出(11.7%-4.7%)7%,农村老龄化增速明显高于城镇老龄增速,D正确。流动模式是指家庭成员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流入地。分为三种类型:非家庭式流动(只有一个人流动);半家庭式流动(部分核心家庭成员没有与流动人口共同生活);完整家庭式流动(举家流动)。下图为流入地区的流动模式(%)。完成下列各题。6. 导致四大地区均以完整家庭式流动为主的主要

6、因素( )A. 经济B. 生态环境C. 政治D. 社会文化7. 完整式家庭东部比例最低的可能原因是( )A. 东部入籍门槛高B. 东部医疗保险好C. 东部迁移意愿高D. 东部基础设施完善【答案】6. D 7.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6题详解】我国家庭观念较重,流动时常以完整家庭式流动为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D正确。【7题详解】完整式家庭东部比例最低的可能原因是东部人口众多,人口控制较严,入籍门槛高,A正确。东部医疗保险好、迁移意愿高、基础设施完善都有利于迁移。【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区域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的差异即可判断。下图是福建省福州市辖区环境承载力

7、指标(权重)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福州市辖区的范围内,最受到当地关注的环境承载力指标是( )A. 大气环境SO2浓度B. 闽江水环境CO2浓度C. 城市交通噪声D. 烟尘9. 最受当地关注的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矿物燃料B. 使用制冷设备排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C. 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污水D. 居民购车迅速增加【答案】8. B 9. C【解析】【8题详解】仔细读图,从权重看,福州市辖区的范围内,最受到当地关注的环境承载力指标是闽江水环境COD浓度。答案选B。【9题详解】最受当地关注的环境问题为闽江水环境COD浓度,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

8、产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污水。答案选C。考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下图“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 从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 ( )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模式11. 图中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A. B. C. D. 12. 该城市汽车4S店的选址靠近( )A. 交通干道B. 客流中心C. 工业区D. 货源地【答案】10. B 11. C 12. 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10题详解】扇形模型是关于城市居住区土地利用的模式,其中心论点是城市住宅区由市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作扇形辐射,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城市功

9、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扇形模式B正确。【11题详解】读图,图中位于河流的上游,靠近湖泊,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靠近城市干道,交通便利,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C正确。12题详解】图示汽车4S店靠近城市的交通干道,交通便利;而距工业区较远;客流中心应在城市中心;汽车货源地不确定。故选A。13.下图中的地租曲线能正确反映沿上图中POM线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地租水平。【详解】读图可知,沿POM一线,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M处位于交通干道的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可形成地租次高峰。故沿POM线的地租曲线符合B图。故选B。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10、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A. 位于河流沿岸B. 位于铁路沿线C. 靠近海港D. 矿产资源丰富15. 对滨海区的选址建设,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是()A. 地形平坦开阔B. 矿产资源丰富C. 海陆交通便利D. 环境优美【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老城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河流可以为城市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故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位于河流沿岸。故答案选。【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滨海区位于沿海地区,其选址于此主要是看中了此处靠近海港,又有多条陆路交通线与主城相连,海陆交通便利。故答

11、案选C。“睡城”也称“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虽然大量入住,但是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赶往市中心。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国众多 “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赵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箭头及数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燕郊成“睡城”,其原因有()房价相对较低 与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近 工资水平低 交通便利A. B. C. D. 17. 人口“潮汐式”流动会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有利于缓解这些问题的措施是()A. 在北京与

12、燕郊之间增建高速公路B. 北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C. 在北京及燕郊地区大量增建住宅区D. 燕郊及附近地区承接北京转移的部分产业【答案】16. B 17. 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流动的原因,缓解“潮汐式”人口流动的措施。【16题详解】燕郊经济水平较低,房价较低,与北京、天津距离较近。京漂族在北京购不起房,在这里购房或租房居住。除房地产外,该地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交通便捷,工资水平较北京低,消费水平低。是京漂族睡觉、休息的地方,所以称睡城。正确,故选B。【17题详解】为缓解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产业转移,减

13、少人口潮汐流动,D正确。在北京与燕郊之间增建高速公路,缓解人口“潮汐式”流动没有影响,A错误。对北京调整产业结构,对燕郊人口流动影响小,B错误。在北京大量增建住宅区不符合事实,C错误。故选D。绿植墙是在金属支架上固定常绿小盆栽做成的垂直绿色植物墙。绿植墙可以用不同植物设计图案,可根据需要任意设计造型,可以在室外也可在室内,灵活方便。 绿植墙主要采用滴灌方式定期供水。下图为绿植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以下地区最适宜采用绿植墙绿化的是A. 塔里木盆地B. 东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青藏高原19. 绿植墙采用滴灌方式定期供水的主要目的是A. 节约用水B. 便于补充水肥等C. 调节周围

14、小气候D. 应对降水不足问题20. 不利于绿植墙大规模推广的因素主要是A. 成本B. 技术C. 政策D. 交通【答案】18. C 19. B 20. A【解析】【18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推知绿植墙绿化建设成本较高,应该位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为了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美化城市、减轻城市大气污染,而且还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小气候等积极的作用。因此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C选项正确。【19题详解】绿植墙采用滴灌方式定期供水应该主要是为了绿色植物墙上的植物能够正常生长。节约用水、调节小气候和应对降水不足等问题不是主要目的,便于补充水肥才能使其正常生长,B选项正确。【20题详解】绿植墙是

15、在金属支架上固定常绿小盆栽做成的垂直绿色植物墙,可以用不同植物设计图案,可根据需要任意设计造型,采用滴灌方式定期供水,因此其成本较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交通对其影响较小,这是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是政府鼓励扶持的项目。因此限制绿植墙大规模推广的因素主要是成本,A选项正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介绍:“成形于 2000 多年前的中国历书,依据时间更替与气象变化的规律,一年里安排 24 个节气来指导农事”。某地 3 月回暖, 播种南瓜、丝瓜,等待萌发成芽;4 月蝴蝶化茧,砍枝取条,给山药搭好支架;5 月燕子筑巢,准备秧苗,菜园等待施肥;夏种之后,玉米成熟,丝瓜、南瓜可以收获; 待到 9、10 月播种藠

16、头,静待来年开春生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1. 材料中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是A. 单一性B. 季节性C. 地域性D. 非地带性22. 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历史渊源B. 民俗风情C. 地形D. 气候【答案】21. B 22. D【解析】【21题详解】结合题文信息可知农业生产在一年里按照24 个节气来指导农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B选项正确。【22题详解】这主要是我国南方天气热,适合种植甘蔗,因此南方人爱食甜;北方冬温低,少青菜,一般都做成咸菜储存,所以爱食咸;西部气候干旱,食物较硬,易形成消化不良,所以爱吃酸有助消化;东部天气湿热,

17、潮气大,所以爱吃辣去湿。因此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食习惯。D选项正确。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玉米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3. 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A. 水分B. 地形C. 土壤D. 市场24. 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A. 全球变暖,温度提高B. 运用技术,调节热量C. 改善光照D. 提高土壤肥力【答案】23. B 24.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获取

18、和解读的能力。【23题详解】根据“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所以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地形,故B项正确。【24题详解】“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说明运用技术,调节热量。故B项正确。【点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下面左图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下右图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5. 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

19、自然条件是( )A. 植被B. 水源C. 地形D. 土壤26. 下列关于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大提高了粮食商品率B. 降低了土壤肥力C. 减少了农业污染D. 损坏了作物资源和农田环境【答案】25. B 26. C【解析】【25题详解】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水稻属于水田,鱼生活在水中,鸭适宜在水中活动,B对。植被指的是水稻,不是自然因素,A错。地形、土壤不是组成稻鱼鸭系统的最关键因素,C、D错。【26题详解】“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是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对环

20、境影响是减少了农业污染,C正确。水稻种植业是自已农业,不能提高粮食商品率,A错误。鱼、鸭粪便提高了土壤肥力,B错误。不使用农药化肥,保护了作物资源和农田环境,D错误。下表为“世界两大农业区的相关资料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27. 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A. 季风水田农业B. 乳畜业C. 商品谷物农业D. 混合农业28. 甲、乙两大农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夏季高温多雨 地广人稀 市场需求量大 劳动力丰富A. B. C. D. 29. 甲地农业具有的特点是A. 生产规模小B. 机械化水平低C. 商品率高D. 科技水平低.【答案】27. D 28. B 29.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农

21、业地域类型。【27题详解】乙农业地域类型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商品率高,地广人稀,投入劳动力少,最有可能的是混合农业,D正确。【28题详解】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商品率高,地广人稀,投入劳动力少,最有可能的是商品谷物农业,结合上题的分析,正确。选B。【29题详解】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C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0.观光农业是指人们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自然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建立的具有农业生产、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农业。上海郊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地形

22、复杂多样 耕地广阔 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化水平较高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观光农业是指人们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自然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建立的具有农业生产、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农业。上海郊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有经济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对。地形属于平原,错。经济发达,城市、建设用地多,耕地面积少,错。城市化水平较高,对。C对,A、B、D错。【点睛】上海郊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有经济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城市、建设用地多,耕地面积少,城市化水平较高。第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

23、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许多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材料二上海浦东将在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支持下,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试点。(1)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 (人口增长模式),其特征是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 (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会对当地造成哪些影响? (3)“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24、?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4)浦东在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中,率先可以试点的人群是( ) A高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 B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C外来务工人员 D野外工作人员【答案】(共12分)(1)现代型(1分)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1分) 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1分)(2)“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1分)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引起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任2点2分)(3)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2分) 有利于加强当地与

25、外界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等不利影响。(任答2点2分)(4)A(2分)【解析】试题分析:(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后人口转变时期”应该指低增长阶段,由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特点,一般情况是,低收入国家大多是高生育、低寿命,而中国平均寿命比他们都高出很多,所以“未富先老”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结合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可知,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

26、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引起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产生“留守小孩”、“留守家庭”。 这种现象表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人口向外迁移,根据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等不利影响。(4)外来务工人员、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劳动强度大,往往要求身体强壮,不适合延长退休年龄;野外工作风险大、持续时间长,不适合老年人;高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年龄越大,经验

27、越丰富,可以为新人提供指导意见,更好的发挥余热,故选项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32.某学校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的课题研究。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研究报告:(1)“辨身份”。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商业区。 (2)“做参谋”。王同学的父母打算在、两地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地中地价较低的是 ,购物方便的是 。 (3)“当代表”。该市准备在地规划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在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作为学生代表,请判断其中选址不合理的

28、是 (或),并说明理由。(4)“谋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将不断向北发展,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采取的对策有 。【答案】(1)工业区 住宅区(2) (3) 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区水源(4)地形 合理规划各类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原则判断,甲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应是工业区;乙主要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好的地区,应是住宅区。影响住

29、宅区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度及环境状况等;区靠近工业区,环境相对较差,地价较低;在城市中心,近商业区,地价高,且出门购物方便。重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微电子企业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应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区环境好。结合城市地形分析,城市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南部多山,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要从生态宜居和文化两方面提出。【详解】(1)图示甲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应是工业区;乙主要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好的地区,应

30、是住宅区;丙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是商业区。(2)影响住宅区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度及环境状况等;区靠近工业区,环境相对较差,地价较低;在城市中心,近商业区,地价高,且出门购物方便。(3)重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地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一游带,在该处建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会加重城市的环境污染,不合理;微电子企业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在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合理。(4)由图示可以看出,城市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南部多山,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

31、新城区,要从生态宜民和文化两方面提出,该市打造生态宜居应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减少城市病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文化厚重应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等。33.读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上左图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该农业生产的特点。(2)上右图中美国b、c区域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和 ,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类型在我国 地区最典型。(3)简述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小麦 玉米 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3)人多地少,粮食

32、消费量大 (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制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详解】(1)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左图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其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 b位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这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量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c区域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水热条件较好,适于喜温、喜光、喜湿的玉米的生长。当地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的商品率高,因此为商品谷物农业,其在我国东北地区最典型。(3) 当地地窄人稠,人均耕地少,因此虽然单位

33、面积产量高,但人均产量低;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因此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点睛】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地窄人稠,因此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单位面积产量高。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商品率低。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3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人口7.1万,耕地面积4 666.7公顷,其中3

34、/5位于沭河、浔河冲积平原上。近几十年,在镇政府领导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1 333.3公顷的环浔河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草莓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在镇内草莓生产基地附近建立了13个批发市场,广开镇外销售市场,使草莓进入鲁、豫、皖、苏、京、津、沪等省市的几十个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草莓第一镇”。(1)影响该区发展草莓专业化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该类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特点? (3)草莓属于易腐烂变质产品,能够进入几十个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需要什么条件?(4)你认为草莓种植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答案】(1)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府

35、的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2)商品率高;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3)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4)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析】【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性知识考查,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灯地理核心素养,难度较小。【详解】(1)考察农业区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答,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有人口7.1万,人口众多,交通便利,草莓进入鲁、豫、皖、苏、京、津、沪等省市的几十个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市场广阔,在镇

36、政府领导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2)从材料中可看出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草莓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3)草莓易变质,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市场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强,提高了商品率。(4)大店镇草莓种植的规模化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点睛】(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