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全球化,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马立明2 月 27 日,一架客机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起飞这一波全球化(globalization)经历了小半个世纪的狂飙突进,在 2020 年似乎到了谢幕的时刻。在疫情之前,全球化浪潮就早已日渐疲软,反全球化的声音也从小变大。2020 年的新冠疫情很可能成为致命一击,直接终结饱受质疑的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的历史上,1980-2020 年的“全球化”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020 年之后,人类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梦想,但也带来了不公与苦难。它造就了一批享受全球化红利的“世界公民”,但也造就了一群被遗忘的“雨季的孩子”(低收入群
2、体的弃儿)。它有光也有影。但至少,它是进步的、和平的、建设性的。它曾经带给人们全球共治的希望,也让人们记得,我们都曾在同一个屋檐下,共住地球村。他们为什么反对全球化全球主义带来了我们时代的荣光,创造了冷战时代难以企及的重要成就。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进入 21 世纪,全世界超过 50 个欠发达国家基本摆脱了贫困,人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反全球化的声音从一开始就存在。1994 年元旦,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Chiapas)的丛林中,打响了“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的第一枪。那一天,正是北美自由贸易总协定准备实行的时间,一群蒙面的印第安人武装占领了南部的小城圣克斯
3、托瓦尔,并且发布宣言:“我们已经受够了。”由于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总协定,意味着来自美国的农产品可以零关税地进入墨西哥市场,这对于墨西哥的原始农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游击队起义的时间,正是北美自由贸易总协定开始的时间。刚因墨西哥土地条例新政“第 27 条”失去的土地的南部印第安人,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彻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因此,他们愤怒地指出,“我们是资本上的零”,“我们的生死无人关心”。这支名为萨帕塔游击队(EZLN)的抗争组织,在将矛头对准墨西哥政府的同时,也对准了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在他们看来,这种道路是毁坏全球原生态的经济模式为代价的。左翼学者指出,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新自由主义,就
4、是“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的全球营销。新自由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资源流动、政府零干预。这种“自由竞争”,对于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蛋糕;但是对于恰帕斯印第安人这样的小生产者而言,则意味着失去了最后的生存空间与尊严。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说,“我们面临的困境是新自由主义吞噬了世界,给民主和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和低估的危害。最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数人感到别无选择。”法国学者苏珊乔治认为,“在新自由主义的游戏中,与胜利者相比,这里有更多的失败者。”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到全球化的成果在快速地流逝被冻
5、结的航空业和旅游业、盛景不再的跨国教育产业、大受打击的国际贸易等。在 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的红利逐渐消失。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从“边缘人”变成了“大多数”。反全球化运动的高涨,出现了“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又译为“去全球化”)的现象,这表现为经济上的保护主义、政治上的国家主义、社会上的激进主义。2016 年的两大“黑天鹅”事件,分别是英国公投中“脱欧派”的胜利及美国大选中的特朗普胜选。这两件事都标志着民粹主义借助后真相时代而崛起,伴随着情绪性宣泄和诡辩而成为主流。“灰犀牛”已经出现,风险随时会爆发。新冠疫情的沉重一击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人类
6、历史中的重大突发事件,也深刻影响了全球化的进程。由于疫情人传人的特殊性,它突破了每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防线,令国际交往的风险性大幅上升。越是全球化程度深的国家,越可能遭到病毒的侵害。国家的本能反应是奉行孤立主义,暂停国际航线,封闭关口,以减少境外病毒的进入。很多出差、留学国外的公民都只能滞留当地,无法返程。在美、英、澳等国家都发生了亚裔留学生无故被打的案例。种族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空前高涨,网络上充满着对“他者”的语言暴力。目前相关冲突依然缺乏数据统计。当今国际社会的双边关系、多边关系也处于动荡阶段。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欧盟的各个成员国之间开始相互封闭边境、禁止人员自由流动。尤其是疫情严重的国
7、家,不仅没有受到其他成员国的有效援助,更是成为这些国家防控的对象。比如意大利对欧盟的措施就颇为不满。意大利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8%受访者认为“意大利是欧盟的弃儿”。由于德国早期还扣押过送往意大利的口罩,导致意大利国内还爆发了一次“反德浪潮”。此前的战略互信关系已经荡然无存。至于中美两个大国则围绕着“疫情从哪而来”打着口水战,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目前处于近 40 年的低谷。甚至有悲观的媒体在猜测是否存在战争的可能性。被基辛格认为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秩序与历史进程的新冠疫情,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一样,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相互怀疑与巨大纠纷。互信的崩坏,实质上意味着抽离了全球化的基础。在这个
8、时代的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到全球化的成果在快速地流逝被冻结的航空业和旅游业、盛景不再的跨国教育产业、大受打击的国际贸易等。多个国家以抗疫为名,走向彻底的孤立主义,在紧锁国门的同时也开始信息封闭。世界走上了逆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快车道。已经有多位学者断言,“后全球化时代”即将到来。全球化还有机会吗?全球化时代是否就此结束,首先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根据哈佛大学一个研究组在Science发表的一篇高引论文的推算,新冠疫情的影响将持续至 2025 年。从 2020 年到 2025 年之间的 5 年,病毒会时不时卷土重来,这意味着当下的全球化体系将遭到一定的停摆。但研究者也乐观地指出,人类会在防疫和发展中找到
9、新的平衡,从而学会与病毒和平共处。2025 年之后怎么办?有可能全球化的基础仍然存在,疫情一过去,全球化仍能重启。另外一个变数是日益坚决的反全球化力量。随着民粹主义的崛起,大众对于全球新自由主义秩序的不满日益上升,在疫情到来之前已经抵达临界点。民粹主义对建制派政治而言是一个幽灵,是摧毁性的力量。在今日,民粹主义以多种形式而存在,既有彪悍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也有偏执的激进民主,它们都或明或暗地指向了法西斯主义的方向。对全球化秩序的不满,已经被充分点燃。哪怕疫情在今天突然结束,但民粹主义的火焰并不会熄灭。它会变成一种怎样的力量,如今依然有待观察。只有那些持反全球化立场的底层人民认为“全球化依然能
10、带来发展机会”,全球化才能获得动力。第三个变数是美国的态度。作为全球第一大强国,美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他国家的立场。在特朗普时代,美国走向了民粹化,并率先展示出反全球化的一面。保护政策与孤立主义,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全球化的逆流。退出国际组织,也意味着破坏了全球合作的默契。自 2016 年以来,美国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并以零和博弈的思维处理一系列国际关系,比如对中国的贸易战。这种反全球化的激进态度,不仅消解了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例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世卫组织),也变相导致了多个国家出现了对美的抵触思维(例如中国与伊朗)。自 20 世纪末开始的被认为代表人类福祉的全球合作,遭到了美国的一系
11、列打击。2020 年 11 月,美国大选又将进行,作为反全球化代言人的特朗普到底能不能连任?如果白宫易主,新总统能否力挽狂澜?全球化的命运会不会发生改变?全球合作是否有重启的机会?反全球化不是一種建设性的力量。它不能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宣泄,而不具备理性的力量。下一个黄金时代1980 年到 2020 年这 40 年的全球化历程,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除了一些区域性的冲突(比如波黑内战、卢旺达内战、叙利亚内战等),绝大多数国家都享受到珍贵的和平。而且,随着全球化工业体系的完成,很多国家也获得了发展的红利。近 40年来,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 GDP
12、是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人口大幅增长阶段,人均寿命也有极大的提升。比如,非洲的总人口就比30 年前增长了一倍。抓住全球化机遇的国家,更是实现了经济上的巨大飞跃,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或准发达国家之列,比如日本、韩国与中国。尤其是中国,通过劳动力的巨大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GDP 总量在 40 年内增长了 80 倍,可谓是全球化最大赢家之一。人类财富的“蛋糕”确实越做越大。生在全球化的时代,其实是这一代人的幸运。尽管当下民粹主义者反全球化的呼声越演越烈,其中一些口号似乎也有道理。但毫无疑问的是,民粹主义者没有未来。反全球化作为一种质疑的声音,它能提供
13、反思的价值,毕竟之前的全球化确实有不公平的一面。但是反全球化不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它不能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宣泄,而不具备理性的力量。它会将国际局势引向紧张化,而不是迈向和平。一旦由民粹主义者掌握了政权,国际政治很可能就会充斥着军备竞赛、核威胁和恐怖主义。下一个黄金时代,就是全球化重启之时。只有集齐三个条件:和平、互信与共同的发展愿望,全球化才能重新启航。届时,可能是疫情告一段落之时,也可能是民粹主义慢慢消退、人们恍然大悟之时,也可能是各国首脑重新聚首,共同商谈建设良好双边关系之时。它还有多久,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建设一个更为公平的新型全球化,也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具有足够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