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生活,让品德教学回归“本色”教学一事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学问。如何让所教学科的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教学实效教学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本组文章聚焦语文、生物等不同学科,展现了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实践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涵盖的内容丰富,突出生活性、社会性、实践性,指导学生在生活与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2、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这门课程教给学生知识仅是一方面,教师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找到合理的做事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辩证看待问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思想品德教学“活”起来突破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探索,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创设适宜的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片段制作成视频,让学生从中观察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导入新颖有效。恰当的导入能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如果导入环节设计不当,不能调动
3、学生的学习热情,则整堂课也会处于一种不佳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运用师生谈话、游戏、看视频、听歌曲、猜谜语、讲故事等,进行恰当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做好情感和心理的准备。合作学习扎实有效。教师要明确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对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以提示,让学生有步骤可依,有目标可循,能够扎实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研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的汇报形式要多样,可以有调查报告、手抄报、课件等。课程资源有效开发。教师要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从书籍、网络、学生、家长、
4、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开发课程资源,搜集相关材料,让学习过程多姿多彩。同时,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和建设者。注重教学细节。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做好课前预设,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句教学语言、每一个动作,通过追求细节的完美打造高效课堂,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成为学生爱上、想上的课,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博采众长,勤于思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经历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重
5、要工具。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精心选择图片、音乐、视频,为教學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有效评价,激励作用显著。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做出适合的评价,评价语言亲切,以鼓励、引导为主。同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采用生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板书设计形式多样。教师不仅可以手写,还可以将一些精美的图案粘到黑板上,形成圆形、对联式等多种形式的板书,做到美观、直观、形象,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课后拓展积极有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后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至关重要。
6、如何取舍教材内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怎样利用教学素材,这都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参考书。教学效果较好、获得评价较高的都是教学目标明确的课。因此,教师应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将目标具体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思考、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发展。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搜集,还是课上的合作探究,抑或是课后的课外实践,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合作、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突出生活性特点。不同的家庭条件、社会背景、文
7、化条件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千差万别。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生活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活动设计科学有效。教师应积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将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设计活动时,一要动静交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二要以人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活动,尊重学生。三要有梯度、有层次,先易后难,有序开展。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不能用一种模式去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去衡量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将家长、学生列为重要的评价主体,采用实物奖励、发放荣誉称号等手段,让评价更具
8、激励作用。勤于思考,不断创新。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活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我曾在网上看到淄博一位教师的案例,她执教军民鱼水情一课时,到军营将一位战士请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加强积累,不断提高。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是知识丰富、能够旁征博引的老师。2012 年第 8 期的人民教育介绍了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很多历史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他却能准确说出皇帝财政支出的状况、禁军人数的增长、不同朝代官员所占的比例等。他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很多学生甚至用录音笔把他的课录下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内容涵盖
9、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让教学更具吸引力。坚持反思与写作。课后,教师应结合教学设计认真反思,找到存在的问题,制订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增强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多想多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记录下来。形成坚持反思与写作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学生 6 年,要为学生想 60 年,要为脚下的这片土地想 600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将这门课程建设成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成为学生想上、爱上的课,成为学生真正受教受益的课。(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