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7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89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7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评课-7桂花雨人教新课标 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最深的感受是他对教材的准确理解与深入把握。有人说: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我感觉到王老师是用心钻研教材的。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一、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一生中写了很多怀念家乡、回忆童年的文章,而这篇桂花雨也正是其中之一,王老师正是从整体上准确把握住了作者这一创作意图,才使他最后情感落脚在浓浓的思乡之情上,而不是表面的就桂花论桂花,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试想老师钻研不透彻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又怎么会让文本情感转化为学生的心灵体验与内心感悟,更何谈提高文化品味了。二、把握住教学的节奏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这篇散

2、文描写桂花香、摇花乐和故乡情,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思路是一步步深入的,王老师把握了这条脉络,控制好教学的节奏,甚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摇花乐”一重点段时,王老师也要先抓住作者未摇桂花前的急切心情进行感悟朗读,因为他知道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那急切期盼的心情才水到渠成地能体会好当机会来到时我那放纵的、痛快淋漓的乐,还有写桂花带给我的乐,家人的乐,整个村庄的乐,是的,如果说我个人的乐还不算乐,家庭的乐才算乐,家庭的乐不算乐,整个村庄的乐才算乐的话,那么由于家庭乃至整个村庄为我们所营造了桂花雨香与乐的氛围,我才得以浸润其中,而我们也才可以理解,多年后母亲与我为何会在“桂花雨”上寄托着如此浓厚的思乡之情。这都体现了其脉络、结构的紧凑,逻辑性, 是的,王老师把握住了这一点。三、于永正老师曾说:钻研教材要明求思路,探其精微。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是抓住了文章的具体字词,甚至于标点符号这些精微处的。像第一节抓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又如第二节的“大事”、“老是”、“缠着”、“喊”、“全年、整个”等重要词语及三个感叹号的选择与品味是颇具匠心的。对体会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看出来王老师是经过仔细揣摩和透彻理解的。总之,任尔东西南北风,立足原在文本中,王老师用他的教学让我们学习到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