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专题对应学生用书第6973页)1. 动量p=mv是矢量,与物体瞬时速度方向相同.2. 汤姆孙发现电子,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的电荷,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实验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小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3. 普朗克首先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4. 玻恩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德布罗意指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电子衍射实验可验证电子具有波动性,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2、.5.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叫做原子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6. 半衰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它只与元素的种类有关,跟元素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7. 黑体辐射规律:辐射强度与温度有关,与波长有关. 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峰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室温时电磁波的波长较长;高温时电磁波的波长较短. 温度一定时,辐射强度随波长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对应同一波长,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8.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的一种性质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9.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了光的波动性.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的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大,粒子性越显著.少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一份一份的),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