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820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5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1 页 共 8 页湘潭县一中 2016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试题科目:语文 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8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 14 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 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

2、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

3、蛋的意思。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现在人们所说

4、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字独立于名之外,又

5、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最早用姓氏,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B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

6、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2 页 共 8 页全合一,统称“姓”。C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B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形成对比。C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

7、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D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B到 14 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C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D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

8、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进士。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征授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报闻。已,巡盐两淮。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诗、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时行等为之解。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卒枷

9、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帝不怿,手诏诘让。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会帝意稍解,乃报闻。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居二年,吏

10、部拟序迁,不许。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贫不具含殓,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3 页 共 8 页士大夫赙而治其丧。(选自明史蔡时鼎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侵杨巍、申时行 侵:伤害 B.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 由:通过 C.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 宥:重用 D.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 谢:谢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

11、伤善类/害胡可言 B.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C.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D.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和山提督太监田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御史的蔡时鼎认为田玉不能胜任官职,就上疏弹劾了他。B.顺天考官张一桂被诬告,申时行等人为他做了辩解;蔡时鼎则认为不能助长这种直接由太监告发的风气。C.由于直言进谏,批评皇帝怀疑大臣与谏议官有私情、不信任股肱之臣的做法,被贬职的蔡时鼎辞

12、官回乡。D.蔡时鼎为官清廉严明,在地方及朝中做官多年,死时却因贫穷而无法殓葬,士大夫捐出财物为他办理了丧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译文:(2)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遣 悲 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注】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13、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9.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颔联、颈联分析。(5 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4 页 共 8 页(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乙 选考题 请考生

14、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

15、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

16、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

17、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后面还有一个信息说,因为是集体讨论,需要打点每一个参会讨论者。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曾在梦里,追赶着辆慢吞吞的班车,自己终于挤了上去,可他不敢对妻子吭一声。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5 页 共 8 页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

18、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 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

19、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等孩子走远,他裤袋里的小灵通又响了,是城里的朋友打来的,告诉他: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

20、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选自作家同名小说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第二段用倒叙方式简要交代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B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C李记等一群孩子拒绝了王详堂许诺的优厚报酬,相约无偿帮李茂收割,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D“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这

21、句话既表现了李茂的失望和震惊,也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E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3)小说中李茂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4)小说最后一段以李茂脑海里浮现的一幅画面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 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 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

22、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6 页 共 8 页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孤寂。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 60 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

23、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

24、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在上世纪整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46 年 3 月 19 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

25、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

26、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 28 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 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 7 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 16 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 2 人。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

27、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相关链接: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 25 名战犯。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7 页 共 8 页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最后,表决结果以 6 票对 5 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绞刑架!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大屠杀。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

28、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1)下列对材料有关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实践中完善的。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着坚持这些法学信念。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考,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

29、,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罕见的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孤军奋战,对 28 名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罚。(2)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答:(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答:(4)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 分)答: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说空话套话,措施具体而微

30、,于细微之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呵护之情。B历史的沧海桑田,如今已全部浓缩在戒备森严的荆州博物馆里,徜徉其间,有如漫游在美轮美奂的荆楚文化长廊,精选展出的展品件件都是承载着荆楚文化的吉光片羽。C现在的高等经济类院校里,有的博士研究生写的东西,不仅别人十分费解,弄不明白,不忍卒读,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些图表和名词术语的确切含义。D英国成为首个参加该机构的西方七国集团国家,这让美国醋意大发,指责英国做事太草率。可没想到法、德、意也趋之若鹜,紧跟英国的脚步向亚投行提出申请。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依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违背意愿作出或

31、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B在快餐式阅读的潮流下,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市场高水准发展的关键,而网络知识产权则亟需出台相关制度加以规范。C电影狼图腾与其说是关于社会历史、民族精神的寓言,不如说是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劝诫,是一部与当代社会热点话题密切相关的“环境文学”。高三年级月考语文科第 8 页 共 8 页D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使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受制于人,从而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一般来说,

32、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当然,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A.B.C.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_?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_。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_。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17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1 分)答:(2)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 分)答: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一则名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梦想不会逃跑,会逃跑的永远都是自己。宫崎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