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答案:B2(2012广州模拟)中世纪的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这一封建制度类似于中国古代的()A中央集权制度 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 D世袭制
2、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描绘的制度的形式和实质。形式是层层分封的,实质是维护当时的等级制度。这和中国古代的分封制类似。答案:C3(2012济南期中)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封建礼制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低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答案:A4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
3、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 B郡县制C宗法制 D分封制解析: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北)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南)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观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1年8月29日,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一行到福建省大田县桃源镇郑成功宗祠郑氏荥阳祠祭祖。郑昭明的郑氏荥阳祠祭祖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
4、宗法制C郡县制 D君主立宪制解析:上述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寻根祭祖,而这一现象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强调的是封邦建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排除A;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不强调血缘关系,排除C;君主立宪制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政体,与我国的祭祖活动无关,排除D。故答案为B。答案:B6(2012沈阳模拟)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A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B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C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D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解析:结合题干,C项的理解更为准确。家国一体,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皇位
5、继承方面的政治动荡,发挥了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表现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较高理性成分。答案:C7(2011潍坊模拟)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指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家族地位的制度。公羊传隐公元年将其概括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正妻为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B如果嫡妻无子,就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妾之子,即“立子以贵”C在该制度下被立者与其贤或不贤无关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王(皇)位的家族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内涵可知,A、B两项说法正确。该制度下的主要原则是“嫡或贵”,与被立者的贤或不贤无关
6、,因此C项正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息争”,即减少因争夺王(皇)位而发生的政治斗争,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D8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以皇权为中心“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A BC D解析:的表述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的。“三公”都对皇帝负责,但各有分工,彼此相互牵制,故正确。“三公”是中央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排除。故答案为C。答案:C9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
7、历史的进步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C D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打破了分封制下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而不是实行了郡县制。故错误,正确,与史实不符。答案:D1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秦始皇认为他自己是始皇帝,反映了皇帝制度;
8、后世传二世、三世到无穷,体现了世袭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D三项。答案:C11(2012大同模拟)“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解析:关键句“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皇帝制度,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1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9、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解析: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2: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
10、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3: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
11、,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请回答:(1)材料1、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6分)(2)材料1、2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3)根据材料3概括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第(2)问要指出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里表,相辅相成性。第(3)问“影响”要结合材料3来回答,指出对封建政治和君主专制的作用。答案:(1)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的特点是按爵位高低赐给不等的土地与人口;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
12、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3)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主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及亲贵合一、裙带作风。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县而促。材料3: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4: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材料1体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推行有何
13、意义?(6分)(2)针对“新皇帝”的政治变革,材料2、3、4是如何认识的?(8分)(3)结合上述材料,从制度创新角度谈谈启示。(6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及认识。第(1)问由材料1中的“齐”“鲁”名称联想到分封制,然后回答主要意义;第(2)问理解好材料2中的“封建而延,秦郡县而促”、材料3中的“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矣”。材料4中的“郡县之制势之所趋”的含义是关键;第(3)问要正确认识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着重谈制度创新的积极影响与意义。答案:(1)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材料2认为秦朝的迅速灭亡是由于推行了郡县制;材料3认为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快速灭亡,而不是推行了郡县制;材料4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3)制度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王朝的灭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与制度的创新无必然联系;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