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4.11KB ,
资源ID:10776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77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赤壁之战_浙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赤壁之战_浙教版.docx

1、、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单元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3、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的意思。 4、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难点:把有关自然段内容缩写成简短的话。根据要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教学时间:课时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上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双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

2、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千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内容。 2、自学反馈,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调兵遣将:调,调动;遣,派遣。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自不量力:量,估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不计其数:非常多,无法计算它的

3、数量。 丢盔弃甲:盔,打仗时戴在头上的用金属制成的帽子。甲,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军衣。盔甲很笨重,丢掉了容易逃命,形容军队大败狼狈逃跑时的样子。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l)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赤壁之战用火攻的计策是谁想出来的? (3)“火攻”与赤壁之战的胜败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理脉络,分段落。1、读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按“对峙定计火攻曹兵”的顺序用“|”把课文分成三段。 3、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后练习第1题第(1)小题:赤壁

4、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 2、交流: (1)抓住“调兵遣将”“隔江相对”理解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战前形势。理解“隔江相对”。 北曹操的兵马 长江 南东吴的兵马 (2)文章为什么要写“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3、曹操为了要渡江,作了什么准备工作?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所以曹操下令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练习在水上打仗的本领) 4、比较句子: 可是要渡过长江非坐船不可。 可是要渡过长江要坐船。 (搞清坐船渡不划唯一的选择。)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他等兵士练好了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前一句的“只”说明曹操自大

5、,低估敌人,隐伏着曹军失败的危机。) 5、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对峙。曹军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谁提出“火攻”之计?为什么说这是个好主意? 2、讨论问题。 黄盖的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兵力相差太远;(80万3万) 二是长期相持,对东吴不利; 三是对方有弱点可以利用。(铁索连船,不善水性,众寡悬殊) 3、指导学生缩写课文第3自然段。(结合课后练习2) 黄盖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曹军弱点,向周瑜献计,采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

6、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措施,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5、启下文: 为什么还得想个计策?是什么计策?作者不在这里写明白,有什么好处?(设悬念,激兴趣) 黄盖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的,想想妙在哪?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课后第1题第(2)小题。 2、讨论交流:周瑜非常满意黄盖的计策,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又“欢喜得了不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黄盖的“火攻”之计,具体内容怎样? (黄盖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带着兵力和粮草,投降曹操。这使曹操的军事行动减轻了压力,赢得胜利的信心更足了。通过理解“自不量力”,理解“鸡蛋”“石头”之所指。从而让学

7、生懂得黄盖的信写得高明,他这样说,使曹操深信不疑。其实,黄盖不是真心投降。(1)从课文第4自然段可以看出,这是黄盖的诈降之计;(2)“带着兵力和粮草”必须乘船渡江,这就造成了接近曹军的机会,以“假降”行“火攻”之实。 曹操过分低估东吴的力量与周瑜的才干;黄盖的降信又麻痹了曹操。) 3、学生朗读课文第611自然段,思考:黄盖如何进行火攻,结果如何? (1)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这是真的吗?(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说话。) (2)结果怎样?学生讨论回答。 4、指名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回答:赤壁之战东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周瑜成功地利用了长江这个有利条件。曹操军队是北方

8、人,坐不惯船,要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正确分析了这种情况,针对对方的弱点,采取火攻的计策。在具体实行火攻时,安排非常周密。先是派黄盖假投降,好把引火的东西送到曹营;趁刮东南风时进行火攻;黄盖的船快到曹营时才点火,使曹操措手不及。周瑜巧妙地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所以能打败曹操) 5、齐读课文第三段,概括段意: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脱离东吴,前去投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三、完成作业本第3、4题。 第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想想、划划、议议 1、黄盖的计策每一步有何妙处? 2、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3、想一想,这一课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9、说明作战要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采取正确计策,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简要复述课文第一段。 1、默读单元“学习提示”。 2、明确简要复述的含义、内容和方法。3、练习简要复述。 (1)投影出示复述提纲。 时间、地点和起因 铁索连船 黄盖献计 赤壁之战经过写信假降 乘风行船 点火烧船 结果乘胜追击 (2)按提纲逐项自由练习,同桌讨论,进行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评议。 (4)选择两名特别优秀的学生上台复述。 四、质疑问难。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缩写课文。3、阅读三国故事 教学后记1、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在哪里,较有难度,应先启发学生学习这种历史故事的课文要学会善于分析,从历史故事中得到启迪。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一方面是东吴知己知彼,扬己之长攻敌之弱;二是东天得天时地利的优势。 2、让学生认识到课文先不写黄盖的计策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又避免了重复,使文章结构严密,引人入胜。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