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堂中实践性语用教学探析郑淑芳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语用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应积极通过语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增加语言实践运用机会,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关于开展实践性语用教学的建议,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67-02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
2、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熟练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参与语言积累,熟练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会表达自己、想表达自己、喜欢表达自己。传统语文教学将重点聚焦于文本背后的意义,而忽略语言的表达方式、运用方法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用教学也将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将结合语文语用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探讨。一、
3、培养学生语感,体会语用用途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积累语感的重要素材。在教学诗歌以及其他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朗读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作铺垫。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傍晚时分火烧云的变化。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出文章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葡
4、萄灰”等,尤其一些 ABB、ABAC 等格式的词语还可以发散拓展开来。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找出作者在写形状变化时提及的三种有趣的动物,即“马”“狗”“狮子”。为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到这些词语时加强语气,调整语速,感受火烧云的变化莫测和绚丽多姿,读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之情。例如,读“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得语速慢一点、语气稍重一点;而读四个“一会儿”的语气要有起伏,语速逐渐加快,以凸显颜色变化之快。通过这些语气语速的变化,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朗读规律与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语感,感受到语言蕴含的美感,为语用做好铺垫。二、领悟
5、语用情境,掌握语言修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语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语言的内涵,熟练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日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向学生提问:“作者描写了什么场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呢?这句话是否可以省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你是否能用其他语句替代这句话?”而在语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作者想要营造的情境,同时分析出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用素养。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借代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在
6、课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应的语言表现力也会有所差异。以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为例,“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作者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大圆盘”来形容“荷花”,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传神,表达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先让学生分析此处的比喻用得是否贴切,再让学生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荷花”造句,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以静夜思一诗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前两句诗意为:明亮的月光洒在井栏前的地面上,好像泛起了一层白霜。诗人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7、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月光的皎洁,诗歌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形象地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诗人作为远在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月色,怎能不想念家乡与亲人呢?你是否能想象出诗人描绘的月夜思乡图呢?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为什么能够名传千古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想象出诗人描绘的画面,领悟到诗人运用语言的精妙。三、积累语用方式,锻炼语用能力语用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如何使用特定的话语。积累语用方式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学习形式。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多提醒学生积累课堂学习中的那些优美语言,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辨析作者用词的目的,对文章内容
8、进行仿写和改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为例,作者描写的是不同天气看日出的景象,晴天看日出主要描写日出的颜色、光亮以及动态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积累相應的词句,如“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夺目的亮光”“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小半边脸”等。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加深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知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景色进行描写,比如下雨、日落、潮汐等,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变化的画面,运用积累的句式将画面转化为文字,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9、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综上所述,语用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总结归纳语用教学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1陈明太.意象互动 言意共生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践探寻J.语文教学通讯D 刊,2018(11).2叶聪敏.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四大环节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3周珈瑜.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