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709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上)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问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

2、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

3、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而且,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

4、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而且我还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玉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

5、是有限的。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极大发展,但乡村文化发展依然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出了问题,即实行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单向输入,乡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标志着乡村文化政策由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乡村文化建设的逐渐转变。如今,文化下乡已成为一项定期性的、制度化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城市公霁服务资源向乡村流动,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

6、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等。文化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从其政策特征来看,文化下乡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乡二元性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下乡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城市文化,二者是同质构成的。反过来看,这隐含着乡村缺乏文化或者乡村文化是边缘性文化,需要扶持和帮助。在这种政策立意中,作为主流文化载体的城市具有乡村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此外,文化下乡政策也体现了单向的外部输入性。文化下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从供给的主体看,这是一种主动的作

7、为,文化下乡活动往往是多部门联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推进,各司其职。从被供给的对象看,这意味着被动接受从外而来、从上而下的文化。就发展历程看,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强势改造。(摘编自鲍磊文化下乡及其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如果把乡下人听见汽车喇叭鸣叫而不知所措称为“愚”,那么也可把城里人不辨苞谷和小麦称为“愚”。B.文化下乡活动是我国乡村文化政策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C.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等,是我国文化下乡的具体措施。D.从中

8、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层层推进,各司其职,说明我国文化下乡活动所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A.用文字交流有时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引起误会,而用表情、动作来交流则可避免误会。B.虽然文字和语言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工具,但在乡土社会中依然有必要推行文字下乡。C.如果送到乡村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城市文化,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D从语言风格上看,材料一语言平易晓畅,生动活泼;材料二则严谨准确,逻辑严密。3.下列选项中,和材料一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_A.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

9、?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B.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而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肯定是失败的教育。C.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期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阅读,实乃人生第一快事。D.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

10、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4.材料一说“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乡土社会的本质”具体指哪些内容?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5.费孝通先生论述的是“文字下乡”,但对材料二所论述的推行“文化下乡”也有许多启示,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黄河落日胡秋萍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河流。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

11、要三十分钟的时间。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望不到边际的绿色的田野,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我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

12、成灰烬,灿烂得如周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喝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鹅叶因自

13、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我想象着平缓水面下悠然的鱼儿是怎样地享受着太阳透过水面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水里的光合元素给予它铸成生命微量元素的钙质和能量。太阳无私地燃烧着自己,供养着天空、陆地、江河湖海中所有的生物在远处渔船隐约约的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殷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太阳由红渐渐变暗,呈深红色,红得那么玄奥、神秘,散发出的光芒也由金光渐变成灰暗的颜色。分分秒秒,万物都在发生

14、着变化,光明和黑暗也在相互交替转换。在光阴的移动中,万物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走向新的涅槃。“长河落日圆”,长河自巴颜喀拉山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在东瀛入海口归向大海。落日在这条长河古道极尽着她的烂熳、苍茫和壮美。深红色的圆球,在黄河温柔水面的环抱中渐渐下沉、陶醉,澎湃、燃烧之后的她好像很累很累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情意绵绵的小女人,羞涩地垂下眼帘,把头深深地埋进了黄河宽广的怀抱,尽情享受水的柔情和深沉。幽静古老的黄河在晚霞妩媚的光灿里,以其神秘、泰然、恬静的深情看着骄傲的落日渐渐陷进自己的怀抱,似乎在微笑地默许。天地原本如此运转轮回。夏日的晚风轻拂着黄河的水面,太阳彻底地将自己沉浸在了

15、河水的深处。此时,天空最后一道光芒也终于消失了,天空渐渐由灰变暗变黑,水面在灰黑中显得寂静、沉默,远处的渔船也渐渐在寂静的沉默里无影无踪,这寂静恐怕要等到午夜那一轮皓月升起才能被打破。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在红尘中,在暮色里,在明天又一轮太阳升起的期盼中。(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开篇点明了“我”和黄河的密切关系,为下文写“我”来到黄河边观察落日作了铺垫。B.因为方位、角度等原因,宽广的黄河水面在夕阳映照下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光影,令人称奇。C.夕阳完全沉没

16、,“我”也黯然神伤,“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写出了“我”的这种心理。D文章描写了黄河落日绚丽多姿的景色,融入了作者对中华大地景观的赞美以及深层次的思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以少女、青春已去的女人、情意绵绵的小女人分别描写黄河落日的各个阶段,生动形象。B.文章通过叙述交代“我”的行踪,通过描写展现一幅黄河落日图,文中的议论则使文章充满理趣。C.文章语言有表现力,如“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化抽象为形象,想象奇特。D.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傍晚写到午夜,把眼前所见的黄河落日、皓月升起的景象依次展现出来。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

17、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9.文章描写的是黄河落日,但景象描写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分条概括。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

18、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时出行路,从车载食,视孤寡老弱之疾病、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徽天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愤,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

19、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辱,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节选自吕氏春秋顺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B.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C.三年苦身/劳

20、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D.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兵车是国力的象征,“万乘之国”属于大国。B.“越王苦会稽之耻”的“耻”是“羞耻”的意思,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相同。C.“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的“属”是“召集”的意思,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不同。D.要领,文中指腰和脖子,“要领不属”类似

21、于身首异处;现在“要领”多指要点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古代先王得到民心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有很多,而失去民心却能建功扬名的未曾有过。由此可知,获取民心非常重要。B.百姓遭受灾祸是因为商汤一人犯下了罪过,因此商汤认为上天不能祸及百姓;而且,即使百姓犯有过错,也应由他承担。C.商纣王赏赐周文王千里之地,周文王却愿以千里之地为百姓请求废除炮烙之刑,这是因为得到民心比得到千里之地更重要。D.越王痛苦于会稽山战败的羞耻,通过一系列手段获取了民心,最后擒夫差,杀吴相,灭掉吴国,并在两年之后建立霸业。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

22、乃大至。视孤寡老弱之疾病、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自食之。14.作者认为“得民心有道”,获得民心的“道”是什么?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概括。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注】此诗作于苏轼赴任杭州通判途中。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诬告,他不屑自辩,力求外放。低昂:忽低忽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诗人以具有秋天特点的枫叶、芦花点明时节,又寓情于景,蕴含诗人的情感。B.尾联运

23、用了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同的技巧,抒情含蓄。C.诗歌描写景色从浪高风烈写到波平风柔,暗指诗人的行程也由艰险转为平静。D.诗歌的语言浅易平实,“已见”“望不到”等口语特点明显,但是又别具意蕴。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猿啼”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常被诗人用来渲染氛围、寄寓情感,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3)老子曾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

24、的“_,_”与此意思相近。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光明还是出现了。在我背阴的房间今天早上。当我抬眼看见对面丽枫酒店的玻璃幕墙上一个太阳在闪耀。虽然是个小型的一束真实的阳光,经由它反射进来。我就相信了我匮乏的生活,光明没有缺席只是转了一个弯,奇迹般地照在我身上以上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莘莘学子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我国

25、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一派繁忙景象。面对丰收的景象,人们。在这丰收的喜悦背后,离不开在粮食领域长期默默耕耘的功勋模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袁隆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几十年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队伍接连攻破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世界纪录一次次被刷新。袁隆平生前常说起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

26、水稻覆盖全球。如今,袁隆平终于:我国稻谷生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达2.128亿吨,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一半,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亿公顷;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杂交水稻已被推广到数十个国家或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超过700多万公顷。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具体阐释文中“袁隆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的两层含义。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评估报告显示,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而中国比例为89%。这

27、说明。我国各类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理应持续接力,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保护文化遗产,重在让更多人有兴趣亲近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供起来,不是保护。真正的保护,是赋予它们“烟火气”,展现它们的独特魅力。为此,就要推动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做好推广工作。否则,再好的东西,如果藏在深闺无人识,或者羞答答蒙上面纱,也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维持原貌,。当古老的文化遗产遇到新兴的科学技术,它们将获得新生。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推广,比如敦煌莫高窟主动拥抱数字化,258个洞窟已完成数字化保护。这一创新让敦煌莫高窟的美永久保存。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遗产保护自觉

28、借力,进行创新,意义深远。保护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是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的要素。以装裱修复古字画为例,这工作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做法值得思考。据介绍,故宫博物院已建立了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谱系,既不断锤炼技艺,又坚持薪火相传,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确保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烟火气”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A.“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C.从路标那里,他能看见“之”字形的道路,而那底下有些穿着制服的德国人。D.你看,他

29、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和解析1.B2.C3.D4.从空间来讲,乡下人的生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可以通过交谈来进行沟通,不需要借用文字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5.我们应尊重乡土文化本色,摒弃对乡土文化的轻视和不平等态度。选择优秀的、适合融入乡村的城市文化进行文化下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本身的优质内容及其特色,积极发挥乡村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解析】(1)B.“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说法有误。材料二原文为“如今,文化下乡已成为一项定期性的、

30、制度化的活动”,但并没有评价其成效如何。(2)C.“如果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说法有误。材料二原文为“文化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据此可知,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输入。(3)画线句中,根据原文“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可知,运用的主要是事实论证。A.运用的是道理论证。B.“培育爱才能而缺少爱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育”运用的是对比论证。C.“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

31、霜天高”使用的是引用论证。D.“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可知是事实论证。故选:D。(4)根据材料一“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第四段“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

32、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等内容可知,面对面社群的人们,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天天见面,不需要语言文字,用日常语言交流更便捷高效。由此可归纳出:从空间来讲,乡下人的生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可以通过交谈来进行沟通,不需要借用文字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5)根据材料一“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可知,费孝通认为我们对乡下人应该抱有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根据材料二“下乡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城

33、市文化,二者是同质构成的”“就发展历程看,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强势改造”可知:我们应尊重乡土文化本色,摒弃对乡土文化的轻视和不平等态度。根据材料一“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材料二“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可知:选择优秀的、适合融入乡村的城市文化进行文化下乡。根据材料一“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和材料二“其中

34、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出了问题,即实行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单向输入,乡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被供给的对象看,这意味着被动接受从外而来、从上而下的文化”可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本身的优质内容及其特色,积极发挥乡村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6.C7.D8.写景远近结合,远处飘荡在水面上的渔船,近处草地上吃草的羊儿画面层次分明;运用对偶句式,写出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的幽静、闲适,展现出远古的幽意和生命自然的情态;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自由灵动,错落有致,既有节奏感,又富有抒情色彩。9.落日的一瞬短暂而灿烂,人的生命也该有有这样的时刻,虽然短暂,但却绚烂芬

35、芳,不枉生命一场。太阳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和能量,才有了炽热的生命,有了诱人的魅力;人也一样,只有内心充满火热的激情,生命才会释放出灿烂的光彩,拥有无穷的魅力。落日余晖中,角度和定位不同,景色也不同;正如鲜花和树叶,生长方为不同,接受的光照不同,生命各具情态;那么作为人,应当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接受“阳光”,绽放属于自己的风景。太阳无私奉献光和热,供养天地万物;人也应当努力奉献自我,为他人、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光明与黑暗交替轮换,万物都是由盛向衰,再由衰而涅槃新生。【解析】(1)C.“黯然神伤”错。从“在红尘中,在暮色里,在明天又一轮太阳升起的期盼中”可知,作者并未“黯然神伤”,而是充满崭新的

36、期待。故选C。(2)D.“从傍晚写到午夜”“把眼前所见的皓月升起的景象展现出来”错。原文并未写午夜皓月升空的景象,原文是“这寂静恐怕要等到午夜那一轮皓月升起才能被打破”。故选D。(3)划线句写景远近结合,“在远处渔船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这是写远处飘荡在水面上的渔船;“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这是写近处草地上吃草的羊儿。远近结合,画面层次分明;“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运用对偶句式,写出“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所构成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的

37、幽静、闲适,展现出远古的幽意和生命自然的情态。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短句如“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长句如“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散句如“在远处渔船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整句如“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句式自由灵动,错落有致,既有节奏感,又富有抒情色彩。(4)“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落日的一瞬短暂而灿烂,人的

38、生命也该有有这样的时刻,虽然短暂,但却绚烂芬芳,不枉生命一场。“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太阳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和能量,才有了炽热的生命,有了诱人的魅力;人也一样,只有内心充满火热的激情,生命才会释放出灿烂的光彩,拥有无穷的魅力。“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落日余晖中,角度和定位

39、不同,景色也不同;正如鲜花和树叶,生长方为不同,接受的光照不同,生命各具情态;那么作为人,应当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接受“阳光”,绽放属于自己的风景。“太阳无私地燃烧着自己,供养着天空、陆地、江河湖海中所有的生物”,太阳无私奉献光和热,供养天地万物;人也应当努力奉献自我,为他人、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分分秒秒,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光明和黑暗也在相互交替转换。在光阴的移动中,万物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走向新的涅槃”,光明与黑暗交替轮换,万物都是由盛向衰,再由衰而涅槃新生。10.A11.B12.B13.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

40、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14.做让老百姓喜悦的事,顺着百姓的心意,就可以取得民心,获得拥戴。【解析】(1)“苦身劳力”为并列结构,意为“使身力劳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身亲耕而食”与“妻亲织而衣”句式一致,前后断开,排除B。译文:用了三年,苦身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故选:A。(2)B.“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相同”有误。第一个“耻”,名词,羞耻。句意: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

41、第二个“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羞耻。故选:B。(3)B.“百姓遭受灾祸是因为商汤一人犯下了罪过”分析有误,原文“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意思是“如果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这是商汤主动要为天下百姓承担灾祸,以取得民心的一种措施。故选:B。(4)“牺牲”,祭祀的物品;“祈福于上帝”,状语后置句,即“于上帝祈福”;“乃”,于是;“说”,通“悦”,喜悦。译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

42、,雨也大降。“视”,探望;“颜色”,面色;“赡”,供养;“食”,给吃。译文: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5)题干“得民心有道”,获得民心的“道”,即获得民心的方法。原文提到“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意在说明无论大国还是小城,都有让老百姓喜悦的事,而百姓喜悦的事情又不多,由此可以看出顺着百姓的心意,做让百姓喜悦的事,就可以取得民心,获得拥戴。参考译文:先王首先顺应民心,所以功成名就。依靠仁德得到民众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自古以来不胜枚举。失去民众的拥护建立功名的,从来

43、没有过。获得民众的拥护是有方法的,无论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还是仅有百户的小邑,人民中没有不喜悦的。择取人民所喜悦的事,就获得人民的拥护了,人民喜悦的事难道很多吗?这是获得人民拥护的关键。从前,汤战胜夏朝而统治天下。天大旱,农业五年没有收成。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作保证)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用木夹挤压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文王住在岐山侍奉纣王,虽遭到纣王的冤枉侮慢,依然端庄恭顺,早晚一定准时朝拜,进

44、献贡物一定恰到好处,祭祀一定毕恭毕敬。纣王很喜欢,封文王为西伯,赏赐他千里封地。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千里的土地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必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到民心,胜过得到千里的土地。所以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于是他睡不安枕席,口不尝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用了三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

45、。他时时出外巡视,随从的车辆上载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在这之后,他召集大夫们,向他们说:“我愿与吴国最终求得上天裁正。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手执箕帚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后来

46、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被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灭掉吴国之后两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民心的结果。15.C16.首联交代了行程,描绘沿途所见,点明了时令,表达了自己被谗外放的愤懑之情,奠定了全诗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颔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的迷惘之情。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人,却想象故人在苍茫暮色中久立等待自己,委婉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写显得细腻、情深意长,更加曲折有味。【解析】(1)C.“暗指诗人的行程也由艰险转为平静”错误。描绘的景色并非暗指诗人的行程,而是以实写虚,暗示诗人心境。故选C。(2)首联“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

47、花秋兴长”,意思是: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东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安石之党谢景温的诬告,东坡不屑自辩,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诬陷的结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远”意,言一天天愈来愈远地离开汴都,暗示了一种对朝廷的依恋、对被谗外放的忿懑不堪之情。本联交代了行程,描绘沿途所见的枫叶、芦花等自然景象,点明了时令,表达了自己被谗外放的愤懑之情,奠定了全诗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颔联“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意思是: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落高涨。“忽”指突然,写出了船出颖口与前景相异:水天相

48、接,天空远近莫辨的状态,打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表达诗人的迷惘之情。“久”字写出了船随水波起伏的时间之长,暗示了两岸青山的连绵不断,青山也似乎长久地随着船只的起伏而忽高忽低的状态,客观之景中进入了诗人的主观心绪,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蕴含了诗人淡淡的秋绪。尾联“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意思是: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人,却想象故人在苍茫暮色中久立等待自己,委婉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写显得细腻、情深意长,更加曲折有味。译文: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

49、落高涨。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赏析: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实写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却有一种“贤人去国”的忧愤抑郁之情,有似古诗“行行重行行”,有似“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些诗句中所包含的意蕴来。王文诰说:“此极沉痛语,浅人自不知耳。”这领会是不错的。东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安石之党谢景温的诬告,东坡不屑自辩,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诬陷的结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远”意,言一天天愈来愈远地离开汴都,暗示了一种对朝廷的依恋、对

50、被谗外放的忿懑不堪之情。全诗有此起句,以下只是实写日日夜夜的耳闻目见,不再纠缠这一层意思,但整个诗篇却笼罩在一种怅惘的情绪里。这是极高的艺术,不应该随便读过的。第二句点时令。东坡以七月出都,十月至颍口,其间在陈州和子由相聚,在颍州又一同谒见已经退休的欧阳修于里第,颇事留连。计算从出都至颍口这段路程,竟整整花去了一个秋天。“枫叶芦花秋兴长”,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行程。中间四句是题目的正面文字,其描写中心是“波平风软”四字。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突出感受,是审美对象的突出特征。“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这里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和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什么冷僻的典故,只是冲口而出,纯用白

51、描,言简意深地表现了一种难言之景和不尽之情,表现得那么鲜明,那么新颖,那么自然。诗人把自己的亲切感受毫不费力地讲给人们听,使人们感到这一切都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这种境界,是那些字雕句琢、“字字挨密为之”的诗人永远也达不到的。东坡谈艺,尝言“求物之妙”好像“系风捕影”,诗人不仅对他所写的东西做到了“了然于心”,而且做到了“了然于口与手”。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抓住了此时此地的“物之妙”,而且做到了两个“了然”的例子。淮水源多流广,唐人尝称之为“广源公”。诗人沿着蔡河、颍水一路行来,水面都比较狭窄,沿途所见,不外是枫叶芦花的瑟瑟秋意,情趣是比较单调的。一出颍口就不同了,面对着水天相接的广阔的长淮,顿觉

52、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忽迷”二字表达了这种情景交融的新异之感。而两岸青山,连绵不断,隐隐约约,像无尽的波澜,时起时伏。诗人此际,扁舟一叶,容与中流,遥吟俯唱,逸兴遄飞,他的心和江山胜迹已融合在一起了。究竟是山在低昂,水在低昂,船在低昂,他说不清;他只觉得一切都在徐徐地流动,徐徐地运行;他处在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了。七个字写出了船随水波起伏,人在船上感觉不出,只觉得两岸青山忽上忽下;其中“久与”二字写出了“波平风软”的神情,也曲折地暗示了诗人去国的惘惘不安、隐隐作痛,“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的依约心情。这两句诗,看来东坡自己也是十分得意的,他在后来写的李思训画长江

53、绝岛图诗中写道:“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重复用了这首诗的第四、第七两句,只换了一个“沙”字,一个“孤”字。“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二句振笔直书,用粗笔浓涂大抹,一气流转,使人忘记了这中间还有对仗。寿州的白塔已经在望,要到达那里,还得绕过前面那一带黄茅冈。说“已见”,说“未转”,再一次突出了“波平风软”的特色。这里的黄茅冈不是地名,而是实指长满黄茅的山冈,前代注家已经辨明过了。七、八句乘势而下,用“波平风软”四字总束了中间四句描写;用“望不到”三字引出第八句这个抒情的结尾。不说自己急于到达寿州,却说寿州的故人久立相待,从对面着笔,更加曲折有味。后二十三年,东坡尝纵笔自书此诗

54、,且题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据东坡这段题记,知至寿州之日当有小雨。此诗“烟苍茫”三字就是描写那“烟雨凄然”的气象的。又,诗中所称“故人”不知指谁,翁方纲石洲诗话说“故人即青山也”,义殊难通。以本集考之,疑此“故人”或即李定。与东坡同时有三个李定,此李定即乌台诗案中所称尝“承受无讥讽文字”者。其人此时在寿州,东坡有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诗可证。17.【答案】【小题1】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小题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题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解析】故答案为:(1)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重点字:渌)(2)人

55、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至)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辑录: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收束了上面的写景,引出下文的怀古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8.【答案】参考立意:1.乐观面对黑暗,光明永不会缺席。2.光明就在那里,你要主动过去。3.寻找光明不如创造光明。19.喜笑颜开呕心沥

56、血得偿夙愿20.在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颇有建树。超级稻亩产量不断攀升,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21.杂交水稻已被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超过700万公顷。、【解析】(1)结合前后内容“面对丰收的景象”“在这丰收的喜悦背后”可知,此处是说人们面对丰收景象时喜悦的心情,可填“喜笑颜开”。喜笑颜开: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的样子。此处说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费尽心力,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可填“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此处说袁隆平生前的两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可填“得

57、偿夙愿”。得偿夙愿:终于满足了日思夜想的愿望。(2)结合“袁隆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可知,“袁隆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具体指在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颇有建树;结合“袁隆平领衔的科研队伍接连攻破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世界纪录一次次被刷新”,可分析概括出,超级稻亩产量不断攀升,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数十个国家或地区”不合逻辑,改“或”为“和”;二是

58、“超过700多万公顷”成分赘余,去掉“多”。故可修改为:杂交水稻已被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超过700万公顷。22.D23.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良好。也需要做好创新。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解析】(1)文中的“是赋予它们烟火气”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此处的“烟火气”并不是“烟火气”本身的意思,而是指让文化遗产“走进大众的生活中”的意思。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C引号表示突出强调;D“这6部机器”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机器”并不是“机器”本身的意思,而是指他身上的六种器官,用在此处说明他的“眼、耳、口、手、脚、脑”六种器官配合得当,运用灵活,像机器一样。故选:

59、D。(2)前文“这说明”中,“这”指的是“评估报告显示,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而中国比例为89%”,该句通过数字的对比说明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整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据此按照题干字数要求可知该空应该填写“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良好”之类的句子。由前文“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维持原貌”可知,该空要填写的内容是和“维持原貌”相反的意思;再依据后文“当古老的文化遗产遇到新兴的科学技术,它们将获得新生”“文化遗产保护自觉借力,进行创新,意义深远”等内容可知,该空应填写“同时也需要做好创新”之类的句子。由后文“专业人才是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的要素”可知,该空应该填写有关“专业人才”的内容;再依据后文“既不断锤炼技艺,又坚持薪火相传,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确保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可知,该空应填写“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之类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