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声书的前世今生南方周末记者 曹颖初版时遇冷的平凡的世界,两年后因为广播电台连播火遍全国,三年内印了几十万册。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资料图演播人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制通州作家刘绍棠的运河系列小说。受访者供图上接第 17 版紫襟有自己的演播技巧。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演播时会考虑听众的听书场景,因此不会“大开大合”(即声音忽大忽小)。因为很多听众是在上下班路上或休息前听书,他担心大喊一声会吓到他们。所以,紫襟会在柔和刚、收敛和放开之间寻找平衡,既不打扰观众,又让作品有起伏。紫襟在家中布置了录音棚,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接受采访时,他的声音略有些嘶哑。入行至今,紫襟几乎每天更新作品,嗓音状态不好时
2、也坚持,即便录音效果可能不理想。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为了陪伴听众,让他们知道自己一直在。“陪伴不在于作品有多么的精致,而在于长期形成的依赖感。”喜马拉雅用户中有许多“空床青年”,他们每月有超过二十个晚上在收听有声书,时间集中在晚上九点至十二点,最爱听幻想、言情和都市题材。“空床青年”的男女比例为 6436,北京和深圳的人数最多,紫襟的听众里有不少“空床青年”。有听众听出紫襟作品里的疲惫感,会在评论中留言安慰。这于紫襟而言是正向反馈,“他们能够感知到你的付出,你的努力。其实我们对于听众来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位美国华人律师曾私信白云出岫,细致讲述这些年来听六一诗话欧阳修列传世说新语桃花扇
3、等作品给自己的影响。他在海外生活了十四年,常年听不到乡音,他写道:“您的声音能够在我心中荡起一缕难以言说的温馨,这不单单是因为您用故乡的语言朗读给我们听,更是源于您吟诵的内容,皆足以发人怀古之幽情。”“主播的声音往往对听众有格外的吸引力。”叶涵说。她喜欢十点读书的主播素年锦时,是因为她的声音温和、有安定力。素年锦时多录制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成长等话题类的散文,“她的声音真的会有安抚人情绪的作用。反省自己不足的时候我会很丧,听一听她的声音就感觉没那么害怕自己的不足,感觉受到了她的安慰”。精神内涵的输出是一样的喜马拉雅总编辑殷启明早年接触中国的出版机构谈有声书合作时,感受到对方的顾虑:同样的内
4、容,用户听了有声书,会不会不买纸质书和电子书了?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2020 年全球有声书市场将增长 25%,达到近 40 亿英镑(约合 363 亿元人民币),销量有望超过电子书。但相比电子书,有声书对纸质书构成的威胁有限。2018 年,英国纸质书销售额比五年前增长 8%,占纸质书和电子书市场份额的 80%。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主动与有声阅读平台合作。殷启明表示,对方甚至期望有声书、电子书、纸质书三种产品同时发售。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提倡“全版权多形态”方针,在版权允许情况下,会同时制作电子书和有声书。目前上海译文已经制作了大约 240 个有声书作品,是有声书市场里产量领先的出版社。刘恩
5、凡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适合有声化的文学经典有三个特点:“第一,知名度较高,在纸书端有较好的受众基础;第二,可读性较强,转化成声音产品,更有追听感;第三,字数较多,长篇巨制在有声端一定优于短小精悍的作品。”懒人听书将出版物有声化时,则会衡量流量、收入、品牌和社会效益。例如,红船这类主旋律作品更看重其社会教育价值,因此对投入产出比要求低;而白鹿原活着等经典文学作品,则期望其能为平台创造流量价值或收入价值。听和看的需求时常相辅相成。白云出岫学习古典文学时,一直希望能听到朗读版,但那时录音很少,只有几位名家读过中学课本中的一些篇目。于是,非专业出身的他开始自己录制有声书。他在不惑之年立下计划,二十年完
6、成一千小时古典文学作品的录制。如今,他已远远超过目标,录了三千多小时,最近正在录制“二十四史”中的明史与晋书。录制古籍经典时,白云出岫会先查明白其中的陌生字词。他朗诵时的声音比平常说话更为厚重。他解释,说白话文和读文言文,文体不同,语言节奏自然不同。文言文多对称、重复、排比等结构,朗读时要配合其中的节奏。朗读久了,白云出岫说自己现在看“二十四史”就像看白话文一样顺畅。有声书录制完成上传后,喜欢古典文学的听众会在评论里挑错交流,针对某个字的读音反复确认,直到更正无误。白云出岫为了录明史,顺便也要录明史通俗演义,并且会听明朝那些事儿帮助了解史实。“几种书边听边读,读了几个版本,其中的人物关系就比较
7、清楚了。”但学习古典文化,他认为最终还是要回归纸质,一边看书一边听书。叶涵工作后更觉得阅读是一件孤独的事。同窗好友喜欢聊八卦,身边同事看的多是孩子辅导书、耽美或者青春小说,她很难找到同道人分享阅读的快乐。是听书让她重获美好。“在听书的过程中,其实是感受别人分享的过程,发现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这么热爱书籍,原来自己热爱的书目也是有人读的。”浮躁焦虑时,她也会坐在书桌前,通过阅读纸质书来平复情绪。叶涵平时喜欢阅读蒋勋和渡边淳一的作品,有的时候还要做读书笔记。她总结自己的阅读习惯:人生海海云乡话书等文学类作品或者佛教史等学术类作品适合纸质阅读;有趣味性的人物传记或者心理类、治愈型、引导型书籍适合听有声书。“听书会存在不连贯的问题,我每次再听的时候会倒回去从有记忆点的地方听起。所以选择书目很重要。”从传统出版进入有声出版,刘恩凡认为各种阅读形态都会有自己的发展。“电子书发展的过程已经向我们证实了,电子书并不会冲击传统出版业,有声书其实亦然。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受众,无论纸张、电子屏还是声波,以不同的方式输出的,都是同一部作品的精神内涵。”(应采访对象要求,叶涵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