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626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如2013年山东卷第34题,全国课标卷第6题,全国课标卷第8题,广东卷第3题,江苏卷第5题,2012年山东卷第12题,安徽卷第2627题等。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2013年海南卷第9题,北京卷第40(2)题,2011年江苏卷第13题,2012年北京卷第45题等。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植被地带性分布图,考查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以自然带谱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地带差异的原因。3.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带性植被的分布。4.以景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

2、带性分布规律。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条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响重要因素水分热量因素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

3、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沿海内陆沿海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量带:赤道两极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

4、: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土壤:沿海内陆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分析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分布特征提示:(1)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大致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2)这种分布主要受山脉阻挡造成的。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北京卷第40(2)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2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的分布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

5、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3从沿海向内陆,受水分影响,一般植被越来越稀疏。在北美洲地中海气候区东西向峡谷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谷底为荒漠,南壁植被稀少,北壁植被茂盛。请分析形成的原因。提示:该现象也与水分因素有关。原因是谷地受大气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植被稀少。温馨提示:如果有时间请以2011年福建卷第37(1)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高频点)(2014陕西诊断)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从丙地到乙

6、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2)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解析:(1)乙地植被为兴安林海,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丙地植被为海南椰树,两地纬度的差异导致了热量条件的不同,由此引起植被的不同,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林海雪原是其典型的景观特征;丙地位于我国海南省,地带性土壤是肥力较

7、低的红壤;丁地位于安徽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风力侵蚀较弱。答案:(1)B(2)A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014南昌十九中月考)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2)题。(1)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图中的变化 D图中的变化C图中的变化 D图中的变化(2)图中处的天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解析:(1)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的变化。(

8、2)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为森林带,为草原带,为荒漠带。答案:(1)B(2)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高频点)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

9、”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10、;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原理(1)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如果该自然带在山体南坡位置比北坡高,则表明该山体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2)通过基带名称确定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或气候区。(3)通过自然带数量判读纬度和相对高度。(4)通过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

11、体的分布高度确定山体的纬度分布,该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与山体所在的纬度高低呈负相关,即自然带位置越高,该山体所在纬度越低。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面为我国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丙甲乙 B甲乙丙C甲丙乙 D乙丙甲(2)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坡向 D地形解析:(1)由甲、乙、丙三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可知,甲的基带应是针阔混交林带,丙的基带可能是热带(季)雨林带。由甲、乙、丙三地的基带推知三地纬度的大小关系。(2)甲、乙、丙三地纬度不同,山麓地带的热量有差异,导致针叶林分布的高度

12、不同。答案:(1)B(2)A4雪线高低及影响因素如图A所示,甲、丙两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西侧,乙、丁两地位于安第斯山的东侧,图B中,分别代表四地的平均雪线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图中四地雪线高度不同的因素是()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洋流A BC D(2)当甲地的雪线高度比往年平均雪线高度低时,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澳大利亚东部多降水天气B台风登陆我国的次数增多C我国北方将迎来寒冬D我国南方多低温阴雨天气解析:(1)影响雪线高低的直接因素是温度,而影响温度高低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坡向(向阳坡与背阴坡)与海陆位置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正确。(2)甲地雪线高度比往年平均雪线高度低,说明此

13、地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大,该地降水量大的年份,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东岸降水量偏小,登陆我国的台风次数减少,我国南方多低温阴雨天气,我国北方将迎来暖冬。答案:(1)C(2)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原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

14、、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气流来自海洋,气流暖湿,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无大陆分布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5非地带性分布规律(2012广东东山中学培优)下面为

15、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侧为山坡的西侧。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2)M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3)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海陆分布 D降水解析:(1)M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且1月均温最高,为南半球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故M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M地

16、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图中山地M侧面临海洋,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自然带分布的界线偏高。(3)图中非地带性沙漠虽然离海不远,但该区域受西风影响显著,该沙漠位于西风的雨影地带,降水量小,即地形是形成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主导因素。答案:(1)C(2)D(3)A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图1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图图2不同山地垂直带谱图图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信息获取1图

17、1中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亚热带。2珠穆朗玛峰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过渡到山地冰雪带,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3如图2A,同一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说明同等海拔情况下的水热状况北坡优于南坡,因此北坡靠近低纬,则此山位于南半球,图2B则位于北半球。4如图2C,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如图1珠穆朗玛峰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其雪线南坡低于北坡。5如图3,我国雪线的分布高度大致从南向北降低,这是由纬度高低决定的。同纬度东部地区的雪线低于西部地区,这是由降水多少决定的。判

18、读方法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4根据雪线

19、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上图所示:典题例证

20、(2012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 D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该题组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问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南北两块自然带的分布上获取相关信息。第(2)问解题关键是从海拔高度,基带上确定所属山脉。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C(2)A一名骑行爱好者从河北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化为

21、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据此完成12题。1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无规律性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独特性2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解析:从河北到新疆吐鲁番,景观由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它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与从伦敦到阿斯塔纳的变化一致。答案:1.C2.D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图示自然带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AJ和I DG和ICJ和H DE和H4K、J两自然带东西宽度不一致,其原因是()A地形不同

22、 B降水差异C植被不同 D洋流影响解析:第3题,J、H自然带的成因不同,但其植被类型却相同,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4题,K自然带东部较宽,是因为受来自高纬地区的寒流的影响;J自然带西部较宽,是因为受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流的影响,故都与洋流有关。答案:3.C4.D读安第斯山脉北坡的垂直带谱图,回答56题。5安第斯山脉北坡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5N B25NC35N D45N6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高山森林带在该山脉分布的海拔()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C保持不变 D变化无序解析:第5题,安第斯山脉北坡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脉北坡位于赤道附近。第6题,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高山森林

23、带在该山脉上分布的海拔逐渐降低。答案:5.A6.B7(2014广州二测)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地自然带是_,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_。(2)图中地自然带是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成因。(3)图中两地自然带分别是_、_,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_。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_因素的影响。(4)下图是地所在经线附近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_、_、_。解析:第(1)问,据位置判断地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表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之相同。第(2)问,由于受副

24、热带高气压、东南信风及洋流的影响,地虽在沿海,但是为热带荒漠带。第(3)问,根据所处的气候区判断即可。第(4)问,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有相似之处,故A、B、C代表的自然带与自然带相对应。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控制,为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热量水分(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呼和浩特考试)

25、读图,完成13题。1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2从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这种变化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带分异D地方性分异3决定由直线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高度 D光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入海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从地到地是从沿海向内陆,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B项正确。第3题,由图可知,由地到地是由我国南部沿海到东北地区,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26、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答案:1.C2.B3.A下图是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B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自然带与自然带形成原因基本一致D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5图中自然带在我国有分布的是()A BC D解析:第4题,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为热带草原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和虽然都是热带雨林带,但是成因截然不同,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而形成,而主要因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而形成。第5题,通过上题解析可以判断三个自然带在我国都没有分布,为温带草

27、原带,在我国有分布。答案:4.D5.C(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的一种指标。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区图,回答67题。6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7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A整体性 B联系性C开放性 D差异性解析:第6题,由南向北穿着越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

28、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7题,新疆与海南穿衣指数的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答案:6.C7.D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89题。8关于图中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植被为热带草原B地植被四季常青,无明显的季节变化C地植被为荒漠D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9图中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 B降水量C海陆热力性质 D洋流解析:第8题,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植被为热带雨林;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位于撒哈拉沙漠,植被为荒漠;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29、。第9题,植被变化主要体现了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故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答案:8.C9.A(2014洛阳高三统考)下表中甲、乙两地终年盛行西风,且纬度相当。据此回答1011题。月份气温、降水量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甲地气温()13.614.312.110.18.86.76.87.89.611.613.613.4降水量(mm)90.193.398.9143.3234.1234.8228.7208.5145.9120.9119.1103.1乙地气温()17.515.713.58.95.11.61.43.25.99.613.616.3降水量(mm)17.519.12

30、3.115.222.318.617.414.111.313.912.914.110.根据表中资料推断,甲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温带荒漠 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11下列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B两地降水量夏季最大C年平均气温:甲地低于乙地D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可能是地形解析:第10题,由于甲地终年盛行西风,则甲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典型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11题,甲、乙两地纬度相当,且都终年盛行西风,但月降水量差异明显,则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可能为地形。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甲地冬季降水量大,乙地全年降水较均

31、匀;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答案:10.C11.D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我国部分山脉图。材料2: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材料1中A是_山脉,B是_山脉,C是_山脉,D是_山脉。(4分)(2)材料2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属_山脉;可能属_山脉;可能属_山脉;可能属_山脉(填字母)(4分)(3)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4分)()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C针阔叶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4)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4分)(5)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

32、是_。(4分)(6)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7)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答案:(1)阿尔泰山阴山太行山秦岭(2)BDAC(3)C(4)南坡降水丰富(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6)热量由赤道到两极(7)水分从沿海向内陆13(28分)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

33、什么?(8分)(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8分)(3)图1中自然带分别表示_。(4分)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8分)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第(3)题,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

34、断。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3)C(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为A草原 B荒漠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 B洋流C地形 D季风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

35、题,我国北部地区植被的分布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大兴安岭以东为森林,以西为草原,贺兰山以西为荒漠,故A项正确。第2题,森林植被的分布与降水和气温关系密切,气温高、降水丰富的地区最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我国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降水丰富的季风区。我国北部受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小,局限于大兴安岭、长城以东地区,故森林分布的东西宽度小;我国南方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川西山地、横断山区以东的大片地区降水丰富,适合树木生长,因而森林分布的东西宽度大,故D项正确。纬度影响森林分布的南北宽度,洋流只是影响沿海的森林分布,地形只是影响局部地区的森林分布,对森林的宽度影响很小,故排除A、B

36、、C三项。答案:1.A2.D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选C。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位于温带(45N附近),不可能分布着亚热带的植被类型,故排除A、B两项;由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应分布着大片森林而非草原,故C项正确,D项错误。4(2013高考广东卷)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

37、省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解析:选A。读图可知,该省区东西跨度很大,植被覆盖度东高西低,综合这两项信息可知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5(2013高考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温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A BC D 解析:选C。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亚欧大陆的中部、阿拉伯半岛、非洲的东部,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带(俄罗斯)、热带草原带(坦桑尼亚、南非)和热带荒漠带(阿拉伯半岛),因此是正确的。非洲赤道地区东部是东非高原,地势高,水热条件不足,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形成的是热带草原带。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

38、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67题。6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7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沿OF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显;沿OE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说明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故B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沿OF方向相同植被由高山类型逐渐过渡到温带类型,说明主导其变化的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答案:6.B7.A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和自

39、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该山地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9影响图示区域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热量C季风 D海拔解析:第8题,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温带地区,南坡阔叶林分布的海拔较高,说明位于北半球。第9题,自然带的垂直变化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答案:8.A9.D(2012高考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

40、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11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雪线的分布趋势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第1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气温和降水。气温高,则雪线相对较高;降水多,雪线相对较低。横断山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多地形雨,因此梅里雪山雪线相对较低。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3(24分)(2013高考北

41、京卷改编)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分别对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说明成因。(24分)解析:处在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出现了热带雨林景观。处在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的迎风地带,受地形影响,随高度变化,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出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答案: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14(32分

42、)(2012高考上海卷)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2分)(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0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10分)解析:(1)描述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应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四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上说明。(2)从气候图上可知,甲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而乙地降水季节

43、分配比较均匀,因此两地植被景观差异较大。(3)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虽然纬度较高,但仍发育的是热带雨林带。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章末综合提升授课建议(1)分析

44、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时,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具体案例所包含的具体要素进行具体分析。(2)分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问题,必须熟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各大洲位置掌握每一大洲自然带分布规律,明确水平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3)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要关注山体位置、海拔、坡向等问题,关注基带自然带的类型,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等问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答题规范和模板典例剖析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

45、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1)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题目中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但第要点为人文环境。(2)要点不全,要点设置太乱无条理。应从对水文、土壤、地形、气候、生物等方面逐一分析。标准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46、答题模板在回答该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熟记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回答时不要漏掉。2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3明确问题中是哪个要素发生变化,然后从这一要素变化入手,分析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如下图(以生物要素发生变化为例):生物要素植被破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南地区2图示地区森林遭到破坏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腐殖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植被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增大

47、,气候干燥下渗增强,径流量增大,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 B C D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因素可以判断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东北地区。第2题,森林遭到破坏,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腐殖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答案:1.A2.C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却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却差别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植被C洋流 D下垫面4下列关于该地珊瑚大量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中某

48、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都会发生变化B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都是不变的C只有气候因素变化才能使生物因素发生变化D澳大利亚的自然带具有整体性特征解析: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东岸(地)受暖流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岸(地)受寒流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珊瑚大量死亡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气候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答案:3.C4.A近年来,登山运动在国内日渐兴盛。针对这种趋势,资深登山者大力推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皆非常优良的哈巴雪山。读哈巴雪山位置示意图,回答56题。5登山运动爱

49、好者登顶哈巴雪山依次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A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B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C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D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6哈巴雪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解析:第5题,哈巴雪山基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为常绿阔叶林带,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有向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变化的过程。第6题,哈巴雪山南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雪线低。答案:5.C6.B(2014宁夏银川考试)下图是某山脉南、北坡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78题。7下列关于该山脉的叙述,正

50、确的是()A该山脉位于亚洲B该山脉是断块山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下限降低D该山脉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8关于该山脉南北坡垂直带谱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带谱比北坡完整,因为南坡海拔高BG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阴坡C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下限低于南坡,说明北坡水热条件优于南坡DF自然带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会较低解析:第7题,根据该山脉的海拔、南北坡的自然带分布及差异可以判断,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是褶皱山脉,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山顶部分冰川融化,导致G自然带(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下限升高。第8题,该山脉南坡带谱比

51、北坡完整,原因是南坡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度大;G自然带(积雪冰川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下限低于南坡,说明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从山麓往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变化规律相似,我国西北地区的纬度较高,F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会较低。答案:7.A8.D(2014北京西城区测试)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图回答910题。9据图可判断()A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C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10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52、可能导致()A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B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C高纬度农业产量增加 D中纬度温度带北移解析:第9题,曲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高纬度地区最低,最有可能是雪线;曲线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最可能是气温;曲线赤道地区最高,南北纬60附近次之,最有可能是降水量曲线。故A项错误。从图中雪线的分布可知,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故B项正确。南半球中纬度雪线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雪线越高,降水越少,故C项错误;高纬度地区雪线和气温变化趋势差异也比较大,故D项错误。第10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地区降水增多,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故A项错误;低纬度地区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故B项错误;高纬度地区,热量是

53、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会上升,故C项正确;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温度带北半球北移、南半球南移,故D项错误。答案:9.B10.C11(2014哈尔滨模考)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苔原、荒漠。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是()AA区域土壤为贫瘠的砖红壤BC在非洲广泛分布CE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DF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解析:选D。A为荒漠,故A错误;在非洲广泛分布的应为草原,C分布在高山或高纬度地区,故B错误;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等地区,故C错误;针叶林分布的纬度带在南半球为海洋,

54、因此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故D正确。二、综合题(共56分)12(32分)图甲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乙是“某区域沿46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图甲中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12分)(2)据图说出南、北纬60附近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3)判断图乙中A、B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12分)解析:第(1)题,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高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垂

55、直地域分异。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体现的是地带性分异,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南纬60附近是海洋,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分异。第(3)题,由图乙是沿46S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两侧的自然带差别很大,A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答案:(1)为热带雨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苔原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2)北纬60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在南半球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3)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56、带,B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形成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地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13(2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材料2: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1)结合材料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征。(6分)(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非常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3)乞力马扎罗山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请分析原因。(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候带的分布可得出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第(2)题,一般情况下,山地基带所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就越完整。第(3)题,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在同一山地的南北两坡,降水量的影响更大,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答案:(1)南北对称分布。(2)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3)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