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99KB ,
资源ID:107588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758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七)(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七)(含解析).doc

1、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七)(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试卷有误缺页、漏页等现象。2.本试卷共四道大题,共22道小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泛娱乐化”的文化氛围中,“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以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方式成为人们的释压工具,也迅速发酵: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

2、系养姓。其实,这种调侃倒也无妨。特别是“90后”一代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近而立之年,面对已经被上一代占据的差不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对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对自己的“初心”,只好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调侃戏谑。虽然“佛系”的说法有着些许消极逃避、悲观失望的色彩,但它是强势生活下的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不是绝对的悲观失望,也不同于灰色调较重的“丧文化”。“丧文化”的符号是“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丧”是不想工作、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一切皆空,无所执;而“佛系”是在看似“无执”中“有执”,是“只顾攀登莫问高”“只重

3、过程,莫问结果”,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也不能把“佛系”青年等同于“垮掉的一代”。虽然和“佛系”一样,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语如“葛优躺、宅文化、二次元、小确幸、屌丝”一度盛传,但是无须过度解读和过度担忧。这不是青年一代的自暴自弃,而是负面情绪的自我消解。“佛系”心态实际指向的是现实物质和精神满足状况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幸福效用/欲望,幸福是效用(现实生活状况)和欲望(个人物质和精神欲求)之间的比值。按照这一说法,幸福感的提升,与现实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和欲望的减少密切相关。“佛系”看似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使“佛系”心态的一种可能

4、的发展指向是无欲无求。“佛系”心态发展的另一种积极发展指向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调适。追求心灵的感悟和超越,积极乐观、豁达宽容、忧喜随缘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可以乐观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放下心态和身段,以理性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佛系”是“90后”独特的“叙事方式”,不能苛求每一代都完美,也没有必要耸人听闻地提升到人性堕落的高度。朋友圈的善意点赞、正向鼓励;打车过程中对司机的体谅,堵车时的安静从容;恋爱中对看电影、旅游、洗碗等“小事不争执原则”;网络交友的与人为善,重缘惜缘;养娃不执着于“穷养”“富养”的教条式的争论,不一定都要求孩子“成名成星”;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

5、工作有耐性,不无原则刻意恭维上司有什么不好?“佛系”心态也折射了“90后”青年从年少轻狂到“为赋新词强说愁”再到历经沧桑后的成熟。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领域多、元素丰富,许多事都是多重的选择,面对一些无关原则和不破底线的小事,不必锱铢必较,多一些大度包容,笑而对之有何不可?(摘编自张九海佛系”心态的三重解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小事不争执”、不要求孩子“成名成星”以及工作有耐性,都是“佛系”的表现。B. “佛系”追求心灵的感悟和超越、豁达宽容、忧喜随缘、敢为人先等积极生活态度。C. 虽然“佛系”是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但也流露出了绝对的悲观失望的情绪。D

6、. “佛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切皆空,无所执”,不无原则地刻意地恭维上司。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证了“佛系”和“丧文化”“垮掉的一代”的不同B. 文章引用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观点意在证明“佛系”心态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C. 文章依次论证了“佛系”产生的原因、“佛系”心态的意义以及其正能量的表现。D. 文章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人地进行论述,最后对“佛系”这一思想进行了否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已成为了人们的释压工具.B. “佛系”是“90后”一代面对生活

7、中的重重压力而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的调侃、戏谑.C. “佛系”作为“90后”独特的“叙事方式”,反映出了年轻一代人性不断堕落的一面。D. “佛系”心态折射出“90后”的青年度过不同的人生阶段后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敢为人先积极生活态度”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敢为人先”这一观点。C项,“虽然佛系是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但也流露出了绝对的悲观失

8、望的情绪。”混淆关系。原文是:虽然“佛系”的说法有着些许消极逃避、悲观失望的色彩,但它是强势生活下的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不是绝对的悲观失望。D项,“佛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切皆空,无所执”偷换概念,由原文“丧是不想工作、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一切皆空,无所执;”可知,“丧”是一切皆空,无所执。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最后对佛系这一思想进行了否定。”理解

9、错误,由原文“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领域多、元素丰富,许多事都是多重的选择,面对一些无关原则和不破底线的小事,不必锱铢必较,多一些大度包容,笑而对之有何不可?”可知,文中对“佛系”这一思想是肯定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反映出年轻一代人性不断堕落的一面”的说法于文无据,由原文“佛系心态也折射了90后青年从年少轻狂到为赋新词强说愁再到历经沧桑后的成熟。”可知,此说法与原文观点相悖。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

10、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

11、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材料二: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在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

12、特征,这就要求老师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的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节选自搜狐教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材料三:广东省教育厅等

13、12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本着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应减免费用,确保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同时,教育、旅游、工商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细化监管措施,理顺监管体制,防止研学游市场出现“重游轻学”的扭曲和异化。(节选自2018年10月10日信息时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材料四: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

14、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研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研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4. 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

15、“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研学旅行”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B. 与有规律、成体系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C.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都背离了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对它的异化和扭曲。D. 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本普及,中国的研学旅行推进可能同样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5. 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

16、行的意见,广东省12个部门发布相关文件,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推进研学旅行。B. 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使其能尽快适应研学旅行的需要。C.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D. 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降低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研学旅行。6. 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答案】4. B 5. C 6. (1)学校方面:当今的教育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

17、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抑制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2)教师方面: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3)家长方面:不少家长相关意识淡薄,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研学旅行是无用的。(4)监管方面: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以致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的研学活动。(5)经费方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因缺少必要的资金,“研学旅行”难以落实。【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

18、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分析错误,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研学旅行“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特征”二字说明,原材料作者并不认为这是研学旅行的局限性。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分析错误,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研学旅行设计。根据材料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故选C。【6题

19、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结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相比于传统的在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老师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的准备”“更有不少学生

20、家长以得研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教育、旅游、工商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细化监管措施,理顺监管体制,防止研学游市场出现重游轻学的扭曲和异化”“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等分析概括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踵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朗读者杨军民买完车票,时间尚早,她找了一处座位坐下来。一抹阳光从敞亮的车站候车室窗户射进来,亮丽而温暖。她再一次掏出手机确认一下时间,习惯地将手机装入夹克衫左下侧的口袋。从放在座位右侧的旅行袋里掏出一本书,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专注地读起来。很久

21、没有读过带入感这么强的小说了。她立即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带入了十八世纪苏格兰高原一个伯爵府邸的傍晚,高高的府邸台阶上,走下来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在作者情景交融的笔触下,那座府邸像一幅精美的油画,恬淡静美朦胧。没有任何预兆的,少年被碎石路上轻微的声响惊扰,悚然回首,一个身材颀长的白色身影向他逼近,包裹了他,让他惊恐晕眩继而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留恋之中小说如静静的山涧涌出一股溪流,清澈却水花四溅,宁静却暗流奔涌,细腻的心理描写,悬疑的构思,唯美的景色描写,像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大餐,够香够味够爽这时候,有一个穿着一身黑衣的少年坐在了她的身边。她用眼睛的余光感受到了他的存在,她却已经被小说的情节感染得无力自拔

22、。少年坐在她的身旁玩手机,游戏的音量开得很大,像一个小型音箱里在发生着一场激战。少年看似盯着手机,眼睛的余光却机警地观察着周围。候车室的人不少,也不多,焦急奔走的,引颈张望的,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匆忙的节奏里透露着井然。少年眼睛更贴近了屏幕,右手脱离了手机,那是一双女人般纤细瘦长的手,比之于妇女丰腴饱满的手指,他的手略显骨感,灵活而有力量。少年似乎更专注于手机的游戏。那只手却忽然如离弦之箭,只觉白光一闪,她装在口袋里的手机已经被他灵巧地掠过来,落入了他的口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会觉得那双手不是他的,他对手机的专注度始终未有丝毫懈怠,那只手却在执行着与他的神情丝毫无关的事情,像极了孙悟空

23、的分身术。当他心神归一的时候,他又用眼睛的余光看一下四周。发生了什么吗?似乎没有。少年好像已经很深地沉溺了,眼睛依然盯着手机,缓缓起身,准备离开。“对于这些留守的孩子,对他们,我们有什么可以责怪呢?他们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在异乡打工,他们的心灵得不到爱抚,他们像案板上的鱼,干涸而挣扎。柔弱一些的孩子因此沉默消沉,刚强一些的孩子会把渴望变成叛逆,甚至会徘徊在犯罪的边缘,他们只是以这些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无所谓,掩饰心中对爱的渴望。他们带刺,但刺里包裹着一颗温热坚强的心哪!当然,我们也不能怨责那些父母,他们抛下心疼的孩子,带着一腔怀念奔走在流水线上,他们想奠定一些经济基础,他们眼睛里是产品,心里

24、却只有他们的孩子。孩子是他们的信念,每日把疲惫的身体搁在床板上的时候,在疲惫留给他们的哪怕最短暂的间隙里,一定,一定,是他们的孩子在眼前晃动。这是一种牺牲,一种无畏呀!我们无力改变,就让我们拿起电话,哪怕只能说一句话。那么,父母说孩子,爸妈想你了!那么,孩子说爸妈,我想你们了!世界或许会因为这一句话而充满阳光”她忽然念出声来,声音不高不低,临近的人都可以听得见,听得清楚。那声音情感饱满,像春风吹拂着树梢,像划破云翳的一缕阳光,像母亲抚摸着婴儿准备起身的少年聆听着,前后左右的几个人聆听着,车站的喧闹似乎凝滞了,只有她温和而清晰的声音在环绕。少年关小了手机的音量,静静地听完了她的朗读。默默地站起来

25、,走出了车站大门,隔着玻璃窗,她看见他把手机把在耳朵上。也许,铃声响起的那边,是他的父亲或他的母亲。她这么想着,眼睛有些湿润。作为一名做留守孩子专访的记者,她一进门就看见了那个孩子,桀骜不驯的眼神,须臾不离的手机,一只耳朵下晶亮的耳环。她把手插进左下边的口袋,手机好好地躺在那里,手机是温热的,有她的体温,当然也有他的。时间到了,她准备着行囊,走向站台入口。那本被合上的书,翠绿的硬质封皮上,写着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几个仿宋大字。(安徽文学)2019年1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朗读者”为题,巧妙借用当前广为人知的电视节目的栏目名称,标题的趋同化既

26、展现了阅读化人的巨大力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B. “从放在座位右侧的旅行袋里掏出一本书,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这既照应了题目,也为后文黑衣少年坐在她的左侧偷窃手机作好了铺垫。C. 文章第三段两次描写少年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周围,揭示出他偷窃行为害怕引起别人注意的戒备心理,也表现了少年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紧张和焦虑。D. 手机是“她”与少年的连接点,小说开篇切入女主人公“掏”“装”手机的动作细节,在后文少年的“掠”与“还”中传达出“朗读者”洗涤灵魂的力量。8. 文章第二段说“她”“很久没有读过带入感这么强的小说了”,实际上作者正是借助这种“带入感”巧妙地构筑了这篇小说的情节,请结合作品简要梳理

27、。9.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多余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答案】7. C 8. 答案示例:全文从“她”买票候车专注阅读展开情节,便被茨威格的小说带入其中,这是情节的“起”点;因了沉醉其中无力自拔的“被带入”的阅读才给了少年下手的机会,这是情节的“接”点;意识到手机被偷后,撇开小说的朗读又把少年带入自己设定的情景,这是情节的“折”点;少年静静地聆听、偷偷地还手机、默默地起身、悄悄地打电话,少年被带入后灵魂受到净化,这是情节“圆合”的收束点。(要紧扣“带入感”答题。若从情节的发生、发展角度来答,也可酌情给分) 9. 答案示例1:不多余。理由:表现人物:通过揭示阅读真

28、相,更加突出了“我”要转化少年的良苦用心,丰富了人物内涵。照应情节(或“结构完整”):文章开篇以“掏书读起来”这样的情节展开,通过最后一段交代此“阅读”非彼“朗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凸现主旨:通过揭示朗读的真相,表现了“我”作为一名留守孩子专访记者对孩子们的理解与尊重,凸显了顺势而为,春风化人的美德。答案示例2:多余。理由: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并与开头完美照应,最后一段就显多余。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她”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阅读真相的细

29、节显得造作多余。【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表现了少年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紧张和焦虑”错误,根据后文可知,少年是一个留守儿童,缺乏爱和关心,意图通过“偷窃”等行为掩饰心中对爱的渴望,在这之前,他已经做过多次类似“偷窃”的事,因此“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紧张和焦虑”于文无据。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带入感”在小说情节上的作用。根据文章第1段

30、可知,因为小说的“代入感”很强,“她”沉浸其中,为下文少年偷手机做了铺垫;由第3、4段可知,“她”知道手机被偷后,用“情感饱满,像春风吹拂着树梢,像划破云翳的一缕阳光,像母亲抚摸着婴儿”的声音朗读,将少年“代入”到一个“留守孩子渴望爱”的情境;少年将自己“代入”进情景后,产生情感共鸣灵魂受到净化,偷偷地将手机还给“她”。因此,“代入感”是故事情节的起点、转折点和收束点。考生要紧扣“带入感”答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本题探究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

31、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如果认为“不多余”:人物上,“她”朗读的内容与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截然不同,说明“她”是为了转化少年,丰富了人物形象;情节上,前后照应,开篇写“她”读书,中间写“她”朗读,结尾写“她”合上书,小说结构完整;主旨上,朗读真相的揭示,既表现了“她”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也写出了在理解尊重的基础

32、上春风化人的美德,给读者启示。如果认为“多余”:人物上,1-9段已经较好地展示“她”作为一名留守孩子专访记者顺势而为转化少年的形象,结尾段嫌多余;情节上和主旨上,去掉结尾段后,第9段同样可以与第1段“买票”前后照应,也不影响主旨的表达,嫌多余;效果上,小说往往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去掉结尾段更能为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嫌多余。学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点睛】思路引导可读性强的小说一般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不同类型的叙述顺序及夏然而止、留白式的结尾中,充分塑造着人物的性格,展现着文章的主题。因此,情节类作用分析题往往要

33、考虑对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的作用。(1)先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考虑某些具体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接着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然后分析情节对揭示深化主题等几个方面的作用。(2)由以上的思路作导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织答案。答案分三个层面:指向情节本身(情节的特征)、指向人物(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指向主题(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于世。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

34、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氏,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市。毓驳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今白氏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则若同牢合卺之后,罪何所加?书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过重也。苟以白氏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杀之为重。”太祖曰:“毓执之是也。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文帝践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愍之,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明帝青龙二

35、年,入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齐王即位,赐爵关内侯。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封一子高亭侯。正元三年,疾病,逊位。甘露三年薨,谥曰成侯。孙藩嗣。(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卢传)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曹爽秉权/将

36、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B. 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C. 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D. 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书,指尚书,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乐经和周易合称五经。B. 践阼,指登上帝位。践,履踏。阼,阼阶、主阶。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37、C. 青龙,指魏明帝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明清时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明清时可将之作为对皇帝的称呼。D. 侯,周代位列五等爵的第二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卢毓品德高尚,学问深厚。卢毓在两位兄长死后照料寡嫂孤侄;为还未与丈夫见过面的白氏求情时能够引用经典阐述意见,让太祖感叹不已。B. 卢毓爱护百姓,敢于谏诤。文帝大举移民充实谯郡,卢毓怜悯百姓,为此上表而惹怒文帝;任侍中时因敢于辩驳和争论获得文帝称赞,官位得以升迁。C. 卢毓选贤荐能,见解独特。卢毓对人的评价和举荐首先看重的是性情品德,其次才是才能,

38、他认为有才而不能办成善事是因为才能没有对准方向和目标。D. 卢毓历侍多君,仕途跌宕。卢毓先后侍奉五位君主,因爱护百姓、敢于谏诤导致官位多有变迁;曹爽掌权时遭贬谪,高贵乡公即位后被进封并惠及子孙。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2)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文帝)虽然准许了卢毓上奏的内容,心里却还怨恨他,于是贬谪了卢毓。(2)曹爽等人被收监后,太傅司马宣王派卢毓代理司隶校尉一职,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

39、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比和对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当中,“徙毓仆射”与“出毓为廷尉”为相同句式,所以“出”“毓为廷尉”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司隶”是“毕轨”的职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B项,“官”作“免”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40、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经和春秋,不包括乐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任侍中时因敢于辩驳和争论获得文帝称赞,官位得以升迁”理解有误。原文“明帝青龙二年,入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 卢毓明帝时任侍中且敢于辩驳和争论并得到升迁,得到是“明帝”的

41、称赞,而不是“文帝”的称赞。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所表”,所字结构,上奏(的内容);恨,怨恨;“左迁”,贬谪。(2)中,“见”,表被动;“收”,收监、逮捕;“行”,代理;“治”,审理;“狱”,案件。【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

42、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不能用今义代古义;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县人。父亲卢植,在世时很有名气。卢毓十岁就成了孤儿,后来遇上本州战乱,两个哥哥也死于非命。卢毓就担负起抚养寡嫂孤侄的责任,他的学问和品德受到大家的称赞。当时天下混乱,不少人士逃往外地,因此,对逃亡的人刑罚很重,倘若有人犯了罪,就会株连他的妻子和孩子。有个人被判处了死刑,他的妻子白氏,刚嫁到他家没几天,还没和丈夫见过面,大

43、理寺就报请将她一并处死陈尸于街市。卢毓驳斥这件事说:“大凡女子之情,因为和丈夫相处才产生恩爱,因为成了妇人才重视和丈夫的情义。如今白氏生有未曾和丈夫见面的悲哀,死有未成妇人的痛苦,可执掌刑法的人还想把她处以极刑,真要这样的话,那么如果白氏和丈夫已经行叩拜之礼,又应当给她加什么罪呢?尚书上说: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怕给白氏的判罚的确太重了。如果因为白氏已经接受了夫家的聘礼,进入了丈夫的家门,至多判几年刑也可以了。处死实在太过分了。”太祖曹操听了这番话,赞许道:“卢毓说得有道理,而且能够引经据典阐述自己的意见,真让人感叹不已。”由于这件事,曹操便任命他为丞相法曹议令史,后又转任西曹议令史。曹丕登

44、基后,卢毓升任黄门侍郎,后又出任济阴相和梁、谯二郡太守。因为谯郡是曹氏的故乡,因此曹丕大批移民,到谯郡屯田。然而这里土地贫瘠,百姓穷困,卢毓怜悯人民,就上表曹丕,请求把百姓迁移到土地肥沃的梁郡,没想到这个建议很不合乎曹丕的心意,曹丕虽然批准了卢毓的要求,心中却恨恨不已,不久将卢毓降了职,让他担任了管理移民的睢阳典农校尉。卢毓一心利民,亲自到乡村视察,为老百姓挑选宅地和好田,百姓们非常信赖。明帝曹睿青龙二年,卢毓入朝担任侍中。卢毓在担任侍中职务的三年时间里,和明帝多次有过辩驳和争论。明帝下诏说:“侍中卢毓,秉性贞渝,心平体正,是一个不懈于位的人。因此我任命卢毓从现在起担任吏部尚书。”卢毓对人的评

45、价和举荐,首先看重的是他的性情品德,其次才是他的才能。黄门侍郎李丰曾经为此询问过卢毓,卢毓说:“才能是为了用来成就善事,因此大才成就大的善事,小才只能成就小的善事,如今有些被人称作有才能的人并不能办成善事,正是因为他的才能并没有对准目标和方向。”李丰等人对他的见解都很佩服。齐王曹芳即位后,卢毓被赐爵关内侯。当时曹爽掌管大权,想要树立他的党羽,于是调任卢毓为仆射,不久,又把卢毓逐出内阁担任廷尉(尚书內朝官,九卿外朝官,故云出)。司隶毕轨甚至妄奏要罢免他的官职。大臣们纷纷上告毕轨,于是又让卢毓当了光禄勋。曹爽等人被收监后,太傅司马懿命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

46、晋封卢毓为大梁乡侯,又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高亭侯。正元三年,卢毓得病,辞去官职。甘露三年,卢毓去世,谥号成侯。他的孙子卢藩继承了爵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安万善吹觱篥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注觱篥(bl),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

47、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B. 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C. 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D. 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15. 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前两句表现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三、四句表现出变得高亢雄壮,洪亮激越五、六句借渔阳掺表现了低沉压抑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

48、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误,最后两句“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写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除夕守岁,一年将尽,诗人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故借美酒美曲排遣愁绪,体现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并非“悲从中来”,而是美酒美曲驱逐了因岁月而生的愁绪。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觱篥乐曲的旋律变化。考生要细心解读文本,捕捉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音乐

49、旋律的形容词、比喻词、场景词等加以揣摩,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前两句“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以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和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来描摹乐曲,体现了曲调的凄冷沧桑而富于变化。三、四句“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体现了曲调似龙吟虎啸般的高亢雄壮又激越。五、六句“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音乐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写出乐曲极度低沉之感。七、八句“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写音乐变得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如同上林苑繁花似锦,体现了乐曲的明快美好。【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

50、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左传曹刿论战中,在战胜齐国军队后,曹刿回答鲁庄公最终追击齐军的理由是“_,_”。(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通过指法变化和曲目的难度来表现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象。【答案】 (1). 吾视其辙乱 (2). 望其旗靡 (3). 轻拢慢捻抹复挑 (4). 初为

51、霓裳后六幺 (5). 白露横江 (6). 水光接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在战胜齐国军队后,曹刿回答鲁庄公最终追击齐军的理由”,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通过指法变化和曲目的难度来表现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出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象”,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辙、靡、抹、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52、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

53、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B. 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C. 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D. 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B.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C.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

54、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D.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B.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C.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D.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答案】17. D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第一空,“

55、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根据句意,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前所未有过的举动,所以应该用“创举”。第二空,“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境是指“对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应用“炉火纯青”。第三空,“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语境不是在说人工雕塑技艺,而是说国画中的颜色完整不可分割。应用“浑然天成”。第四空,“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

56、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 “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 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使用,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对待, 应用“一概而论”。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成分残缺, “印章的使用”是种“方式”,而非“补救”

57、,据此排除AB两项;第二处是搭配不当,“演变成为”与“作用”不搭配,可将“演变成为”改为“具有了”,据此排除D项。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反而”与“非但”搭配,衔接更流畅,据此排除BC两项;“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的程度比“不能增加画面的美”或“破坏了画面的美”的程度更深应放在后面,据此排除A项。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

58、、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据了解,2019年11月1日,郑州市兴东市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环卫工人,在熙地港区域进行日常清扫保洁工作时,用高压水枪促使树叶加

59、速落下,被路人用手机拍下后发至网络并迅速传播。11月6日,针对“环卫工人使用水枪冲落树叶”一事,郑东新区管委会作出回应:虚心接受广大市民和媒体的批评和合理建议,立即叫停市政环卫管养公司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加强培训,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道路保洁,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经调查,负责郑东新区环卫管养的兴东市政公司,未结合当前气候特点,违反自然规律,对道路保洁要求标准过高,在清扫落叶时使用高压水枪打落白蜡树叶,造成了市民的误解。郑东新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局获悉后,第一时间叫停这种行为,要求兴东市政公司加强培训,指导环卫工人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道路保洁,责令兴东市政公司作出深刻检查。目前,郑东新区全区行道树

60、超过10万棵,绿化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时值深秋,落叶增多,也给环卫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郑东新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局将举一反三,增加落叶清扫工作硬件设施和力量配备,增加机械清扫力度及频次,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压力。(l)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针对上述消息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80字。【答案】(1)郑州叫停“水枪冲落树叶”,责令市政公司作深刻检查。(2)“水枪冲落树叶”表面看是相关部门对道路保洁要求过高,本质还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郑东新区管委会对待批评的反应是对的,但更该反省自己的要求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61、考生语言表达压缩语段和简明、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抓住文段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对消息评述,可侧重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评论。第(l)题,语段第一段说的是事件的起因,第二段、第三段陈述的是有关部门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第四段说的是此事件产生的影响。在归纳时要抓住陈述对象:郑东新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局;事件:环卫工人用高压水枪促使树叶加速落下(水枪冲落树叶);结果:责令市政公司作深刻检查。然后结合题干要求拟定答案即可。第(2)题,语段主要是针对“环卫工人水枪冲落树叶”事件,郑东新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局对此事做出的反映。写评论时先肯定郑东新区管委会市政

62、园林局的做法,同时,还要指出这件事的本质问题所在。也就是既肯定优点:郑东新区管委会对待批评的反应是对的;又指出问题:“水枪冲落树叶”事件表面看是相关部门对道路保洁要求过高,其本质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的体现,作为有关部门应该反省自己的要求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点睛】新闻类语段压缩题解题步骤:审题,明确解题要求;准确筛选出符合文题要求的重要信息(陈述对象、事件、行为等);整合取舍信息,注意“留用”“完整”(“留用”指尽可能选用原材料中筛选出来的负载着主要信息的原词;“完整”指组合后的答案必须涵盖所给材料的整体意思,完整地体现题目要求);拟定答案,力求“简洁”“连贯”(“简洁”指组合后的答案没有赘余的

63、词语信息;“连贯”指答案须文通字顺,用语得当,力求流畅、优美。一般采用主谓句形式)。2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下列问题,措施(1)请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2)请说出该漫画的寓意。【答案】内容:这幅名为措施的漫画,左下角是一只老鼠,中间墙上有一张画着猫像的图,右边那个手拿毛笔的人认为这样就可以防范老鼠,于是得意洋洋掉头而去。寓意:讽刺那些形同虚设的防范犯罪的法规和制度。【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仔细观察画面构成(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主体,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客观描述画面,只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

64、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注意说明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空间顺序);有主有次,说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注意漫画的题目是措施,左下角是一只老鼠,中间墙上有一张画着猫像的图,以个手拿毛笔的人等。结合“措施”分析,这个人采用这样的措施防范老鼠,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靠弄虚作假蒙骗、用形同虚设的手段应付的现象,或者是讽刺那些形同虚设的防范犯罪的法规和制度。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

65、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10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地支援武汉,出现了一批批的90后白衣天使,他们担起了抗击疫情的重任。日前,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有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坚守在抗疫一线,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他在病床上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 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

66、作。“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积极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认为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读完以上新闻,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至少两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担起重任的新一代疫情正酣,斗争正酣,责任如山,不容掉线!使命在肩,逆行而前!90后,是曾经备受争议的一代人,如今,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身披白衣战袍,奔赴一线,投入战“疫”,挑起了这个时代的重担。青年兴则国家兴,

67、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疫情中,青年一代绽放耀眼的光芒。李文亮医生毅然吹哨,90后白衣天使主动请缨,青年一代正在顺利接棒,成为担当重任的新一代。这对正在成长的新新青年一代的我们来说,更是一种热血沸腾的激励。“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莘莘学子的叮嘱,博雅塔下的勉励。这番话让无数青年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仅激起了北大学子的激情,也鼓舞起所有年轻人为国家与民族奋斗的信心与决心。我们是青年,青年人自有青年人的担当。我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我们可爱、可信、可贵

68、、可为;我们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虽然如今我们还在宁静的校园读书,但就像90后青年的成长一样,总有一天,忙碌的工厂、科技的潮头、创业的前沿,所有新时代的大舞台上,都会刻印下我们青年人奋斗的脚步。而今,在危险的疫情前线,白衣天使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勇敢举动,再次激励了我们,让我们明白:青年要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时代同心同向同行。正在前线战“疫”的90后青年们,正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的表现,他们在这场战“疫”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向所有人宣告: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只要我们青年坚持爱国爱民的方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会书写

69、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希望如约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们。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在几则材料中选择两则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审题】材料都体现了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能

70、力,10天建设医院、医护人员紧急集结、世卫组织的高度赞扬,都反映出中国的强大。而这强大既是政府的有力组织,也是民间的积极响应,反映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美德;材料都展现出医生护士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90后作为备受争议的一代,如今已成为中流砥柱;李文亮医生敢于吹哨、坚守一线,各地医生护士的主动请缨、紧急驰援,都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医者仁心的精神,令人敬仰。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选择材料进行作文。【立意】1.强大祖国,将是你永远的后盾。2.医者仁心,致敬“逆行者”。3.有责任,敢担当,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精神。4.齐心协力,共同战“疫”。5.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素材】1

71、.是的,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才能战胜病魔。春节期间,一场病毒侵犯了我们的国家,还夺走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突变无常。疫情来势汹汹,爱心入川汇海。文辞表达各异,但心意相通,目标也相同。“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日照市东港环卫工人袁兆文走进派出所,扔下12000元匆匆离开,17秒感动国人。十余位姑娘为了穿防护服方便,毅然地相互剪去长发。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拿衣服去救另一群孩子。2.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之人,他们顶风而上,在疫情开始之时就将一封封请战书呈上,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他们就像一个个

72、辛勤的园丁,修整和维护我们这个大家庭。在国家危难之时,也是他们挑起了国家的脊梁;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在耄耋之年依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的出征武汉;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没有造遥。3.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点点微光,汇成希望;丝丝温暖,凝聚力量。当一线医护人员急需N95口罩等必要物资时,在今之华夏,全国有心人为其囤积医用物资,小到各社会爱心人士,向一线捐赠口罩,不管多少,相信这点点微光,必能汇成希望;大到社会企业纷纷转产口罩,他们统一着口号“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赠,这无疑是谱写了一

73、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4.中国击败病毒是早晚的事,对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不同的人群,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勇敢、善良、高尚,以及怯懦、恶毒、卑鄙,将来有一天都会放到历史的天平中去称量。【结构】本文以疫情中亮眼青年一代为切入点,先点出疫情中新一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再深入论述,谈到青年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青年们在各行各业的付出,以之衬托在这场疫情中表现突出的90后医护人员,最后总结全文,表达对疫情中奔赴前线的白衣天使们的赞美和美好祝愿。【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

74、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