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防控慎终如始疫情防控慎终如始,推动发展行稳致远蓝绍敏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苏州经济发展外向度高,已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受疫情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面对疫情防控繁重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挑战,苏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江苏省委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两手抓两手硬奋力夺取“双胜利”,努力向中央和省委、向全市人民交出大考的苏州答卷。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夺取“双胜利”的信心决心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新老问题、未知风险、不可控因素叠加,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主持召开统
2、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强调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两战都要打,两战都要赢。随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以及基层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夺取“双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事实上,疫情防控和推动发展并不矛盾,抓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发展的前提,稳是大局;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不进则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
3、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苏州而言,这次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世界经济下行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远超 2003 年非典疫情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是 21 世纪以来我们遇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但客观辩证地看,疫情冲击是短期、总体可控的,不会影响全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奋勇挺过艰难时刻,最终夺取“双胜利”。我们有夺取“双胜利”的制度优势。国内疫情来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行动、应对有力,凝聚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充分体现了组织力、号召力、动员力以及基层治理战斗力,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
4、加凸显。目前境外疫情愈加严重,继欧美经济停摆之后,亚洲地区可能迎来新一轮冲击,而相比之下国内“战疫”成效明显,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如果应对得当,江苏包括苏州有望成为全球经贸活动“避风港”,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我们有夺取“双胜利”的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次疫情冲击再次表明中国经济有抵御暴风骤雨的强大韧性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苏州经济在全省、全国占据重要地位,2019 年 GDP 占全省 19.6%、全国近 2%,进出口总额占全省 50.7%、全国 7%,苏州能否稳住
5、,对全省乃至全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工作大局至关重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苏州责任,主动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做贡献。我们有夺取“双胜利”的潜在动能。我国仍处于经济“后发优势”的集中暴发时期,随着疫情逐步缓解、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快恢复,暂时被抑制的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反弹回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持续释放政策效应,危机中也孕育着新需求、新机遇,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快速发展。苏州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完备的配套水平,60%70%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能够实现本地和国内自我垂直整合,通过产
6、业链提升、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优势日益显现,抗击外部风险能力持续提升。迎难而上对冲疫情影响,千方百计加快复工复产复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州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目前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在不断巩固拓展,确诊患者治愈率达 100%。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42.3 亿美元、增长 163.3%,创历史新高;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3.28 万亿元,增长 13.8%;工业投资强劲增长 13.3%,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增长 23.1%;5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科创板 2 家,实
7、现了新突破;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超过 20%,财政收入总量、税比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用整档节目报道了苏州内抓防控、外稳出口的有效做法。同舟共济、协同发力,构筑立体防线。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大战、也是大考。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环节,苏州认真细致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举措,坚决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线,从打遭遇战到打主动战、总体战,再到打常态化防控战,负压前行、连续作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力完善综合应对举措。2020 年 1 月 24 日24 时起,江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为有效阻击疫情,苏州在全国率先公布延长春节假期的政策安排。1 月 26 日起全
8、面升级各项防控措施,先后推出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阶段收治预案苏州市急救中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分阶段运转工作预案等系列措施,统筹全市医疗机构和卫生资源,集中资源强化医疗救治,集中精力强化预防控制,强化对疫情发展趋势、人员流动信息的分析预估和数据共享,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全力实施精准有效管控。把握疫情防控规律,在全省率先探索“苏城码+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方法,在全市域统一实施红、黄、绿三色“苏城码”动态管理,完善功能、简化流程,为人员在市域内自由通行提供了“电子路条”,拓展入境来苏人员监督互助功能,提升人员管控精准度。截至 4 月 23 日,已有近 1630 万人成功申领“
9、苏城码”,访问量达 19.6 亿次,对甄别出的“伪绿人”依法处理并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惩戒,為构建“市域电子身份认证体系”打好基础。全力筑牢基层防控“铜墙铁壁”。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干部、公安警力、网格员、基层卫生工作者、志愿者的作用,深入推进“网格+警格”双网融合模式,加强人员排查走访、疫情防控线索摸排,强化对重点人员的动态信息管理,把群众发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和 8.8 万名专兼职网格员投身抗疫一线,累计排查走访居民近 500万户、1000 万人,共同构筑起阻击疫情的严密防线。全力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随着海外疫情加速扩散,密切关注美国、西班牙、
10、意大利等国的疫情形势变化,持续强化入境人员管理,将入境人员全部纳入所在单位、企业、社区等防控机制,落实健康管理和服务保障措施,严格执行近期从国外来苏人员为期 14 天的居家隔离,认真做好携带货物、行李的消杀检疫,为隔离人员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和生活保障。多措并举、统筹应对,确保两手齐抓。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事关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事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苏州聚焦“六稳”、聚力“六保”,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凝心聚力、攻堅克难,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完善一个“政策包”。2020 年 2 月 2 日,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
11、苏惠十条”,随后出台“惠外贸十二条”“惠服务业十条”等,推出企业用工服务、交通运输服务、企业项目服务“三项保障机制”,形成了契合苏州实际的疫情防控政策体系,“苏式及时雨”下得早、下得多、下得透,其中“苏惠十条”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肯定。用好一套“热力图”。2020 年初,苏州在全球首发“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成为招商引资的“硬核神器”。疫情发生后,迅速调整招商方式,借助热力图开展“屏对屏”洽谈和线上招商签约,一大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首期投资 9亿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落户昆山,这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笔、也是其在亚太市场的首次生产性战略投资,李克强总理致贺信。织密一张“服务网”
12、。按照“安全可控、系统推进、分步实施”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苏州在全省率先采取复工专车专列专机等举措,组织开展了“千名机关干部服务万家企业”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防控物资保障、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困难。突出抓好产业链协同复工,及时建立主要产业链龙头企业库和跟踪服务机制,以龙头企业的稳定带动全产业链的稳定。截至 4 月 21 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 96.5%,用电量恢复至 93%以上。托底民生、下沉服务,践行以人为本。在抗疫过程中,苏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最核心位置,始终带着为民情怀持续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努力营造安全、安定、安心的生产生活环境。抓
13、好当前农业生产。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落实苏“惠农”十条,统筹抓好农业防疫与生产,保障春耕备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打通农业产业链环节,确保“菜篮子”“米袋子”市场供应充足、平稳有序。抓好物资保供工作。持续扩大紧缺医疗物资外采渠道,支持和鼓励外贸、电商企业加强境外医疗物资的筹集备货和组织进口。加快口罩库存收储,定期对社会投放。实行重点企业应急商品日报制度和生活必需品日报制度,保证全市生活必需物资储备充足,各大商超供货渠道稳定,供货平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一丝不苟抓好当前各项安全生
14、产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狠抓国务院督导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巡查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强力推进 27 个行业领域的集中整治,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加强督查检查,强化安全防范,确保安全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毫不松懈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心无旁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2020 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
15、条线”作战、夺取“双胜利”是一场持久战,可能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势因情持续优化应对举措,做好自己的事、做最好的自己,抓紧破解难点堵点、当好复工复产复市“先行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最新部署,精准发力“六保”,努力把发展的速度拉起来,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二季度走出一个昂扬向上的好态势。以“最实的举措”打赢人民战争。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论断,强化显政,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
16、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意见,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防控措施,在把握疫情形势上保持清醒头脑、在应对工作策略上贯穿常态思维,加强全方位严格管控,及时打好政策“补丁”,毫不放松把牢“国门”、守住“院门”、盯紧“厂门”、看好“校门”、护紧“脑门”,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安全感。以“最强的力度”深化对外开放。开放是苏州的鲜明底色,疫情形势下更要让开放为一切工作赋能,将开放打造成苏州发展的最强支撑、最大优势和最亮标识。不折不扣落实好“开放再出发”30 条政策实施细则,用好用足“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落地落细各项外贸支
17、持政策措施,更大力度开拓多元国际市场,持续增强外商投资信心,显著提升苏州全球显示度。着力构建“自贸区+”全域联动发展大格局,依托 15 个联动创新区,对自贸片区改革举措开展先行先试和率先复制推广,让改革创新红利辐射苏州全域,当好吸引外资的强磁场。以“最足的冲劲”厚植增长动能。投资对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也最立竿见影。我们将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抢抓国家“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紧盯中央和省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措施,花最大力气、尽最大可能争取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和区域能耗、排污总量平衡指标,确保各项要素有效供给。办好“全球产业链合作云大会”,致力于打造最好的产业
18、生态,让全球供需双方在苏州找到最佳契合点,抓准机遇进行引资补链、引资扩链,合力填补全球供应链缺口,找到疫情后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优势。2020 年 4 月 25 日,召开了苏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倾力打造苏州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和“中国药谷”。以“最亮的品牌”提振消费信心。文化旅游消费在经历严冬之后,必将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我们将充分利用苏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抓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度“营销”这座 2500 年未动城址的绝美古城,紧紧抓住消费回补契机,大胆创新消费模式、消费场景,让线上新型消费跑得更快些,使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得到充分
19、回补。依托遍地开花的“景观型商业”“小店经济”等模式,提供一整套苏式夜生活解决方案,推动形成人在户外、散开式夜间消费新场景,打造“姑苏八点半”品牌,品味苏州“夜经济”的独特韵味。以“最高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功夫不在纸上,功夫在手上。对标国际最优营商环境,认真抓好苏州营商环境创新大会所推“营商环境 3.0 版”的落实,用好营商环境季度通报制,确保真做、实做、坚持做、创新做。牢固树立“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的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发展需求,超前谋划、精准发力,把能办的提前办好,把能做的做到极致,把小细节干出大效应,真正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企业心无
20、旁骛做好主业、做强实业,让企业打心眼里觉得“最舒心”,确保营商环境年年都有“升级版”。以“最优的机制”激发非常作为。大树特树鲜明的改革导向,大张旗鼓持续弘扬“三大法宝”,深化运用“三项机制”,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干部干事创业“卸包袱”,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扔掉坛坛罐罐、解开约束羁绊,放胆去拼、放心去闯、放手去干。创立改革创新“特别奖”,对在夺取“双胜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充分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热情。拓展深化容错纠错机制,全力推进激励干事担当“1+5”制度体系落地见效,列出改革发展、创新探索“白名单”“安全区”。用好转变作风“曝光台”,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相关作风问题,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监督曝光力度,对工作不实、作风漂浮等现象定期曝光,为党员干部划清底线、立明规矩。(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责任编辑: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