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李小峰摘 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決定了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然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让他们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价值取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观察发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联系一般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活在三种系统环境中:非正式的或者自然的系统,如家庭、朋友;正式系统,如社区群
2、体、贸易联合会;社会系统,如医院、高校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将人放在全面系统中进行理解,强调“人在环境中”,每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个人作为微观系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属性)与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互动作用的结果,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看,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受到宏观社会系统、中观高校家庭系统、微观个人生理心理系统的影响。因此,首先,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做出科学的判断,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错误价值观的侵蚀2。其次,大学生应自觉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熏陶,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社会生
3、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表现与原因分析(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表现一是道德危机,法律意识淡薄。当今社会,大学生不讲文明现象和道德缺失行为越发常见。例如,不尊重父母、师长;不懂感恩;在公共场所缺乏社会公德,肆意追超打闹等。同时,大学生的法律纪律观念也很淡薄,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也说明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不高。二是责任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缺失。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保证。然而在西方负面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例如,不爱惜集
4、体财产、国家公物;不能够正确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能很好的与他人相处,过分注重自我张扬;缺乏诚信等。三是价值观扭曲,信仰危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传播,不良社会风气不断出现和蔓延。大学生价值取向因此越来越复杂,包括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他们容易混淆是非、善恶的标准,荣辱观念出现偏差与错位,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在行动上也出现偏差。信仰是一种力量,不管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信仰的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传统观念和道德意识受到挑战,因此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没有理想或是把物质享受作为人生追求,对
5、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失去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抱以怀疑态度。(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原因分析1.宏观系统:社会转型剧烈,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国正经历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大学生既能主动地适应社会,也容易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现在许多大学生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拜金、享乐及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文化、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展示自我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例如,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传播,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思
6、想的蔓延等。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极易受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伤害,使部分大学生迷失自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中观系统:高校思想教育不完善,家庭教育缺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脱离实际。高校教育存在片面性,即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成长的需求,大学生品德方面的发展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培育没有坚持德智相结合的原则。另外,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等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2。很多家长不重视家庭教
7、育或者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溺爱自己的孩子,这也间接的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标准。3.微观系统: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价值观念容易摇摆大学生群体生理上刚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都不够成熟,如心理脆弱、自尊心强烈等。许多大学生适应能力弱,引起心理不适应,进而带动个人系统的变化。此外,大学生还存在认知能力、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大学生成长中要面临各种矛盾和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或者他们自身努力去克服,他们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被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偏。三、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个生态系统的共同完善,各
8、种教育力量汇聚一起,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格局,最大限度的为大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宏观系统:加强宣传和教育,有效管控大众传媒社会教育虽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处于援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借助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契机,在全社会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努力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参与这些宣传活动,接受熏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体会。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健全各种体制机制,有效控制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报道、正面教育3。同时,要加大对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的惩
9、处力度,坚持抵制不良信息,扶正抑邪,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尤其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因为这是对大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大众传媒。(二)中观系统:坚持学科渗透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整体融合,结合教学,突出重点”的原则,并结合各门学科的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规范教育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中4。各个专业教师备课应根据课程标准和高校的实际条件,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此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體,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5。校园文化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
10、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高校党建和团建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安排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等契机,利用国庆日、建党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机遇,举办各种活动,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实现知行全面发展。(三)微观系统:引导自律自强,发挥同辈群体的教育力量从大学生微观系统上看,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初步成熟,但容易被社会的不良同辈群体影响。大学生入校第一学期是高校加强思想引导的黄金时期,应当特别关注他们的入校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自律自强。大学生的同辈群体即同学、室友以及朋友,他们作为大
11、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6。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要注重树立同辈群体正确的群体意识,规范同辈群体中成员的行为,加强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教育。参考文献:1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蔡丽华,李忠新.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2-14.3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4王双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2):45-47.6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