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6黄山奇松苏教版“活力课堂”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那么我们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将如何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呢? 一、研读文本,找准生命增值点 黄山奇松是一篇状物写景类的散文。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研读,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对于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学生并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因为他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这类题材的课文,而且本文主线清晰,语言平实,学生是很好理解的。
2、如果我们的教学再围绕“奇美”组织,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缺乏新鲜感。于是我在备课时认识到,必须要挖掘新的生命增值点。通过研读,我发现:黄山奇松的“奇”主要表现在姿态奇美、热情好客。黄山松的“热情好客”主要借助松树的独特姿态,通过人们的想象来加以表现的。 而我认为“热情好客”恰恰是黄山三大名松最显著的特色。理由有四:第一,黄山松的“热情好客”是人们由黄山松的独特姿态联想,正因为黄山松那独特的姿态,才有人们这样的联想,所以这本身就能表现黄山松的姿态独特。第二,黄山松的“热情好客”能极大的丰厚黄山松的思想内涵。在这里黄山松已不仅仅是单单的一棵松树,仿佛是一位真正的主人
3、,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外宾客。第三,黄山松的“热情好客”能真正代表着所有的黄山奇松,象征着整个黄山,甚至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品质。第四,对学生而言,“热情好客”也是一种必要的人生启示。因此,我在处理教材时,就将“热情好客”作为教学的主线和重点进行处理。 二、围绕主线,贯穿生命增值点 为了凸显我的教学意图,我围绕“热情好客”这一中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从“姿态奇特”感受“热情好客”。 课的开始,我提出学习要求:默读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句子,想想这三大名松“奇”在哪里?用“ ”画出有关词句,在课文空白处简单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在学生交流时,首先引导他们
4、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再引导想象,感受它们的“热情好客”。如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部分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亲身演示感受迎客松姿态的奇特,再引导他们想象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陪客松“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也同样作这样的引导感悟。让学生首先感受到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然后让他们体会到黄山松奇特的姿态还表现了它们的“热情好客”。 第二层次: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在语言训练中深化“热情好客”。 为了让学生能感悟到黄山松的“热情好客”,我除了通过感情朗读这一手段外,还设计环节让学生进行语
5、言的实践,通过语言的运用,深入体会感悟。在教学“迎客松”时,我让学生想象好客的迎客松对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热情交流欢迎词;在教学“陪客松”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客人初来乍到,你这个热情的主人应该向客人介绍些什么?客人要去观赏黄山的风景了,你这个热情的主人应该向客人提醒些什么?客人游玩了一段时间,正在此歇息,你这个热情的主人又会讲些什么?从而感受陪客松的周到热情;在教学“送客松”时,我还是让学生想象:当游客要离开时,陪客松会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依依不舍的心情呢?这些教学环节紧扣“热情好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在语言的交流运用中,对黄山松的“热情好客”也感受的也更加清晰
6、深入。 第三层次:“热情好客”统领姿态奇特; 在学习理解完课文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黄山有这么多姿态奇特的松树,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大名松来写呢?通过讨论辨析,学生明白了选择这三大名松,不仅能表现黄山松的姿态奇特,还能表现它们的热情好客。而黄山松的热情好客同时也能说明它的姿态奇特。热情好客的黄山松正象征着黄山的热情好客,也象征的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所以,在很多对外场合、礼仪用品中都有黄山迎客松的图像,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 三、紧扣文字,感受生命增值点 语文姓“语”,阅读教学离不开课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离开了具体的文本空谈“热情好客”“姿态奇特”都是贴标签、喊口号。学生仅仅知道一个笼统的概念
7、,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紧扣课文语言,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教学迎客松时,我扣住“热情”“好客的主人”等词句,教学陪客松,让学生抓住“陪同”一词来体会,教学送客松,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送客松“依依惜别”的心情。让学生辨析、评议,再进行感情朗读;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有语言锻炼的时间。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在语言的实践锻炼中才能得到有所提高,因此,教学中我适时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提供语言表达的内容,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找准课文中的生命增值点,紧扣课文语言进行体会,创设语言锻炼的机会,激发课堂中学生的活力,真正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