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协和”的新式教育不久前,美国银行家、慈善家戴维洛克菲勒去世的消息,受到中国网民的关注。 一位美国老人的去世,为何在中国引发关注?事实上,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十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进入中国,参与投资、建设中国的高校和医院,并资助中国的文化项目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正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负责创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小洛克菲勒正是戴维洛克菲勒的父亲。 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后,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极为领先,在教学制度上,还沿用与当时美国医学院类似的理念。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北京协和医学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为1949年后的中国医学界培养了大
2、批人才。 195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而在此之前,老协和的新式教育同样为人们所称道。 1 洛克菲勒基金会接收协和医学堂 为什么一个具有基督教背景的美国财团会在中国投资建设医院、医学院?他们培养的医学人才达到怎样的水准?基金会对于中国文化项目研究有何影响?基金会又从中国项目中获得了什么? 时间要回到1904年。当时,洛克菲勒财团创立了公共教育基金,也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前身(1910年以洛克菲勒基金会名义出现,1913年5月14日获得纽约立法机关特许令)。 基金会创办初期资金是1亿美元,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公司、十九世纪第一个亿万富
3、翁约翰洛克菲勒的儿子,最近去世的戴维洛克菲勒是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儿子)担任第一代会长。 基金会的关注点是教育、健康、民权、城市和农村扶贫。1905年1月的一天,洛克菲勒基金会总策划佛里德里克盖茨向老洛克菲勒(约翰洛克菲勒)建议,将目光转向外部世界,特别是远东。这个建议符合正在寻找慈善事业长远规划的发展方向,经济落后又正在发生巨变的中国,与基金会正在寻找的发展方向颇为吻合。从1910年起,老洛克菲勒先后派出三个调查团,了解中国国情,考察教育体系、医疗设施、卫生条件、经济水平,以求给决策层一个科学抉择的依据。调查报告非常详尽,让老洛克菲勒看到了投资中国的巨大良机,由此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选择在
4、中国促进科学医学项目,在中国兴建一所以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为模板的高水平、世界一流医学院。 老洛克菲勒之所以选择医学作为改变中国的突破点,与当时正在崛起的科学医学有密切关系。考察团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托马斯张伯伦认为促进健康与科学的项目是最理想的选择。而且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渴望西方教育,特别是西方医学科学;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美国教育以及贸易的海外拓展有直接的影响。 1915年基金会决定在中国开办医学教育,最初考虑在北京、上海两处建设医学院。在北京,一个叫做协和医学堂的教会学校进入他们的视野。说来有趣,协和医学堂的创办也有慈禧太后的一份功劳。当时最早来北京行医的英国伦敦会
5、的雒魏林(也有译作洛克哈特,WilliamLockhart),1861年在北京开设了医院。后来医院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毁,伦敦会的另一名医生科克伦(曾于1897年在中国东北的朝阳开设诊所),1901年来到北京,重建医院。通过行医,医生科克伦博得了慈禧太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的好感,慈禧太后为医院捐助了白银一万两。 1906年,伦敦教会与英国、美国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协和医学堂成立后,人气甚旺,前来报考求学的人络绎不绝。1908年医学堂正式开课,到1914年共有38名毕业生,当时校园内有14名外国老师,学校的年开支不到5万美元。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20万美元价格买下北京协和医
6、学堂。在学院命名方面,按照常规,当用人名,即洛克菲勒医学院,考虑到中国文化因素,基金会驻北京主任顾临(美国外交官)建议保留原有协和二字,将校名改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基金会最初计划是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哈佛中国医学院(又称哈佛中国医学专校)作为洛克菲勒医学院的基础,后来因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投资远超预算,而且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影响力也出来了,基金会就放弃了上海的建设计划。 2 协和医院建成费用大超预期 随着协和医学院的创办,基金会提出建设配套的医院,原有的协和医学堂的面积就显得捉襟见肘。洛克菲勒基金会又投入巨资,用12.5万美元买下豫王府,使得医学院的面积达到了25英亩(150亩)。 北京协和医
7、学院的建设体现了追求卓越的品质。建筑外观是中国古典风格,以北京的宫殿和庙宇为模型,建筑物采用灰砖。在校园与建筑物规划时,发生过一段小插曲。基金会请来美国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立芝做规划设计。校方原本要推掉豫王府原有建筑,建设西式风格的现代化建筑,但是遭到柯立芝的反对。柯立芝对豫王府考察后,认为保留原有东方建筑,更能体现医学院的建筑美学与建筑魅力,他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保留原有建筑的拱顶、琉璃瓦,以绿色的琉璃瓦作为整个医学院的建筑屋顶。建筑外观中国化,内部设置则西方化。楼檐下及所有门廊和进口处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描画上红、蓝、绿、金色彩绘,由于建筑屋顶采用了绿色琉璃瓦,远远望去,一片闪烁的碧绿
8、,因此协和医学院被称为绿城。规划中还将协和医学院与实验室的建筑用走廊连接,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科与科距离很近,这样就把教学和研究相互联系起来。在当时,美国任何一个医学院都无法与这样的设计媲美。 为什么要考虑协和医学院建筑外观与周围的中国古代建筑融合?柯立芝的解释是,要让使用这些建筑的中国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使他们在这里工作时能激发最密切的合作,同时也是表达我们对中国最优秀建筑的真诚赞美。 建成后的协和医学院,树木茂盛,建筑雕梁画栋,色彩绚丽,楼与楼之间空地铺满草坪,典雅的古典风格。但是走进室内,水泥地面,起居室壁炉,厨房内有热水器,墙壁上的电线、电灯,又给人们非常现代的感觉。在这样东方古典建筑
9、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织的环境中学习、工作,怎能不激发人们的创新、创造欲望? 另外,现代工业文明还体现在医学院与医院的设置方面。协和医学院有独立的动力设置与机械系统,建有高压锅炉房与发电厂。为了减少噪音,发电机组和锅炉房都建在地下3米处,其供电容量不仅可以满足医学院与医院、教职工宿舍,还可以对外供电。此外,饮水、制冰、供暖系统都很完善。 1921年落成的协和医学院拥有14座宫殿式外观的新楼,附属楼和保留下的建筑共59座,包括解剖教学楼、生理和药理教学楼、化学楼、病理楼。协和医学院最终拥有225张教学床位和30间私人病房,一所护校,一个大型门诊部,医院管理部,一座礼堂,一个动物室,两处学生和教师宿舍区
10、。 不过,如此精心的设计,建设费用肯定少不了。基金会将豫王府改造为医学院的造价远远超过原来的设想,最初的预算只是100万美元,但是购买王府地产和新楼建设一共花费了750万美元,基金会为建筑协和医学院共花费828.3万美元,大大超过了预算。在后来的三十年中,基金会为协和医学院建立和运作维持,投入了近4500万美元。同样的,协和医学院最终呈现出的一流水准,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超过了当初的设想。 1921年,学校建成开学,小洛克菲勒(即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子)从美国乘坐轮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小洛克菲勒在落成典礼上表达了建设协和医学院的宗旨:希
11、望给中国人民,不仅仅是医学科学,而且是西方文明在思维发展和精神文化上的精华。 3 除了医学院还有护士学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早期重要的国际项目,体现了基金会对于促进科学特别是科学医学发展的承诺。1915年这一计划付诸实行,191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奠基;1917年9月开办医预科;1919年10月开办医学本科,学制为八年制。 为了管理、建设北京协和医学院,洛克菲勒基金会了成立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又称罗氏驻华医社)承担在中国的医学教育与管理工作。小洛克菲勒亲任主席,巴特利克博士任会长,驻京主任仍为顾临。 同时,医学院还确立了健全的组织结构。建校伊始规定,任何计划必须得到学
12、校董事会到会人员三分之二的通过,才可以实施。校长由董事会任命,统管学校并任命副校长、医院院长等校务人员,总务长、司库由董事会任命,分别掌管财务、监督财务管理。设立医学院管理委员会,下设教育、医学和事务等3个专业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高等院校校长必须是中国人,学校董事会大多数董事也必须是中国人。1929年4月,美国董事辞呈,选举中国继任者,协和医学院新一届董事会由胡适、张伯苓、伍朝枢、施肇基、周诒春、翁文灏、刘瑞恒等中国人组成,刘瑞恒博士出任第一任中国籍协和医学院院长。也正是在1929年,北京协和医院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 另外,协
13、和医学院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建立一个与欧洲、美洲同样好的医学院和护士学校的目标,因此,在开办医学本科后,1919年6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高级护理沃安娜受聘筹办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20年9月护士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期学生只有3名。1925年护士学校与燕京大学合作,在生物系设立护理预科,学制5年。 抗战期间的1941年1月护士学校被迫停办,校长聂毓禅对学生进行了妥善安排,愿意继续求学的安排到有关学校;希望工作的进入中央医院、同仁医院等医院;想回家的协助回家。个别学生坚持完成学业,有13位学生在1941年6月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文凭,实属不易。后来在西南联大的协助行,1943年7月聂毓禅恢
14、复了护校。抗战结束后,1946年5月协和护校回迁北平。60多名师生乘坐三辆大卡车,一路艰辛奔赴北平,途中又更换火车、乘坐轮船,辗转颠簸,一位师生都没落下。 4 学费较高对优等生提供奖学金 学校建成了,硬件上去了。但是如何打造出一流的医学院,培养出一流的医学人才,还需要更多详细的计划,基金会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法。 协和医学院首先在管理方面打破窠臼,它不从老教育家中选聘院长,而是选择思想新、干劲足、目光远大、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结果28岁的麦克林教授当选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首任院长兼内科主任。另外,学校高薪选聘教学能力与科学研究俱佳的专职教师。 学校还规定,教学必须用英语。协和医学院在进行选拔时,要求学
15、生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正规中学毕业后至少读两年预科,预科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英文和中文;协和医学院长期使用英语教学,教材与参考书全部是英文,病人病案、病房巡查、学术讨论会,包括日常对话都用英文。 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改造中国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为了保证协和医学院的高质量,基金会认为必须有最好的教授。为了请来好的教授,协和医学院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待遇。国外教授的年薪8000美元,另有住房津贴600-1200美元(分未婚与已婚);副教授5000美元,住房补贴600-1200美元;护士长4000美元,住房补贴360-900美元;护士1600美元,住房
16、补贴360-900元。系主任的年薪更高,还有额外补贴。 不过,当时协和教授的工资水平与美国大多数最好的医学教育机构相比,并不占优势,然而打造一流医学院的理念得到了外国教授们的肯定,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义无反顾来到协和医学院。美国的很多医学教授在医学院之外会有私自开办诊所的情况,但是来到协和医学院的教授,没有一个在校外开办私人诊所。美国欧柏林大学教授马秋莎的新著改变中国一书中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建立与成功,既表现出中美知识精英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依赖,又说明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制约和吸收。 协和医学院的学费在当时较贵,但是考入协和后,对于优等生的奖励也不低。在一、二、三年级结束时,每年评选出两名优秀
17、生,免交下一年的学费100银元。每年最优秀的毕业生,可得到500银元的奖金,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助理住院医生一年的工资。我国著名医学家林巧稚于1929年毕业时,获得了文海奖学金,内科学及血液学家邓家栋1933年毕业时,也获得文海奖,还清了上协和缴纳学费的欠款。 5 燕京大学为协和医学院提供生源 协和医学院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地方,就是提供预科教育。预科是对于生源的培养。优秀的生源源源不断地输入,才能保证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协和医科是英语教学,对英语要求较高,而且需要学生有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基础。为此,协和医学院的预科教育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向英语基础好的燕京大学招生生源;二是自办预科教育。当时,
18、协和医院对外招收医科考试时间在8月份,考试地点在北京、上海。考试科目有英语写作和口语、初等代数、平面几何、汉语。 协和预科课程设置与美国医学院接轨,学习要求高于美国院校,学分120分,不达标不能毕业。预科合格进入协和医学院进行为期5年的学习,通过答辩,获得毕业文凭,同时获得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这意味着读完在协和医学院的学习需要8年时间,并完成从学士到博士的课程。 上世纪20年代初,协和医学院与燕京大学达成协议,燕大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系学生可以到协和预科学校选课,并可以使用实验室。1925年协和自办预科停办,与燕大合办实力更强的医预科,从此燕大成为协和医学院生源的主要来源。
19、不要小觑医预科生,因为要求高,医预科生也是燕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每年能通过协和医学院入学考试的只有15人左右。没能被协和录取的医预科生可转入生物学系学习,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被协和录取的读完一年后就可被燕大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黄家驷院士1928年由燕大医预科考入协和医学院;吴阶平院士1937年从燕大医预科毕业,考入协和医学院。 除此之外,协和医学院的淘汰率很高,宁缺毋滥是他们的原则。老协和说法是:一门不及格必须补考,两门不及格要留级,三门不及格就要扫地出门。在这里的及格线,不是60分,是75分。在评定成绩时,平时老师的考察和评估也占一定比例,一门学科考试,除了笔试,还有口试和实验测验。 1924年
20、协和医学院首届毕业生仅有3人,1938年协和医学院录取学生32人,毕业时仅剩26人。严进严出,确保了协和医学院毕业生的高水准。凡是能从协和毕业的,无一例外都是优秀者,成为中国医学界翘楚的比例很高。 正是以上的多项措施,使得协和医学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医学界培养了众多人才。从协和医学院创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协和医学院有毕业生400余名,高级护士160余名,进修人员约2000名,培养出了内科专家张孝骞、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微生物学家陈文贵等专家,王琇瑛、陈路得、林菊英、吴欣娟等获得南丁格尔奖章。 补白 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北京猿人研究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
21、工作分为两大部份。一是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间,该基金会用于创建、维持和发展协和的拨款总额为4465万美元。二是推动乡村建设,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并帮助创建社会学(包括人类学),资助中国学者到西方进行交流学习。 在协和医学院进入黄金时代不久,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转向中国项目乡村建设计划,该项目集中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金陵大学等多所著名的研究和教育资源,涉及农业经济、公共卫生、初级教育和地方行政等方面。 此外还对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进行资助,进行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抗战期间,中国处于极为艰难的时期,基金会提供经费,邀请罗常培、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
22、等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到美国讲学一年,使他们有精力进行科研项目研究。 北京猿人的研究也曾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1918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步达生对此进行了鉴定,并给这一从未见到的古人类定了拉丁语化的学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译北京中国猿人,原意应为北京中国人)。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把最早的人类化石历史从距今不到10万年推至距今50万年。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关系紧张,为了避免北京人化石被日军抢走,当时设计了3种方案:一是把化石运到重庆;二是在北京找地方藏起来;三是送到美国暂时保管。最后决定采取第三种。化石被封装在两只白色大木箱中,每件化石都被裹了6层。两只箱子辗转送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手中,当年12月5日,美国部队离开北京,前往秦皇岛,本想在12月8日乘美国轮船哈里逊总统号回美国,但在前一天,这条船被日本人击沉于长江口外,5颗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人的资料神秘失踪,成为一桩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