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师大附中 2022 届模拟试卷(一)历史一、选择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周贵族政治下王权受到贵族制约,君主专制尚未形成,故选 B项;材料中诸侯代理政治、帮助稳定危局,最后又还政于王,并没有“威胁”王权,排除 A项;C 项材料未体现;宗法思想是由血缘关系亲疏来确立贵族权力继承与分配的思想,材料未体现,排除 D 项。2【解析】由材料可知,桑弘羊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卿大夫掌握了“山泽之利”,致使他们经济实力强大最终独霸一方,因此主张由国家垄断战略资源,盐业专营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A 项;
2、材料的主旨并不是保护小农,排除 B 项;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移民戍边,排除 D 项。3【解析】北魏僧统提出皇帝即如来,拜天子如拜佛陀,文成帝以皇帝为原型塑造佛像,将专制统治下的皇权至上融入佛教,促进了佛教本土化,故选D 项;材料未体现“三教合流”,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不能反映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故排除 B项;皇帝好恶对佛教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C 项。4【解析】儒家主张尊卑有序,重视血缘亲情,诬告主人和长辈违背儒家伦理,唐律疏议中规定对诬告主人和长辈的行为进行严惩,表明唐律的制定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
3、的统一,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对法律的影响,并非家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B 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材料强调家庭伦理并非家庭等级秩序,故 C项错误。D 项以偏概全,故排除。5【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得到流通,农村与城市能够实现双向贸易。这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的运行模式较为成熟,故选 C项。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城乡之间的双向贸易,而非城市依赖农村,故 A 项错误。材料可以看出商人在手工业品的流通中的主导作用,但无法得知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在于宋代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流通,而非区域分工,故 D 项错误。6【解析】根
4、据材料“广东番禺一带盗匪猖獗,老鼠与猫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可知,一方面是沿海贫民竭力冲破政府禁令出海谋生求富,沦为盗匪;另一方面则是地方官吏(兵)借机敲诈勒索中饱私囊,乾隆盛世潜伏着的各种社会危机已在悄悄涌动,故选 D 项。无法从材料得出“官员治理不善导致官匪勾结”,排除 A 项。“茭塘乡的鼠山风水不好,于是命人将山脊挖掉用铁猫镇之”说明封建迷信思想,但材料不涉及其危害,排除 B 项。C 项也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排除 C 项。7【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田赋和杂税收入比重下降,盐税、关税和厘金收入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晚清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中国
5、处于社会转型期,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田赋收入比重下降说明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下降,而非农耕经济衰退,排除 A 项;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海关税收自主权,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清朝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无法体现经济半殖民地化,排除D 项。8【解析】由材料“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可知,井冈山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调整,对土地所有权的划定更加清晰精准,是将地主的地分给农民耕种,明确了土地革命的对象,故选 C 项;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材料中土地政策的调整纠正了“左”倾冒进错误,排除 A 项;1927 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排除 B 项
6、;1937 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 D 项。9【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其是在东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作战,战役结束后共产党解放了东北地区,有利于接下来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掌握了明显的优势,故选 B 项;A 项“开始”从材料中无法判定,排除;C 项“扫清”的说法不准确,解放战争还未结束,排除;掌握战略主动权从地图中难以判断,排除 D 项。10【解析】据材料“他犯了什么罪”“成功与失败”“我怎样研究算术”“怎样使身体健康”“生活与趣味”,可知该教材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故选
7、B 项;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与“成功与失败”“怎样使身体健康”“生活与趣味”等不符,排除 A 项;劳动教育与“他犯了什么罪”“成功与失败”等不符,排除 C 项;单凭一本扫盲教材,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 D 项。11【解析】由材料 19841988 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可知,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才出现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的现象,故选 A 项;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排除 B 项;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 C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城市人均收入的情况,不能得出 D 项结论,排除。12【解析
8、】根据材料“但几乎都被公众忽视”可知,雅典公民权主要针对的是雅典公民,外邦人被排除在外,说明雅典城邦是雅典公民的共同体,故选 C 项;“而且他们像雅典人一样参加了战斗,在战场上牺牲”说明外邦人在战争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排除 A 项;雅典实行的是奴隶制前提下的民主政体,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雅典公民权对象狭隘的问题,而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依靠的是公民大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等一系列制度进行维护的,排除 D 项。13【解析】题干强调美洲贵金属流入欧洲与欧洲物价上涨存在时间差,且流入欧洲的贵金属也并未全部内化为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资本,说明欧洲经济社会转型的复杂性,故选 A项;欧洲贸易格局
9、的变化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重商主义强调国家扶持工商业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严格管控贵金属外流,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 项“明显优势”表述有误,排除。14【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有俄国被苏联取代,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在四大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故选 D 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排除 A 项;苏联的建立主要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这不能反映材料的全貌,且社会主义运动早已兴起,排除 B 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后,排除 C 项。
10、15【解析】由材料“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 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8 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可知,斯大林模式下,注重对西伯利亚地区的投资,使得这一地区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有利于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故选 D 项;材料只提及重工业生产,并未体现出与轻工业的对比,不能体现出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排除 A 项;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并未暴露出其弊端,排除 B 项;斯大林模式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排除 C 项。16【解析】根据材料“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可知,该作品
11、反映的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无奈和悲怆,比较符合产业革命时期人们的现实境遇,该作品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故选 C 项;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但材料提到了理性,则应当是启蒙运动之后的内容,排除 A 项;启蒙运动强调的是理性而非张扬个性,排除B 项;该作品不仅强调了人的迷茫,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排除 D 项。17.(1)特点:起源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政府主导转为私人契约普遍化;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增多;程序日益简化。(1 点 2 分,任答 3 点,6 分)(2)新发展的表现:引入西方契约观念;经济(民法)立法增强;契约法规的形式、结构趋于成熟。(1 点 2 分,任答 2 点,4 分)新发展的
12、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支持。(2 点 4 分,3 点 5 分)18.(1)背景:拥有地方自治传统;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议会改革的推动。(任答 3 点,6 分)(2)特点:采用民主协商的治理形式;打破了固有村籍限制,治理开放程度高;社区成员间身份独立和平等;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任答 2 点,4 分)意义:调动了农民的参政积极性;丰富了基层治理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人员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1 点 2 分,2 点 4 分,任答 3 点 5 分)1
13、9.评分标准:拟定标题:关键字选用合适(观点),有明确的时间与空间限定。(2 分)观点阐释:能运用两个以上史实进行阐述,且引用史实准确,选取恰当。(3+3 分)逻辑表达:关联词语运用恰当;逻辑结构完整。(4 分)参考论题:“变”晚清中国晚清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阐述:鸦片战争后,1842 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政治之变。随着通商口岸、租界的设立,大量西方工业品进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化起步,经济结构发生巨变。这是经济之变。为挽救民族危亡,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
14、“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力主变革政治制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力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这是思想之变。因此,晚清中国既是在列强侵略下走向沉沦之变,也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社会蜕变。20.(1)背景:曹魏为巩固政权的需要;豪强地主威胁国家统治;为保证自耕农生产;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流动频繁,减员严重。(任答 3 点,6 分)(2)特点:以实物税的形式;以户为征收单位;禁征苛捐杂税。(任答 2 点,4 分)21.(1)苏联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经济改革效果不明显;美国方面:70 年代经济“滞胀”(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及越南战争导致实力受损;国际
15、局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日本、欧洲经济复兴,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等。(每点 2 分,任答 3 点,6分)(2)积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和争霸的紧张氛围,避免了核战争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局势等。(任答 1 点 2 分)局限: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仍存在差异;没有根本上解决美苏利益冲突;美苏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导致代理人战争的发生等。(任答 1 点 2 分)22.(1)特点:受中国学术传统与西方史学影响;不再以帝王将相和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向;研究内容丰富多元,学科交叉;注重史料和方法研究。(任答 3 点得 6 分)(2)影响:奠定了近代史学研究的基础(推动了史学研究的近代化);涌现出一大批史学大师,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救亡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1 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