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79.86KB ,
资源ID:107449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744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pdf

1、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摘要:校外器乐教学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与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意义。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校外器乐教学未能得到普遍重视,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安排中,器乐特别是民族器乐的教学内容所占比重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品质的培养,以及个性特长的发展。本文就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缘由、价值认知和主要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主张和建议。关键词:校外;器乐课程开发;若干思考 校外器乐教学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与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意义。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校外器乐教学未能得到普遍重视,中小学

2、音乐学科课程安排中,器乐特别是民族器乐的教学内容所占比重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审美情趣和品质的培养,以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利用校外教育平台和优势资源,实施民族器乐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既能弥补现行中小学音乐课程结构的缺陷,拓宽音乐文化认知的视域,又能丰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要,整体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品质。本文就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性思考。一、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缘由解析1.器乐教学的课堂缺位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

3、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1民族器乐虽然被写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但它仅占音乐教育课程的一小部分。根据笔者长期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状况的调查,中小学生在器乐知识、音响辨别和体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乐器的知识,主要靠图片展示、课堂讲解来传授。而作为教学主体内容的器乐作品的音响体验,则通过聆听欣赏来进行。除极少数学校外,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课堂乐器,如口琴、竖笛等,至于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实践教学基本与音乐课无缘。可以说,民族器乐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课堂缺位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2.器乐教学的制约因素“应试”压力

4、导致音乐教学的边缘化。长久以来,“应试教育”主导着中小学教育的方向,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和教师一味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视英语、语文、数学为“主课”,音乐课则成为点缀的“副课”,甚至可被随意挤占,改上文化课;家长们也将大量时间、精力投放于孩子的文化学习上,课外开“小灶”,报名上许多文化补习班,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观念和价值认知的偏误,制约了音乐学科教学特别是器乐教学的良好开展。此外,中国大班额的课堂建制和划一性的教学要求,客观上也难以落实器乐多样性的学习。再则,在升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一般也不愿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添置乐器类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只有小部分学校组建了民乐社团,

5、购置一些乐器,让一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加入其中,但是仅为参加区、市级组织的比赛活动而已,并无器乐教学的普及意义。3.器乐教学的师资不足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不尽合理,教师大学期间大多是主修钢琴专业,主修其他器乐的很少。以无锡某个区音乐教师才艺展示(器乐类)为例,20 多个节目中,演奏钢琴的占 75%,西洋乐占 10%,民乐占 13%,还有 2%为竖笛类,这一数据清晰表明了器乐专业教师的不足。中小学器乐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也成为影响器乐教学的重要原因,其压缩了器乐教学实践的空间。二、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价值认知由于我国中小学校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弱势状况,无论是把学习乐器作为一种艺术修养的广大

6、少年儿童,还是希望走上艺术道路的全国艺术类高考的绝大部分音乐考生,都只能够通过社会音乐教育的渠道学习乐器。作为校外教育机构的少年宫,自应承担起此重任,抓好校外器乐课程的开发便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1.激发兴趣,提升音乐审美品位器乐演奏是一项手与心共同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校外器乐课程的开发不受时空诸因素限制,丰富多样的中国民族器乐和西洋器乐纳入课程体系已成为可能。各种器乐因其音、形、色的不尽相同,撩拨着学生的好奇心,以引起他们认识、了解民族乐器的意愿和兴趣。与此同时

7、,生动活泼和形式多样的校外器乐实践学习活动,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音乐感知和音乐体验,不仅丰富了他们对于音乐音响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他们的音乐探美情趣。器乐学习,不只是器乐演奏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更在于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音乐审美阅历和人文历史知识的积累,以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诠释作品,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品位。2.培养特长,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个体差异理论指出,人因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因素存在着智力差异。“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3这里指出,后天環境能够激发未被显现的某种智力潜能

8、。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有差异的,比如音高、节奏的听辨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乐感等方面都因人而异;再如,学生在成长各阶段音乐能力和音乐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而大班额的音乐课堂教学很难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真正落实个性化教育,以捕捉智力强项,发挥优势智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校外器乐课程的开设为学生音乐潜能的激发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正视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分层教学的策略支持,满足了学生音乐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3.搭建平台,增强文化传承自觉吹拉弹拨等各种形式的民族和西洋乐器,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文明创造的成果。中外经典的器乐演奏曲目,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

9、一部分,每个音符里浸润着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每段旋律里折射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历史画卷。了解和认识各种乐器的过程,就是感知民族文化的过程;欣赏或演奏器乐作品的过程,也是体悟民族精神的过程。作为校内音乐教育的延伸,校外器乐课程的开发,无疑拓宽了民族优秀文化学习、认知的空间,使学生在多元民族音乐的感受中,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树立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提高践行自觉。三、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主要路径校外器乐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学校音乐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其仍需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音乐审美体验性、实践性为重

10、的基本出发点,着力凸显校外器乐课程的个性化、乡情化特征,使之更具地域文化张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1.地方音乐资源的充分利用校外器乐课程的开发给我们留下了选择、运用地方音乐资源的空间。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 7000 年人类生活史、3100 多年文字记载史和 2500 年建城史,拥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江南水乡吴文化地区孕育的吴地音乐,有其鲜明的特色,自古以来,通常是用委婉清丽、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来概括它的特点。它那如涓涓流水一般,清新亮丽,一波三折,柔韧而含情脉脉,和吴侬软语有相同的格调,有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将吴地民间音乐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引入、融于校外音乐器乐

11、课程,给校外器乐教学活动注入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澎湃的艺术活力。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随手一刮,则行云流水,清泉入耳。古筝的音色清丽委婉,与吴地音乐的格调极为吻合,也成为吴地民间音乐中深受人们青睐的乐器。结合“吴歌演唱”“古筝演奏”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内容,开展古筝教学,通过学习、认知、练习、表演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古筝的特点、属性和演奏技术技巧,并开展以吴地音乐文化为主题的多种艺术文化展演活动,丰富学生乡音乡情的审美感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这是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主

12、要方向。挖掘本土音乐文化资源,走“器乐课程开发与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优化整合”之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优秀民族音乐的文化情怀,使他们在了解、学习家乡音乐文化历史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与学校音乐及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音乐学科教学,校外器乐课程的建构需避免走入“两张皮”的误区,提高其与学校音乐学科教学的融合度,实现校内校外音乐教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机制优化和功能提升。根据“学科整合”新课标理念,努力推进其与学校音乐及相关课程的结合,如舞蹈、合唱、表演、器乐、绘画、阅读等。结合校内音乐教学模式倡

13、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校外器乐教学中单一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同时拓展和优化校内外器乐教育课程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外器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从而构建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校外特色器乐课程,通过总结形成课程的示范案例,逐步形成“开发参与学习、整合优化学习、评价推进学习”的校外器乐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促进审美体悟的多感悟融合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

14、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这种体验不仅仅有听觉的参与,还有肢体、触觉等多感官的共同参与,多感官的融合参与,拓宽了音乐审美体验的通道,促进了音乐审美体悟的深度。校外器乐课程的开发,要着力于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在听觉、视觉、触觉、肢觉等融合中调动审美潜能,激活审美情绪,丰富审美体验,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如教授古筝曲茉莉芬芳慢板段落时,先让学生聞、品茉莉花茶,以生活情境导入,再组织学生聆听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茉莉花,使其在对比欣赏中领略江南音乐的细腻委婉,充分体验“茉莉花香”的情景和意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调动了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等多个感觉系统,促进多感官融合运动,加之示范、模仿、对话、引导、评价、实践等多个教学方法运用,唤起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共鸣体验,达到审美能力的激发与提升。音乐审美的多感官融合和联动,不仅优化了审美认知过程,改善了心智体验结构,而且有效提升了音乐艺术审美品质和整体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4这应该成为校外器乐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也是校外器乐教学实践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在音乐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改革创新,为学生拥有高雅的音乐艺术生活铺路架桥,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